“搭伙可以,领证儿女不同意”65岁阿姨认清现实,放弃5年黄昏恋

2021-02-07   黑皮和方脸

原标题:“搭伙可以,领证儿女不同意”65岁阿姨认清现实,放弃5年黄昏恋

当我们谈爱情谈婚姻,虽然没有范畴,然而谈的总是一个很狭小的范畴,那就是年轻人的婚姻。

大家似乎默认了只有年轻人配拥有爱情,只有年轻人的婚姻才会有很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而中年人老年人群体呢,似乎不配谈爱情,谈爱情似乎就是羞耻的,是一种可笑的想法。

婚姻也是如此,似乎只有年轻人之间,分分合合也好,结婚离婚也罢,这都是年轻人的权利,而老年人的婚姻呢,只有凑合着过,将就着过,连提离婚都是羞耻的,不道德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老人似乎就应该本本分分、踏踏实实的,追求平淡没有波澜的生活,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直到迎接死亡。

没有爱情了,不想在一起过日子了,那都是不安分的想法,就不应该存在。离婚更不行了,都过了大半辈子,离婚干啥?有啥意义?都是一些不切实际不考虑后果的想法,还是一种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惹麻烦的行为。

老人丧偶了,单过是应该的,再婚就是麻烦,爱情是年轻人的,老年人因为上了年纪,就不该谈这些幼稚的东西了,应该多为子孙后代谋福。

老年人凭什么不能拥有爱情呢?凭什么不能对婚姻有所要求呢?身体老了,追求幸福的权利难道都要被夺去吗?

现实告诉我们,是的。

老年人的感情生活,总是容易被定性,被忽视。

在国外,偶尔还会有一些专门描述老年婚姻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呼吁大家关注老年人的感情生活,告诉更多的人,老年人和年轻人其实都一样,需要感情的滋润,需要长久的陪伴。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这也没毛病啊,子女也能给予父母感情回报,也能对父母有长久的陪伴,爱情也好,亲情也好,老年人只是惧怕寂寞害怕孤单,只要有人关心他们,其实都是一样的。

真的不一样,有些感情和陪伴,不是子女可以做到的。

子女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能给予老年人的感情与关心,有时候不过仅仅是一天一通电话,一周一次探望,对子女而言,觉得做得已经足够。

可反观老年人呢?一天所有的盼望只是一通电话,一周所有的盼望只是一次见面,站在老年人的角度,这关心和感情给予你觉得真的足够吗?

这也不是长久的陪伴,所谓长久,是时时刻刻,是无时无刻,只有伴侣,才能做到这一点,而子女,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

不是说子女不孝,只不过,这就是不一样的,无法混为一谈。

可子女们呢,往往并不能够理解老人的诉求,正如我文上所说的那样,他们总是把老年人定性,自以为老人很幸福别无所求,实际上是阻碍了老人寻找幸福的道路。

梁阿姨今年65岁,因为一场意外,46岁的梁阿姨失去了和自己相濡以沫24年的丈夫。中年丧偶,本就悲痛,但好在,梁阿姨还有一双儿女,还有盼望。

“我那时候差点走不出来,是儿子和女儿跟我讲说,一辈子还长着呢,我还没看到他们成家,还没有看到我们家的第三代出生,就这么我才想开了。走掉的人不会再回来了,但活着的人生活还得继续。”

一晃多年过去了,曾经的伤痛已经被时间抚平,梁阿姨眼看着儿子女儿先后结了婚,有了孩子,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可梁阿姨的心中虽然替子女们高兴,可也越来越感觉到孤独。

从前孩子们没有结婚,经常回来看梁阿姨,陪伴着她,让她心中总是感到宽慰,可随着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梁阿姨虽然心中理解,但也不免落寞。

没有退休以前,她好歹还有个事情做,每天忙一忙工作,烦心事就忘记了,有同事热热闹闹的,她也不觉得孤独。可是自从退休以后,梁阿姨就变了,她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人家都盼着退休,我是一点儿都不想退休。家里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在家里我总觉得一个人很害怕,总是会想一些不好的事情。

就说我这个年纪了,要是突然突发疾病,没有个人在身边,我就是想呼救都没有人听到,子女十天半个月回来一次,就算我不在了,他们都不能及时发现。我经常看新闻,看到有独居的老人,人走了几个月,儿子女儿都不晓得,还是邻居闻到味道才发现的。

我知道这些事情不能想,可是就是忍不住去想。”

