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推销或许不是内向型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他们也可以利用自己天然的优势,塑造一个真实的网络形象。
早在1921年,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在《心理类型学》中提出了“内向”和“外向”的概念,从此,这两个词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但他认为,任何人都不是非此即彼的。“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内向者或外向者。”他写道。
然而,近一百年后,我们仍然喜欢用这些词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这种简单的二分法之所以实用,是有原因的:把人归入不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在世界上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此外,在探讨西方世界中内向性格的好处时,作家苏珊•凯恩(Susan Cain)指出,这种分类法方便我们快速表明观点。
凯恩的论述主要以互联网文化为背景,嘈杂、拥挤、充满互动,这都是互联网世界有意为之的特点。这个世界需要不断的自我推销,鼓励过度的分享,谁的声音最响亮,谁就能得到奖励。
互联网文化塑造了我们对多样性、代表性和赋权的看法。女性想要成功,就必须“展现自我”,表现得无所畏惧,成为一名“女超人”和“女强人”。勇敢、响亮、凶猛是必须的。就连两性的平等之战,也是为善于在人群中汲取能量的人而打造。
今天,这种文化陷入了狂热,也引发了反弹:越来越多人开始谈论千禧一代的职业倦怠和加班成瘾的风险,警惕注意力广度的持续收窄,宣扬断网的好处。我们都需要一点安静独处的时间。
这种新兴的文化转变需要细致入微的思考。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质疑职业发展和理想工作方式(包括建立个人品牌)的公认准则,去审视刻板印象,推翻陈旧观念。
在此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渴望频繁的社会互动是一种个体倾向,也是当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组织和商业意识形态。过去,我们不断推动自己“走出去”,而现在,我们可以反过来,把离群独处的特质转化为人类的集体愿望。
人人都可以付出一点努力,降低交流的频率,强化交流的深度和意义;把倾听和观察摆在说话之前;少些考虑自我,多些追求远大的目标;注重自我表现,减少自我推销。在这个喧嚣吵闹的时代,能够集中精神、自主工作、享受独处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很值得称道的。
过去,我们以为享受独处时光和拥有个人品牌是两个自相矛盾的概念。而今天,两者的结合或许恰恰是成功的关键。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强调独处充电的好处,无论你的性格是内倾还是外倾;同时,我们要把社会互动和社交媒体分离开来。
假如你是一个从独处中汲取能量的人,以下一种或多种个人品牌风格可能会引起你的共鸣。如果你的活力来源于社交互动,也不妨借用这些方法,为你自己的个人品牌注入一些微妙的细节。
领导者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的研究表明,受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我们认为领导者就是精力充沛、擅长鼓舞士气的人,但事实证明,内向者的领导效果要优于外向者。
“我知道,现在很流行说自己是内向型人。”查平•克拉克(Chapin Clark)说道。克拉克是R/GA广告公司的执行创意总监,也是该公司的人气推特号@RGA幕后的声音。
“过度的关注和曝光会让我感觉不自在。”克拉克说道。相反,他说自己一直努力去接受别人的想法,鼓励他们参与进来。“在与初级创意人员共事时,我喜欢后退一步,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实现自己的想法。展示工作成果也是如此,我习惯把它作为大家共同承担的责任。”
《哈佛商业评论》刊载的一项研究指出,当领导者思想开明,对员工表示支持时,员工也更愿意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会得到倾听和实施。
Glossier、Tracksmith和 Outdoor Voices等初创公司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创业强调众包经营,邀请顾客加入品牌,培养粉丝群体,营造社群氛围。
内向型领导者已经用行动证明,他们超越了自我主义和对聚光灯的渴望,朝着更大的目标在努力;这种目标导向做法赋予他们力量与真实性,吸引了一批追随者,也孕育了一个值得培养的个人品牌。
策划者
内向型人能够花很多时间,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活动。他们熟知特定的专业知识,热爱环游世界,获取梦寐以求的物品或体验,也热衷于谈论自己最新入手的战利品。
出生在温哥华的凯文·马(Kevin Ma)说,他的成长环境远离青年文化的中心。2005年,他在自己的卧室里创建了运动鞋博客Hypebeast。时间快进到2019年,Hypebeast已经公开上市,建立了多样化的营收模式,成为了全球街头服饰、时尚与文化的终极圣地。
Hypebeast网站每月的页面浏览量达到4,600万,拥有超过66万名推特粉丝和790万名Instagram粉丝,但凯文本人非常低调。Fred&Farid广告公司战略主管科林•纳吉(Colin Nagy)指出:“策划者玩的是持久战,慢慢积累知识,分享知识,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
策划者能够集中精力,深入挖掘,在社交方面也十分讲究。所以,他们常常能够围绕自身建立有影响力的文化利基市场(无论是运动鞋、牛仔裤还是食品),而且往往会成为大众潮流的灵感来源。策划者的身份特质常常与特定主题紧密相连,这使得他们在速度、肤浅与新奇的漩涡之中脱颖而出。
观察者
内向型人倾向于聆听,而不是说话。因此,他们对生活环境的微妙细节和复杂性十分敏感,也更有时间去思考和理解被外向型人忽略的层面。
他们的舒适区在于写作,不在于交谈,而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围绕自身敏锐且往往诙谐的观点建立起个人品牌,在安静独处的空间里,以自己的方式接触到许多人,不需要亲临现场,也不需要活跃在大型社交团体中。
“社交媒体的出现,尤其是推特的出现,对我来说是一件幸事。我能够在写作中从容表达自己,而推特的运作方式感觉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克拉克说,“它让我能够以一种公开的方式表达自己,同时又感到安全。因为我通过它创造了一个既是我又非我的角色。留有一点距离,一个缓冲,我就可以把自己不愿大声说出来的想法落到文字上。”
专家
科怀·伦纳德(Kawhi Leonard)三次入选全明星,两次当选NBA年度最佳防守球员。众所周知,他生活上深居简出,发布会上惜字如金,从不使用任何社交媒体。因为大众传媒的报道,也因为他一心一意专注于磨练技能,伦纳德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如果你不愿意投资时间和精力,精进自己的专长,那再多的曝光、自我推销和粉丝关注也弥补不了这个空缺。无论在任何行业,想要树立名声,你都必须做好执着充分的准备工作,多花时间思考和磨练技艺,评估和构建解决方案,并且从不轻言放弃。
当你成为了自己所在领域的专家,不管你玩不玩社交媒体,其他人都会注意到你。
文 | 快公司编辑部
翻译 | 李美玉
编辑 | Irene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