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看看还有哪些艺术家
《国产艺术凌凌捌》还凭借 8.5 分高分登上 豆瓣华语口碑剧集榜第二名,在知乎被 74%的知友推荐。
今天上线的第六集也许会是整部纪录片里最柔情的一集,我们记录了手作艺术家殷越的创作,片中还有不少甜到不行的撒糖时刻。
点击观看《国产艺术凌凌捌》预告片
今天出场的这位艺术家过着一种“社畜”们理想中的生活: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工作、继续学业,而是宅在家里直到今天,还被爱人持续鼓励着,11 年间专心戳羊毛做手工,最后戳成了艺术家。这种美满的人生经历与大众想象中的艺术家并不太相似,但谁说艺术又一定是激烈跌宕的呢?在 手作艺术家殷越的人生里,你会看到她用最柔软的物体戳出了最坚固的力量。
1.
最“温柔”的艺术
比起前几期手工耿、徐震、乔小刀的那些操作十分“硬核”的艺术,今天的羊毛毡手作艺术可以说是温柔到极点。这门艺术的材料来自动物本身,羊毛毡是由粗羊毛制成的,质地柔软但强韧,不易变形又能固色,似乎天生就是艺术家的宠儿。它的历史比我们熟悉的纺织、针织等技术更遥远,带着远古而原始的温度。
殷越告诉我们,当初选择和羊毛毡打交道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源于生命,来自野生大自然,有着生物的温度。殷越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始接触羊毛毡手作的作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日本办个展的中国羊毛毡手作艺术家。
羊毛毡的延展性使它的形态具有无限可能,每一位羊毛毡艺术家所呈现的作品都多多少少反映着他们内心的声音。在殷越的作品里,植物、动物是最常见的,但她不只是还原形态本身,蘑菇会长出粉嫩的双腿,小象可能微闭眼睛若有所思,无毛猫甚至有两个脑袋……
殷越曾说动植物对她有天然的吸引力,“每每看到一个动物的时候,就会想自己如果是它是什么样的感受,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情绪进行微妙的交融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即使从未接触过羊毛毡手作,你也很容易在她的作品里感受到传递的情绪。
从第一次拿起羊毛毡戳针到现在已经过去 11 年,殷越其实经历了从完全不懂到彷徨试探、再信手拈来的过程,艺术经历和她的生活经历像羊毛毡一样被戳到一起,形成柔软又坚实的现在。
2.
从象牙塔走进迷茫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殷越并非是手工艺相关的专业出身。
殷越从小就爱画画、看动画片,高二时还进行了系统的绘画学习,高中毕业顺理成章地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电脑动画专业。在校期间,殷越积累了不少技能,速写的能力、分镜的能力、更坚实的绘画基础,以及编故事的能力。大学学校生活几乎是每个人最后的象牙塔,毕业后,殷越的很多同学都转行了,她则进入了漫长的失业期。但回过头看,动画专业的学习其实为殷越的羊毛毡世界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铃木千晶作品
2009 年,殷越在网上看到了日本手作职人铃木千晶的作品。在网络上搜索“羊毛毡艺术家”,几乎头一两个跳出来的都是这位大师,她十分擅长塑造人物,生动而灵巧。殷越从小就爱收集玩具,当时她就被这种材质吸引,动手试试看,误打误撞地和羊毛毡结了缘。经过一番了解,她知道了这是纤维艺术的一种。