退休了有钱了也有闲了,梁阿姨反而变得状态越来越不好,精神头越来越差,她不愿意出门,老姐妹约她出去一起跳广场舞,她不肯去,朋友约她出去活动,她大概率都会推掉。

十几年的独居生活,让梁阿姨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没有了年轻时的热情开朗,变得自闭而古怪。朋友们也看出了梁阿姨的不对劲,劝她也没有用,有一次,她被一个老姐妹生拉硬拽地带了出去,见了一个老头,王伯。

老姐妹说得很直白:“我看你需要一个伴儿,人家老头跟你一样,也是中年丧偶,把一双儿女拉扯大,到现在都没有重新找过人,要不,你们相处试试看,反正都是单身,怕什么呢?”

梁阿姨本来不愿意,但是王伯倒是很殷勤,跟梁阿姨又是有相同的遭遇,两个人心心相惜,有话谈。刚开始只是聊聊排解寂寞,可这一聊,就是五年。

梁阿姨跟王伯就这么背着子女们偷偷地在一起了,说起关系来,也是不清不楚的,但老年爱情,总是和梁阿姨与王伯这样的,说不清楚个所以然来,反正就是稀里糊涂住在一起搭伙过日子了,但无论如何,两人想要在一起的愿望是想通的。

今年,王伯总算想要给梁阿姨一个交代了,他跟梁阿姨说,即便两人不领证,但总要通知双方的子女一起吃个饭,认识一下。

梁阿姨也同意了,也希望她和王伯在一起的事情,能让子女知晓,更希望得到子女的认可。

然而,让梁阿姨没想到的是,子女知道以后都强烈反对,女儿甚至说出了相当刺耳伤人的话。

“都一把年纪了,还耐不住寂寞,整这种丢人的事情。”

不仅如此,梁阿姨后来还发现,自己自住那栋老房子的房产证也被子女藏了起来。王伯那边也一样,子女不反对,但也不支持。

“搭伙可以,但是领证子女不同意,也不准来家里住。”

两个老人终于明白了老年爱情有多奢侈,灰心之余,梁阿姨和王伯最后还是分开了,原因就是因为双方子女的不理解和反对。听起来真的挺怪异的,两个老人想在一起,需要子女同意,完全掉了个个儿。

老人老了,子女正值青年,身份角色就是会互换,从前子女们要结婚,得征求父母的同意,如今父母想要结婚,也要征求子女的同意。

子女不同意,老人们也一样不敢结婚,怕惹子女生气,怕影响一家人的感情。

梁阿姨和王伯,两个个同样丧偶的老人,互相依靠互相扶持着走过了五年,谁也不图谁的东西,只是图一个陪伴,他们之间一定是存在感情的。

可他们年纪大了,羞于谈感情,而子女们呢,也不相信老年人之间会有感情,满眼看的都是利益,认为两个老人在一起,更多的只有麻烦。

譬如财产,譬如身后事等等等等,怕对方是在骗自己的老人,疑心病重重,比起父母处理子女的感情问题,子女处理父母感情问题时更加直白,说话更为伤人,做的事情更为不留情面,如何不让两个老人寒心呢?

其实我也能明白子女们的顾虑,有些时候,他们的顾虑并非空穴来风,我们看到过很多居心叵测之人,利用老人心思单纯骗取财物的事情。可是说实话,这种事情,并非只有老年人之中才会发生,只是看人,而不是针对一个群体。

老年爱情,或许可遇不可求,但未必就应该一棍子打死,全盘否认,老了有个伴儿,能够搭伙儿继续过日子,老人也不会总是依赖子女,这其实对于子女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可是子女们呢,有时候只会看到眼前的利益,他们尚未达到老年,不会懂老年人的想法,就认为老年人就应该无欲无求,一切都为了子女无私奉献直到生命的尽头。

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愿望,可是在子女的不理解中,这个愿望变成了一种奢侈。

老年人也需要感情生活,也需要爱情,他们和年轻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年纪大了些就要遭受差别待遇,可我们都应该知道,爱情不分年龄,身体会老,向往美好事物的心永远都不会老。

作为子女,应有的孝顺是让老年人真正从心底里感受到快乐,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私欲而阻碍老年人追求幸福。

老年人婚姻需要慎重把关,但不是直接一刀切杜绝,想想当初父母是怎么对待你的感情和婚姻的,你也该如何对待老人,不该过度干涉老年人的生活,他们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起码的也该态度温和一些,多一些耐心,试着理解老人的诉求和愿望,这才是真正对老人好。

要老人觉得好,而不是你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