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姑娘都是父母的小棉袄,贴心保暖。
家里的杂务,给母亲搭把手的一定是闺女,老了父母有病卧床,守在父母床边的大都也是闺女。
甭管她嫁给谁,嫁的有多远,肯定是经常对父母牵肠挂肚的那个人。
我们总说,父母是最无私的人,他们竭尽所能把自己有的都给了孩子,为孩子的未来殚精竭虑。
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但事情也有例外,有的父母深藏“私心”,对孩子无法一碗水端平。
有的人至今还在“生儿养老”的怪圈里打转,依旧迷信“儿子才是血脉的延续”,对儿子溺爱有加,但女儿却百般盘剥。
重男轻女的父母,总是把好的留给儿子,就算差的也不太情愿给女儿,女儿嫁了还惦记着把闺女女婿的东西划拉到儿子的家里。
这样的父母,慢慢地在退出人们的视野,但仍不少见。
卓亚男出生的地方不太富裕,那时候县城只有巴掌大,七八岁的小孩踱着步,半个小时就能绕着中心区走一圈。
卓亚男的父母一共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是她,另一个是她的弟弟。
在卓亚男眼里,弟弟是顶着光环出生的,而自己更像是父母生弟弟之前的试验品,否则也不会取“亚男”这么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弟弟一出生,家里就没人再关心卓亚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所有人都围着弟弟打转。
家虽贫,但在连学费都需要费尽心思跟父母讨要的卓亚男眼里,弟弟简直过得是“少爷”般的生活。
因为交不上学费,高一没读完卓亚男就辍学了。
那时,在当地能考上高中的都是班级里的尖子生。
辍学的卓亚男开始外出打工,先后做过工厂普通、服装销售,最后去卖了房子。
她遇到了房地产的黄金期,20来岁的她,凭借卖房子的提成,每个月收入高达两万多元。
女儿赚到了钱,这可高兴坏了父母,隔三差五打电话让她汇款。
不是房子漏了要修,就是身体这疼那疼的,只要父母要,且自己手里有,卓亚男都会尽力满足父母的需求。
有次过年回家,当她发现弟弟手里的手机比自己的还要高端时,心里怎么想都很不是滋味,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她开始向家里“瞒报”收入。
每个月省下来的钱,她都存在自己的卡里,然后把它放在父母找不着的地方。
复读了两年的弟弟上大学时,父母兴师动众请了不少亲戚朋友来参加弟弟的升学宴。
临办升学宴钱,父亲对专程赶回家的卓亚男说:“闺女啊,今天可是你给爹妈长脸的时候,等会亲戚朋友们到齐的时候,你可得表现表现。”
“怎么表现?”
“拿两万块钱意思一下吧,这也让别人知道我闺女现在有本事赚钱了!”
“我赚钱多少跟别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
再说我现在身上也没有那么多钱,我虽然是能赚点钱,但是每个月给家里汇的也不少,刨去房租水电和自己的开销,统共也剩不下几个钱。
现在我身上满打满算也就万把块钱,而且回去的飞机票还没买呢!”
父亲一脸不相信地说:“看你那样,让你拿点钱怎么像要割你的肉一样。爹妈把你养这么大容易吗,家里那么困难还让你读书,要没我们的培养你现在能赚到这么多钱?
这样吧,一万就一万,少是少了点,但也算是个脸面。”
卓亚男这次回来,本来以为弟弟办升学宴,自己拿五千块就足够了,可没想到父母想要的更多。
弟弟上学后,父母把他拜托给了卓亚男。由此,她负责起了弟弟的大学开支。
弟弟毕业后,在外边游荡了不到一年,一来父母坚持让他回老家待在他们身边,二来弟弟也有些吃不了在外漂泊的苦。
弟弟的回家,让卓亚男也松了一口气,起码不用再无节制地帮扶他。
说实话,自从弟弟上大学后,卓亚男身上的担子也着实重了不少,业绩不好的时候,也捉襟见肘。
弟弟回家没多久,卓亚男就带着她在外边相识的男友回家见父母。
父母对于女儿外嫁到千里之外多少有些耿耿于怀,正如卓亚男的父亲所说“这回真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倒也没有太过纠结,他们更在意的是这个来自大城市的准姑爷家底有多厚。
父亲对卓亚男的男友说:“本来我们是不想把女儿嫁那么远的,嫁在家附近也有个照应,连相亲对象我跟她妈都给她找好了,谁知道这丫头来了个先斩后奏。
既然你们都谈朋友那么久了,我们也不好棒打鸳鸯。这样吧,你们的婚事我跟她妈妈没什么意见,不过这彩礼至少也得20万,这样我们才放心把闺女嫁那么远!”