殷越手中的第一个作品是一只脑袋和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兔子,捣鼓了一下午的时间才完成。她给小兔子用纸盒做了小屋,里面有沙发、圣诞树、透明玻璃纸做的门和窗。殷越既激动又有成就感,她第一时间拿给了当时的男友(现在的爱人)看,又发到人人网上,大家觉得新鲜,纷纷点赞。
即使是现在,羊毛毡对于女生群体还是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很多人尝试,也有很多人半途而废,殷越当时的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仍然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她给小兔子做的布景也为其加分不少,这种意识大概就来源于她的动画专业背景。殷越告诉我们, 比起单个的造型,故事是最有力量的,不管是之前做动画,还是现在做羊毛毡作品,她多多少少都会赋予一些故事性在里面,“它传达的这个东西背后的力量会比单一的造型更吸引人”。
从第一只“小兔子”到第一次正式的个人展览,中间有长达 6、7 年的时间,这是一段厚积薄发的时光。殷越家里有一张长桌,是她的工作台,最长的时候,她在桌前坐了 16 个小时,除了睡觉、吃饭,都在戳羊毛毡。
在第一次展览前,作品没什么名气,殷越过着收入微薄的生活,头一两年,比较艰难。她形容自己“每天低头戳戳戳,接触的人非常非常少,跟社会没有什么交流”,一度很自闭,陷入迷茫和焦虑中。
焦虑着的殷越反而会不停地干活做作品,每一个产出都给了她实实在在的力量,“只要我把作品做出来以后,我看到这个东西在,就会有一些踏实感,然后是充实感、幸福感,它们能帮我消解掉一些之前的焦虑。”
与焦虑相比,迷茫才是殷越当时最大的敌人。除羊毛毡以外,迷茫的殷越也尝试了别的材料,粘土、金属等等,但它们都缺少来源于生命的温度感,最后只好作罢。
殷越还想尝试走出门找一份上班族的工作,普普通通的能养活自己就好。当时有朋友开了美甲店,想找她过去当店长,她很心动,差一点就放弃了自己的羊毛毡事业,好在当时被男朋友拦了下来。
3.
沉在爱里戳出成年人的童话
殷越的男友费思从事电影行业,在这集纪录片里出场的次数不比她少,在殷越眼中他公正又包容。两个人从纹戒指、请裁缝朋友做婚纱的贫穷日子,走到为小宝宝准备了很多手工书的现在,一起陪伴的年月恰好和殷越的艺术之路吻合,起起落落的每一个时刻,都有费思在。
费思在殷越差点放弃时及时阻止了迷茫又焦虑的她,气得差点让她和那个朋友绝交,费思很欣赏她的才华,让她专心做作品,珍惜这些时间积累自己,“我们两个人不要一起消耗自己的才华”,他相信殷越还能做到更好。
费思一直在给殷越打气,这种爱与鼓励的力量是比想象中还要巨大的。而且由于殷越在焦虑的时候也在不断创作,产出越来越多,这些正向的反馈和收获让她慢慢坚持下来。
互联网时代是迅速的,但羊毛毡手作让殷越平静和慢下来,即使积累过程不算快,2016 年,殷越还是拥有了第一个正式的艺术家展览《指尖造物》。在东京代官山,她按 1:1 大小制作的蘑菇们被放置在展台上。
《蘑菇的逃离》
《蘑菇的诗》
以“蘑菇”为主题,是因为殷越在蘑菇身上体验到了共通性,她觉得他们都是在小角落里默默地生长着。殷越在家里也种了不少蘑菇,有时候去森林旅行还会特意寻找蘑菇,观察它们。
而把蘑菇做到真实大小也不是偶然,殷越希望它们拿在手里就是实实在在的大小,更有实物的感觉。“如果把家里好多地方都摆上这些一比一大小的蘑菇,我会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特别神秘而生动的蘑菇世界里。”这些蘑菇有的长出了胖胖的小腿,有的生长在猫的背上,有的又极其逼真,创作手法成熟又天真,即使是在日本这样的手作大国,仍然吸引了不少人。
《蘑菇的反复无常》
有一位大叔反反复复去看了好几次展,最后买走了殷越的一组蘑菇,他说那组蘑菇可以让他很平静,他要把那三个胖蘑菇摆在卧室里,每天睡前看一看。隔壁画廊的一个爷爷则买走了那个后背长蘑菇的无毛猫壁挂——《蘑菇的反复无常》送给小外孙,还鼓励她:“你的东西很好,要加油,你还很年轻”,来自陌生又严肃的前辈的鼓励给了当时忐忑的殷越很大信心。
