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难:养孩子,养两个孩子,帮着孩子养孩子

2019-12-27   爸妈心头肉

人生海海,注定艰难。


但每个人对“难”的定义是不同的。


《西游记》里,唐僧跟木仙庵里几个树精变的老者讲禅,说修行有三难: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这一听就是佛的格局。


我是凡人,没那个境界。活了几十年,只觉得最难的事是另外三件——养孩子,养两个孩子,还有帮着孩子养孩子。


第一难,我正在经历。给10岁女儿讲数学题的时候,感受尤为强烈。


第二难,偶有挑战的妄想,可终究不敢尝试。所以打心底里想对所有二胎爸妈们说一句——佩服佩服!



第三难,我是肯定不会碰的。将来不管女儿对生育作何考虑,我都只会对她说自求多福——爸爸要滑雪打麻将,你不要来找我,也不要找你妈。


你要想生孩子,就自己养。


2


而十多年前,我妈不是这么对我说的。


当我打电话跟她透露想要孩子时,她说的是:生吧生吧,生了我来给你们带——抱持这种想法并付诸行动的老人,在今天的中国有接近800万。


我查了一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说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而其中背井离乡专程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我妈,是其中一员。


作为隐性啃老族,在成年后再次和她长时间共处在同一屋檐下,我的感受是复杂的。


幸福是自然。


买菜、做饭、洗衣服、接送孩子,我妈做了所有她能接过去的事。饭菜可口,水果洗净,衣服叠好,早餐在我醒之前买回来,用布袋包裹,放在客厅的暖气上。


媳妇加班晚归,她熬汤热饭。孙女喜欢踢被子,她一夜能醒好多回。知道我喜欢吃什么菜,她会专程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去更大的农贸市场买。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这些习以为常不以为意,直到有次和一个单身的朋友约饭。


我说吃火锅,他说还是换别的吧,吃完一身味儿回家又得洗衣服。


洗衣服?


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洗过衣服了。衣服脏了,换下来往盆子里一扔,过不了多久就会叠得好好地出现在衣柜里,不是吗?


不,是妈。


在不怕麻烦地,一天天做着我觉得麻烦的事。


3


当然,有幸福,也会有烦恼。


将照顾晚辈视作离乡赴京的最重要任务时,我妈的责任感和急性子,会转化成小孩子难以承受的过度关注和过分叮咛。一件事,反复说。同样的话,来回地念。


你怎么还没起床!你知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快要迟到了!跟你说了早点睡你不听!来不及了!你到底起不起来啊!你要再不起来我就不管你了!


然而她做不到真的不管,沉默半分钟,同样的催促会再来一遍。


我有时候想不动声色地给我妈做个示范。就轻轻地凑到女儿床前,低声说:是不是有点困起不来啊?那再睡5分钟好不好?


过了5分钟,女儿醒了些,我再捏捏她的鼻梁,把手搓热了敷在她的眼窝,然后让她用胳膊勾住我的脖子,抱一下就起来了。


我太懂女儿的心思了,因为我小时候的经历和她相同。她起不来,或者准确点说,不想起来,是因为在厉声的反复催促下,变得焦躁抵触——你越让我怎样,我就越不怎样。


可惜这一切,到了我妈那,却成了——哦,你爸叫你你就起来了,你只会欺负我!


你只会欺负我!


当这句话不断地出现在孩子耳边,不断地给孩子心理暗示时,本来没有的敌对关系也会演化为事实。


4


事实就是,孩子会更频繁在老人面前表现得爱发脾气不耐烦。


这不是父母出面干预压制就能解决的了——任何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必须是由她们自己构建。可惜这种道理,对不谙世事的小孩和童心已逝的老人,说太多也没有用,她们只会觉得自己委屈。


时间长了,“被欺负”的奶奶会在很多时候,不自觉地讨好孙女来缓和关系。


我和女儿商量好零花钱的规则,一个星期10块,想培养她消费和节约的观念。可我妈私底下不断地给孙女买零食。


问起来,就是一句——那她要,我怎么办啊?


和女儿定好每天只能看半个小时iPad,而且眼睛离屏幕要远一点。可有时候忙晚了一回家,发现她的头低得都快钻到iPad里了,我妈又会出来告状——我跟她说了她就是不听,你看你爸爸回来了吧!


这些状况多了,真的会很无奈。想要对谁发作,又不好对谁发作。


想过请保姆,但换了几批人,也没遇着合适的。想有一个人全职在家,可我总觉得让任一方抛开工作和社会关系,都不是最优方案。


于是,只能做出和几百万个中国家庭相同的选择——牺牲老人。


5


牺牲老人退休后应有的闲暇和自由,来成全我们在城市里的站稳脚跟。


这也是我不太会指摘我妈种种欠妥表现的原因。实在不该用我对孩子的太过用心,去苛责她对孩子的力不从心。


六十多岁,本该和老同学老朋友满世界举着丝巾照相的年纪,难道还要让她们精通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吗?



有时候我接送女儿上下学,看着校园附近一个个背着书包牵着孩子的老人,心里十分感慨。


她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命运起伏、漂泊不定。


在本该读书的年纪上山下乡,本该工作的年纪自谋生路,本该休养的年纪成了老漂族,背井离乡帮着孩子养孩子。


她们年轻时为人民服务,到老了为子女服务,一辈子可能真的没想过为自己服务。


每每想到这些,对老人就会心生许多的包容和感激,也会更努力地去寻找机会化解她和孙女之间的小摩擦。


改天醒来再看。


我妈做好了早饭,女儿起了床,两个人言语融洽。女儿笑着坐在我对面,我妈拿梳子一绺一绺地给她扎马尾。


子孙三代,在一个屋檐下。


我看着她们,没说话。虽然养孩子这些年,免不了鸡毛蒜皮、心烦气躁,但此刻的我——


只觉得人间美好。



现在要养一个孩子,真的很难。


想借老人一己之力帮忙带好孩子,更非易事。年轻人难免工作晚归,可老人们辅导功课有心无力、唠叨太多孩子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