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在进行中,从最初的将固定编制转变为签订聘用合同,到现在的个别单位会直接取消编制,改革力度越来越大,这次改革涉及到全国事业单位3000多万职工的利益。
到2020年,预计事业单位改革全部完成,那么关于编制、工资、职称到底都有哪些变化呢?一起来看一看。
1、编制
很多人选择事业单位都是因为编制,看中编制的稳定,铁饭碗工作,不用担心失业,但随着改革的进行,一些事业单位或取消编制,改为聘用制,不再像以前一样,一个编制就一劳永逸,但是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以及临时工所签订的劳务派遣合同完全不同,稳定性还是不成问题的,大家也不用担心取消编制后会没有保障。
目前为止,关于事业单位的编制改革,变动最大的就是取消编制的群体有高校教师、公立医院,以及从事营利性活动的单位。这些单位取消编制后,对能力强的人员就是一个很好的额机遇,不用再吃“大锅饭”,但营利性活动单位编制取消后,待遇就同单位或者企业经营状况挂钩了,总之有利有弊。
2、工资
在改革过程中,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工资待遇问题,可以放心的是除了改制为企业的单位会受到影响之外,其他单位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而且事业单位对于工资分配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同时,从2017年开始,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允许离岗创业保留人事关系3-5年,并且在这期间,会按照原有工资水平发放基本工资,并且保存其参与职称评审、岗位等级提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益。也鼓励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社会进行兼职,这等同于可以拿双份工资了。
3、职称
在事业单位的职称评定上,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唯学历论、唯论文论,尤其是在科教人员的职称评定上,推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对一线教员,尤其是乡村教师加大职称评定的倾斜力度。
现在事业单位改革力度较大,改革也没有结束,很多考生担心,事业单位是否还是自己所追求的“铁饭碗”?针对现在改革了解到的,并不是所有的事业单位有影响,即使是改为聘用制,也是不错的选择,能让自己有上升的空间,大家都是平等的,靠能力决定自己的福利待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