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结束的阅兵式空中梯队里,八一飞行表演队和压轴出场的教8教练机梯队都有"拉烟"。飞机的拉烟就像是一条彩带,装点了首都的天空。它们又像是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形成的"尾迹云",在空中慢慢扩散。也许有人会好奇它的成分,长达数公里的彩色拉烟究竟是由什么制成?
飞机拉烟的历史并不久远,在喷气式飞机兴起之后才算是大范围普及。由于它的可观赏性极高,现在已经成为了飞行表演的一部分。一般来说,飞机若要形成彩色"拉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装固体拉烟弹或是增设一套完整的拉烟器。
在喷气式飞机出现以前,螺旋桨时代的飞机"拉烟"就是通过加装固体拉烟弹来完成。因为在当时固体拉烟弹的生产成本高昂,能掌握固体拉烟弹生产技术的国家不多,这样的飞行表演一般会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下。如今固体拉烟弹也仍然在使用:2015年胜利日阅兵,飞越观礼台的初教6两翼下加装的就是固体拉烟弹。
尾迹云的形成原理很简单:在特定的条件下,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喷气"会将机身后的云层加热,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水蒸气就会直接汽化形成尾迹云。而喷气式飞机的"拉烟",使用的就是这样的原理。但总不可能往机身后喷水、喷雾来制造特定条件。因此这需要将成分各异的拉烟剂装入机载容器内,再通过喷洒器将其播撒到空中。
今年的国庆大阅兵就不同,两个"拉烟"的编队使用的歼10Y、教8都是喷气式飞机,因而也不需要再使用固体拉烟弹。在机身后增装的拉烟器内,装的都是国产拉烟剂。
而关于拉烟剂,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小插曲:2004年在北京南苑机场,中国空军有关部门曾向来华表演的法国"法兰西轻骑兵"飞行表演队地勤人员索要了发烟剂。这对完成发烟剂的国产化至关重要,中国科研人员希望以此来获得有关发烟剂的一些成分。
爽快答应了中方要求的法国地勤直接打开拉烟器,接了一小桶发烟剂后递给中方人员。拿到了这些科研样品的中方人员如获至宝,连忙将其送到科研场所去化验。但是等到"法兰西轻骑兵"离开中国之后,关于拉烟剂成分的化验结果让科研人员大失所望——所谓的发烟剂只不过是柴油!
尽管国家外交关系还算不错,但是发烟剂这些不太起眼的小玩意儿也能恶心恶心人。自那以后,中国也就开始在研制发烟剂的工作上下起了苦功。一般来说,拉烟剂用柴油、豆油甚至航空煤油都能代替——沸点高、容易在高温中直接汽化,形成的"拉烟"也无毒无害。但中国需要研制的是彩色发烟剂!而且还是无毒无害、专门司职飞行表演的发烟剂!
起初科研人员选择在柴油身上下功夫,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柴油沸点高,可以在其中加入由植物制成的彩色燃料。而柴油甚至在军舰、家用车的油箱里都能找到,显然这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但比较了柴油和豆油的利弊之后,科研人员还是出于环保的因素选择了豆油。豆油更加环保无害,生产成本更低。而植物油在添加了合适的燃料后,形成"拉烟"的时间、观赏效果等也比以柴油为基体形成的拉烟剂拉烟效果更好。但是豆油又有个缺陷:在高温下豆油容易碳化,积碳甚至有可能将喷管堵塞。最终科研人员还是选择了以柴油作为基体,向其中添加染料制成拉烟剂。
起初的研制可谓是困难重重,不少有实力的厂家认为其研制风险过大、市场前景较小而放弃科研。如今,中国已经完全掌握了拉烟剂的生产技术,也拥有了极其丰厚的研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