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趣郑州第405篇原创文章
全文字数: 3758
阅读时间: 8分钟
今晚20:30,多爱郑州一点点
郑州老城区里,很多路多年来都一个样子,旧时光的记忆随时去都能寻回。而有些路则随着城市发展一起改变,成为郑州的崭新记忆。
淮北街和淮南街,一条路,以淮河路为界,分成了两个名字。
北边的淮北街,是凝固时光的老街模样,南边的淮南街,倒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一条路,有这座城市的过去,还有生活在这条街上人们的未来。
丨现在有多少人还记得兑周路
之前扫桃源路的时候,有好几条这样的评论:
怎么没提到那个什么什么店,也十几二十年了。
不是不写,而是那几家耳熟能详的美食老店,在淮北街上,而不是桃源路。
丨有趣君一直笃定地认为,从这里开始就是淮北街了
但这样跟人解释,地图也是这样显示的,这两天有趣君跑去桃源路和淮北街交叉口的位置,赫然发现这段路不是淮北街。
明晃晃的路牌显示——桃源南街。
嗯?!
丨被路牌打脸了
对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们,对老郑大、二中、桃源中学(前交通学院)的学生们来说,桃源路和陇海路前的淮北街(纠正:桃源南路)这一段,是一体的,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的关系。
尤其一些美食老店,既是旧时光的情怀代表,又在新时代里成为网红担当。
丨靠近桃源路的很多家店,都是10年20年起步,比如这家将近30年的修车铺
每有老郑州知名小吃必榜上有名的这些老店,是附近居民和学生的日常。
在这里出没过的人们,大概鲜少有人,没吃过马记和冯记的麻辣串;没在清香斋里吸烩面;没去都市村庄里买零食;没坐在百富汉堡嚼过薯条。
丨眼熟吧
跟陇海路交叉口的四个角,多少年来也鲜少变化。
东北角是超市角,从思达和九头崖双超争霸,到左右间顶替了日渐衰落的九头崖超市,依旧不改两家超市竞争的局面。
丨思达也变了,成了郑州华联超市
记忆里,两家超市门口垒了高高的牛奶箱,各种促销的标签贴在门口,还有一直循环播放特价消息的大喇叭不停吆喝。
超市而已,价格战打得挺起劲。
丨这家羊肉汤馆也挺多年
超市角的斜对面盘踞着佳和家居,这个不甚起眼的家居卖场,说来也是神奇,这附近既没有成片的建材商城,也谈不上是交通便利的枢纽路段,居然能在此经营了22年。
丨不知道宜家的开业,会给这样的老式家具市场造成怎样的冲击
西北角和东南角都有知名饭店。
西北角这个可能没几个人能第一时间想起名字,但说起“萝卜香”,就有不少人恍然大悟。
(可见一个奇葩的饭店名能给人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丨路过萝卜香很多次,店名改了也没进去过
而这俩角落里都有的邢中原杂面条,之前有趣君专门写过,郑州杂面条界赫赫有名的排队王,之一。
面条好不好吃见仁见智,不过这家的卤味倒是众口一致的好评。
(要不,邢中原考虑下再做个卤味店)
丨这家门头小的,凌晨十二点从门口经过时还有食客在吃饭
丨之前专门写过,晚上排队的架势吓人
除了寒暑假的其他日子里,这里人流如梭,不同食物的香气交融在一起,飘过那家二十多年的修车铺,扫过那家十几年的网吧,路过这些说不清年头的老店,来到陇海路的1路汽车站。
常坐1路公交车的郑州市民,都会唤这附近的公交站为“骨科医院”。原因当然是附近的地标,就是骨科医院。
早十几年前,这一站曾正式命名为兑周路站,不过这么拗口的名字,远不如骨科医院来的顺口。
丨陇海快速路建成后,沿路的样子都变了
兑周路,正是淮北街(淮南街)的旧名。
原先1路公交车兑周路站的前一站叫大学路路寨,寨,非砦,甭管哪个zhài,都指的是一个地方——路砦村。
丨1路公交车行走陇海路多年,如今也跟快速公交接了轨
路砦村,根据路氏宗派图推测,自明正统年间迁至此地,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不过也有推算路氏迁郑,早于宋元年间。
名为路砦,自然路姓人居多,路家人尚武,曾经一个跑马场就占地三四十亩,还有族人中过武举,出了位娶了郡主的郡马,而这里也渐渐发展成路姓的主要迁出地之一。
位于郑州文化北路的北路砦,据说便是从此地迁出的。
丨淮北街从北向南的第一个路牌
丨富田陇海花园门口矗着的四位女神让人印象深刻
以上资料来源于早年的报纸报道,毕竟在有趣君出生的年头,路砦村都已经告别耕地,由村落变为城市了。
想一想,1989年之前这一代还是耕地和温室大棚,那时候的郑州市区,才多大一点儿。
丨偶尔还能找到过去名为兑周路的痕迹
如今,大学路路寨站名改为陇海路大学路站,兑周路站名改为陇海路淮北街站,站名的地理方位一目了然,跟过去的名字相比,似乎少了点什么。
丨郑州有几个路砦?