第一次展览是一个里程碑,带给殷越的不只有信心,还有阶段性的胜利。在此之前,殷越每次介绍自己都很难找到合适的词,她一直跟别人说自己是做小手工的,但这些作品的确远超出“小手工”的狭窄定义,当时的策展人将她的作品定性为“当代艺术”。
在和我们聊天时,殷越认为现在艺术的边界解放给了大众,“普通的人看到一个作品,他觉得自己感受到了这个触动,当他说这个东西是艺术品的时候,其实就可以被定义成艺术品。”与此同时,“ 普通人也可以来做艺术,只要有这个感受力,创作过程是真诚的,做出来的作品真的能触动别人,别人也愿意说这个东西是艺术品的时候,我认为这个东西它就是艺术。”这个观点其实与我们创作《国产艺术凌凌捌》的初衷不谋而合。
从普通人到小手工作者,再到艺术家,殷越倒没有多执着于身份,她还是觉得开心最重要。殷越一直是一个相信童话的人,即使成年人的世界已不再“童话”,她还是愿意相信童话世界里诸如真诚、善良这些普世的价值观是成年人也适用的。
所以殷越早期塑造的动物、植物大多像是童话世界里跑出来的角色,每一个都是森林世界中的一员,过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或温暖或奇幻的故事。
4.
传递情绪的力量
但殷越并不会盲目相信童话世界的存在,她并非活在幻想中,所以她不想要用羊毛毡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更多的是去传达一些情绪。从《想心事》这个作品开始,殷越渐渐地打破了作品的童话感。
2018 年,殷越在生活中经历了一些挫折,北漂、办暂住证、频繁搬家,情绪一度低落,《想心事》就是这个时期诞生的作品。一只灰色的小象像人类一样抱着膝盖坐在地上,闭着双眼,无助和忧郁的情绪在周身散发。殷越说这可能是转型期的一个很重要的作品,从之前讨喜、可爱的风格中脱离出来。
去年,殷越的《White·白》纤维作品展开幕,她以“白化”的含义命名,通过三个白色的动物,展示了情绪变化的三个阶段。创作这几个作品时,殷越因为家人生病等原因经历了一些很失控的状况,无法解决,她便把这样的情绪做到了作品里。
《象的怯懦》是一只站起来的小白象,微闭双眼,情绪低落。当时在展出现场,一个小姑娘看到这个小白象,她说她觉得它很难过,想抱抱它,这让殷越记忆犹新。在接受采访时,她也说自己运气比较好的一点是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通过作品来跟别人交流,她觉得很好。
《猫的蜕变》是一只想象中的双头无毛猫,一个是正常状态,一个在怒吼。殷越其实担心这个作品会不会让看展的小朋友害怕,但有个四五岁的小孩子却跟爸爸说,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作品,他说他看到的一个猫是在开心,另一个猫在生气。这些激烈的情绪连很小的小朋友都能感受到,殷越也很惊喜。
在与羊毛毡艺术相依的这十来年,殷越收获了很多藏家的友善和鼓励,也因为艺术创作更加自信和笃定。每次完成作品,她都会有极大的充实感,这让她足够幸福。对于作品,殷越也没有什么企图心,她只是把感受跟触动用作品记录下来。
接受我们采访拍摄时,殷越怀孕大概 6 个月了。在怀孕初期,她就开始构思做一个跟整个孕期状态很相符的作品。她选了象来表现在胚胎中正生长的一个小生命体,通体粉红,闭着双眼,蜷缩着的小象与母体里的婴儿颇为相似。后续她还会用薄纱包裹小象,去模拟脐带等器官,扑通扑通的心跳声仿佛已经开始响起。
因为怀孕中的各种身体状况,殷越创作的进度比较缓慢,小象和小宝宝谁会率先诞生,这或许是看完纪录片后最值得我们期待的一件事情。点击下面的链接,和殷越一起度过一个柔软的夜晚吧:
点击观看《国产艺术凌凌捌》第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