按照当地的习俗,嫁女彩礼一般都只要四、五万,父亲一开口就将彩礼翻了五倍。
卓亚男跟父母私底下商量,父母也只是说不管要了多少彩礼,到时候都会随嫁妆一起陪过去的,但是金额不能少,这是对她未来的婚姻负责,也正好测试一下对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的女儿。
卓亚男的男友虽然生在大城市,但也不是什么富豪,只是普通的小康之家。
男友的父母是外来户,做了一辈子的小学老师,给儿子买完婚房后,手里也基本没什么积蓄了。
20万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为了帮助男友度过难关,卓亚男当着男友父母的面,将自己这些年来积攒的十万块钱转给了男友,一来为彼此的婚姻添砖加瓦,二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卓亚男的这番举动深得未来准公婆的心,也为自己日后在婆家的处境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最后,准公婆拿出了五万,男友自己拿了五万,加上卓亚男的十万,一共凑了二十万交给了她的父母。
父母拿到钱的时候,嘴都笑歪了,直夸准女婿一家人懂礼数、靠谱。
但在结婚的时候还是发生了不愉快,原本说彩礼随嫁妆陪嫁的父母,私自扣留了十五万,其余五万抵作嫁妆。
父亲把五万块钱用红纸包着,递给一身红妆的卓亚男,嘱咐道:“闺女,你嫁了这么远,也不好按习俗陪嫁些家具被子什么的,爹给你准备了五万块钱作为陪嫁,你嫁过去了自己仔细着点花!”
卓亚男看着手里的五万块钱,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给卓亚男留面子,小两口婚后并没有把彩礼和嫁妆的事情张扬出去,连公公婆婆都没告诉。
好在公婆也没有过多地干涉两人的事情。
婚后,老公不太愿意卓亚男继续去做房产中介,夫妻俩合计了一番给她开了一间不大的服装店。
卓亚男之前做过服装店的导购,也算是轻车熟路。
但天下没有永赚不赔的买卖,卓亚男的服装生意惨淡,夫妻俩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也回天乏力,每个月老公发工资她才有钱去进货。
熬不下去的时候,卓亚男想到了父母扣下来的那十五万彩礼,于是向娘家求助。
可不但没求来援助,反倒被母亲一顿奚落:“你自己啥能耐你自己不知道啊,好好的班不上,做白日梦想当老板,现在现了眼了吧!我跟你爹的钱要留着养老,不能给你瞎祸祸!”
卓亚男感觉像是一盆凉水从头浇到底,心都往外冒凉气。
他们的店最后还是草草收尾了。
后来,父母在县城的老屋要拆迁,开发商给补偿了两套房子、一间铺子和一笔钱。
卓亚男打电话回家问时,却被母亲防贼似的警告:“家里的这些东西将来都是你弟弟的,没你啥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别帮着外人惦记家里的东西!”
卓亚男又一次感受到了父母的冷酷。
房子铺子和钱到手了,父母的心就飘起来了。
父亲卖了自己的老爷车,买了辆崭新的越野车,两口子山南海北的到处玩。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父亲仗着自己技术好,疲劳驾驶,结果车从高速上翻下去了。
父亲当场就走了,母亲经过救治没了一条腿。
没了自理能力的母亲跟着弟弟弟媳一起生活,不出一年,母亲开始天天给卓亚男打电话,让她要么回老家伺候她,要么把她接走。
卓亚男问母亲:“为什么你把房子、铺子、钱都给了弟弟,现在需要人照顾了反倒想起我来了?”
母亲说:“儿子女儿哪个不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没养你,你自己长这么大的吗?你要再不来接我,按他们这照顾法,我怕是活不久了。”
最后卓亚男还是跟丈夫去了老家,把残疾了的母亲接到了自己家。
只是在回家的路上,丈夫开着车,卓亚男对母亲说:“妈,这辈子我生在您家,我认了,下辈子,咱就别见面了吧!”
说完,卓亚男自己哭了。
“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这句话,不是空口白牙说出来的,而是无数的闺女们用自己的孝心谱写出来的。
女人天生就细致敏感,总是喜欢感情用事。父母就算对她再冷酷,看到自己的父母落难时,也总是会忍不住伸出援手。
当下,生儿生女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要真论起来,生女儿反倒是“性价比”最高的。
按照中国的传统,父母不但要抚养儿子成人,还得给儿子准备房子、车子、票子,甚至还得负责给他娶媳妇。
儿子娶不着媳妇打了光棍,而受奚落的往往是父母。
而女儿则不一样,女儿往往只需父母负担起抚养的责任,待她成年后,父母的付出就相当有限,反倒是这会女儿开始回报父母。
理论指导实践,很多错误的言行都是被错误的思想所左右的。
作为父母,无论生男生女,那都是自己的血脉延续,都该一视同仁。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家庭条件差不怕,只要你能一视同仁,谁都不会生出怨怼之心,可如果厚此薄彼,养出来的恐怕不是亲人,而是仇人。
文/愚慧,图/网络,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