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很久以前,水唇观天嶂下有一户人家,娶妻山背村杨氏,夫妻连生四个儿女。男人靠佃田租种、挑海丰公平圩货担为生,女人操持家务,砍柴耕种。无奈人口多、收入微,生活拮据。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家庭过得不十分和顺。
有一天,男人干活回家,杨氏仍在菜园未归。男人本来脾气急,看到妻子无在家做饭,加上干活苦累,一气之下冲进菜园举拳就打,杨氏原本生性温顺,逆来顺受,这次自己无错,加上平日常受男人欺侮,被打之后总郁郁不欢,心想,常此下去家庭不和,哪能兴旺?决定去惠来县投老舅公来开导一下男人,希望他改正。主意一定,第二天早起走了,男人回家不见老婆,知她呕气,自叹一声,只好手忙脚乱,自己做饭带小孩。
傍晚仍不见老婆回来,难怪人说没有老婆不成家,家务零乱,摸黑给小孩做饭,巴不得天亮去寻找老婆,第二天拂晓起身赶往山背杨氏外家去了。中午时分见了丈人,满脸通红,结结巴巴问起老婆事,丈人闻言女儿一夜未归,问及原因,深知女儿从小性情温顺,不会有其它蠢事发生,仍不免责备女婿一番。男人寻妻不见垂头丧气往回赶路,午后恰逢邻村一上山采药大哥,路边寒暄起来相告寻妻事,大哥说“噢,我早上在寺庙对面山上采药,看见有一白衣青年女子在山涧边洗衣服”。
“白衣?我老婆就穿白苎布衣,是我老婆吗?”
“离得太远无法看清,可能被寺内老尼姑收留了。”
男人听后,随即折向山寺方向寻去。山路茫茫,寻亲的心绪不迷茫,山路崎岖挡不住寻亲的渴望,山光水色再好也无心观赏。到了,快到了。走了一个时辰,翻过山凹,山寺就在眼前了。到得寺前,真个是:松柏傲立神仙境,古刹皇堂世外源。寺门一副对联:心净六根观自在,道通三教叩如来,赫然入目。男人按住心情装作游客,二个老尼姑见了人来,双手合十连念“阿弥陀佛”,男人含含糊糊应着,心不在焉地坐着,只好装作香客,放了香油钱,向老尼讨来一炷香,既来之则拜之,事毕,上下厅堂,四处张望,并无妻影,又不好意思问老尼,只得悻悻而归。这次直接去了邻村寻采药大哥,时近黄昏,大哥刚好挑着一担杂七杂八的草呀、藤根等回家,男人见了大哥问起上午是否戏言搞笑?大哥听了他上山的遭遇,赌咒发誓:“真的望见白衣女子洗衣服,是不是你老婆,不敢保证。”看着大哥一副认真样,心想,莫非老尼把她藏起来了,决定明天重上山寺去。
第二天,男人心急火燎重上观天嶂,到了山寺径直入内,上下厅堂走廊并外围厢几个房间,间间张望搜寻。二位老尼见他昨日来今日来,举止诡异,甚为奇怪:“施主今日是来救签么?”
“ 我是来寻老婆”男人虎着脸说,
“你老婆怎么在这里寻?”
“昨日早晨采药人见有穿白女人在涧边洗衣,我老婆亦穿白布衣走了二日”
老尼姑听后一怔,脸色诧异“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说来……。”
男人见老尼结结巴巴的惊奇状,更深信采药大哥不会说谎,“叫她今日一定要回,否则……”,男人抛下一句话,下山去了。
晚上仍不见老婆回家,男人找来本家叔父商议对策,决定明早如此这般……。
晨曦初露,叔侄二人悄悄上山,照采药大哥所说位置埋伏下来,旭日东升,晨时已过,果见山涧边一白衣女子右手握一瓶子,左手提竹篮,飘然朝寺门走去。咦!似是非是,象又不象,擦擦眼睛再看,忽地不见了。进了寺门,里面恬静如常,一老尼坐蒲垫,神情专注,口中喃喃念经,一老尼清扫上下佛堂。男人重咳一声,老尼见了他说:“施主请不要三番二次打扰佛门净地”。
“打扰?刚才我和阿叔亲眼见白衣女子手提竹篮进来,我才追进来”。
“阿弥陀佛,小寺一贯只有香客往来,有来食斋居士偶尔住宿,从来不收留弃家出走之人”,老尼慢慢拉开龛上幔帐,用手一指“老尼对天发誓,观音娘娘在此作证,老尼绝无讹言谬讲”。随着老尼姑手指,男人抬眼望去,一尊真人般大小的观音塑像,着一袭洁白衣亭亭玉立,哎呀!这不是刚才依稀所见的白衣女子吗?但见慈眉善目间显现出博大,端庄秀丽间透射出关爱,飘逸洒脱间焕发着庄严。那目光不论那个角度都注视着你,似乎能洞察人们的忧伤与期冀。男人见了这模样,吃了一惊,伏地就拜,连连说:“大慈大悲观音娘娘,救苦救难观音娘娘”,尼姑问明原因,长舒一口气,“几次有人提起隐约见过观音娘娘,今日说来果然是真了”,见男人长拜不起,诚惶诚恐,老尼用好言劝慰,取过案上签筒示意求一卦看看。男人叫来阿叔一同在香案下虔诚长拜摇动竹签,求出八十一号上上签,诗歌:
禾边最需添一口,董家有力岂有愁。
人佥自古成上品,家道殷实楼上楼。
二人一脸茫然,半知不解,求教于尼姑,尼姑一看,连声叫好“上签好签,要和气,做事要勤快,家庭要节俭,好日子在后头呢!”
男人虽寻妻未果,却得到神明谶谕,求得上上签,也喜在心头,拜谢尼姑,下山去了。说也奇怪,下山脚力大增,如行平地,心结也豁然舒解,将近午间远望山下村寨,炊烟袅袅,自家屋顶的烟囱也冒起缕缕炊烟,噢!噢!一定是……,内心连念,观音娘娘保佑。
快到家门,几个细仔雀跃欢快奔来:“爸,舅公来了,舅公来了,阿妈带来的”。一进门,老舅脸色沉沉,举起山柑树烟斗连说“不知足,不知好,打醒你”。男人涨红脸也不回避,杨氏见状,从厨房急步赶来拦住长烟斗“舅公,吃了饭再说吧”,男人堆起笑脸入厨帮手。过年留下的咸猪肉、公平圩带回的鱼干、三年的老红酒、邻居家借来的鸡蛋……,饭桌上男人必恭必敬听阿舅训话,杨氏语言不敢护男人,常以敬酒夹菜打断舅公的训话,气氛由阴转晴,以合家笑声替代训话声,男人请来阿叔并采药大哥作陪,三人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讲了昨日今晨的奇遇,众人合掌向观天嶂祈祷不已。
从此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家业大兴。
(来源:范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