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左右如果你不想血管堵塞,以下4种食物,最好少碰它们

从30岁开始,人体中的“血液垃圾”便开始在血管中沉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逐渐老化,一般在30岁左右,人的血管开始硬化,45岁时,血栓斑块会堵住50%的血管,此时逐渐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心脑血管疾病有致残甚至致命风险,但更可怕的是,即便出现血管堵塞、狭窄,人体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甚至有研究显示:85%的患者颈动脉堵塞时没有明显症状,但从无症状到脑梗塞的发展却可能很快速。

可能引起血管堵塞的食物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4种,如果你不想血管堵塞,最好少碰它们。

高盐食物

高达9.5%的心血管代谢死亡与盐摄入过多相关,与10.4%的冠心病死亡、21.4%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10.7%的卒中死亡密切相关。

除了食盐,像鸡精、酱油、蜜饯、火腿肠等“隐形盐”更要提防。

高糖食物

如果摄入太多含糖量高的食物,会导致人体血糖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同时还会使得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对血管极为不利。

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其实也是高脂肪食物,因为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类食物吃着嘴享受了,血管却会遭殃。

长期摄入含油量较多的食物,如油炸薯条、油条、炸鸡腿等,会导致肠胃积累大量的油腻物质,这些物质容易导致血管堵塞,出现血栓的症状。

除了直接的油炸食物,我们还需小心那些先过油的菜:糖醋排骨、地三鲜、糖醋里脊、干煸豆角等,都要控制口腹之欲,尽量少吃一些。

反式脂肪酸食物

反式脂肪酸,主要产生于植物油的氢化过程,它藏身于蛋黄派、奶油蛋糕、曲奇、饼干、糕点、冰淇淋、珍珠奶茶等食物中。它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是引发血压升高、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除了大家控制饮食,预防动脉的各类血栓之外。其实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很容易造成静脉的血栓。虽然听起来不像脑梗、心梗这么来势汹汹。但其实有些地方的深静脉血栓,也会导致肺栓塞这样的致命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所以,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所以,亲爱的各位朋友,管住嘴、迈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