不过,路砦小学的名头依然告知着旁人这里的历史,还有路姓人生活在附近的小区里,张罗着修缮家谱。
只要还有人在,过往就不会湮没。
从老郑大出发,过了陇海路一路向南,分别途径郑州十九中陇海校区、路砦小学、汝河路小学、郑州二中南校区、黄科大、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郑州七十四中。
丨十九中的这个校区,跟百花里红墙深处那个画风完全不同
丨二中南校区是用现成的学校改建的,看着也不咋新
一条路涵盖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寒窗苦读十几年,结果离不开一条街,在这里是可能发生的真事儿。
到了考学的年纪,发现能考上每日经过的郑大居然还挺难的,小学——中学——大学都不离开淮北街这件事并不容易达成。(即使上了郑大,也得去科学大道,不给淮北街转悠了)
丨交通学院的家属院在学校旧址(今桃源中学)附近
交通学院新校区就得跑到淮南街汉江路了
在汝河路小学上了六年,又在郑州二中(桃源路校区)待上六年,十二年的少年时光都留给了淮北街的孩子,曾豪言壮志,要吃遍淮北街(再加上桃源路)的每一个大小餐馆。
十二年诶,怎么可能吃不完。
丨其实汝河路小学没挨着汝河路,而是民安路
铁板豆腐、麻辣串、鸡蛋灌饼、过桥米线、番茄肥牛米线、烤鱼......
这些美食即使不加上店名作为前缀,可能一些人也知道说的是哪家店。
丨汝河路口的侯记烤鱼
民安路口的邮筒都超过20年了
结果,真没吃完。
想着“明天吃这家、后天吃那家”的“宏伟蓝图”还没实现,人就毕业了,觉得“时光漫漫,明天做也来得及”的孩子,仿佛一瞬间,就不再是少年了。
长大后回忆年少,总是唏嘘。但这条街是不会落寞的,它还会迎来一批又一批少年,在这里留下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
过了淮河路,淮北街摇身一变,成了淮南街。
淮南街的画风和淮北街完全不同,越往南走,感觉越新。
丨淮南街做了挺多文化墙和文化廊
这个石桌损坏后的代替品咋看咋搞笑
位于淮河路口的绿云小区,二十多年的“老”小区,绿云之名源于月季品种,月季花正是郑州市花。
绿云小区当年的辉煌从名字就可见一斑,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第三批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之一,建设的时候有大领导来视察,建成后还拿过“全国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综合金牌奖”。
丨绿云小区看起来还挺美好的大门,但镜头稍微左移一点,就能拍到在小区牌子下睡觉的人
有趣君查询到以上资料的时候,同时也看到住在该小区的业主们为成立业主委员会而努力,有业主编了顺口溜抱怨小区现状:“垃圾堆如山,隐患真不少,物业只收钱,绿云是菜园。”如今绿云的落寞也如此明显。
绿云小区的斜对面,是楼房看起来更新的升龙世纪花园,淮南街的大部分路段,由像这样新旧交替的小区组成。
丨淮南街沿路小区众多,新旧不一
航海路附近的孙八寨早已改造,长江路附近已看不出昔日旧家电市场和金海农贸市场的踪影,拔地而起的新小区挨着老旧的单位家属楼。
这样的景象,仿佛是这十数年郑州城中村改造、城市扩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
丨途中遇到这样的输电线路塔,还以为自己走到城郊了
淮南街出乎意料的长,过了长江路后居然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一直到达南三环才结束。
郑飞集团守在淮南街的尽头,家属区、医院、酒店一应俱全的配置,都是郑州昔日大厂风采,不过这里不旧,很新。
丨淮南街从南向北方向的第一个路牌,后面就是郑飞医院
有趣君走这些老城区扫街时,总想多记录一些对曾出没在这里人们而言——那些特殊的记忆坐标,某一家老店、某一个地标、某一处风景。
丨在淮北街偶遇的老人,有一种退休生活的闲适感
丨在淮南街偶遇的老人,跟在淮北街遇到的画风不太一样
变化不大的淮北街,迎来送往一批批长大的少年,用美食留存他们的青春懵懂。
一直在变化的淮南街,或许在未来,也会有一些建筑成为地标,一些店铺成为回忆。
丨公交线路告诉你:淮南街比淮北街长得多
在淮南街的南头,坐上S125路公交车,这辆车能带着沿路的居民,走过整条淮南街和淮北街,穿过桃源路和兴华北街,来到地铁1号线的绿城广场站。这是几年前郑州公交延伸至小区的便民路线。
改变,正是郑州——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生活的常态。
丨扫街时正赶上街道换地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