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疫情影响,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电影《小妇人》遭遇撤档,让人很是遗憾。
这是一部女性导演的大手笔,尤其是在这部电影里,有大量精致的女性着装,为我们成功示范,本届奥斯卡最佳服装奖的殊荣,当之无愧。
北京时间2月25日凌晨,科比的追思会在可容纳两万人的斯坦普斯球馆举行。
乔丹、奥尼尔、碧昂丝等纷纷现身送昔日好友最后一程。科比的妻子含泪讲述与科比生前的点点滴滴,还特别提到了科比的大女儿喜欢看电影,科比经常陪他一起看电影,科比和大女儿的最爱的电影之一就有《小妇人》。
《小妇人》中有四姐妹,这和科比有四个女儿,可以说是相当的巧合。
这部作品传承的美国家庭精神和女性独立意识,在科比这样的超级明星的家庭文化中,也是得到了充分认可。
要知道,从1868年这部作品诞生以来,历经了152年的洗礼,其间这部作品,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时间让《小妇人》成为了一部经典名著。
其实,拍这种题材的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一般来说,翻拍名著出彩是很难的。
在现在的导演前面,还有那么多的高手已经拍过,难免会给观众们留下一种,不得不比较的印象。
但我想,这部电影的导演,之所以愿意把这部经典重新搬上屏幕,多半源于,她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热爱绝对超过大多数人。
事实上,很多美国家庭中的女孩,都曾被《小妇人》所感染。
就连《我的天才女友》中,贫民窟里艰难生活的女孩,依然会手捧《小妇人》一遍遍的翻看,所有的阅读者,都在别人的故事中流着自己的眼泪。
只有永恒的经典,才会让其他的创作者通过自己的作品致敬。这是所有对正在遭遇挫折的女孩,最温暖的励志。
就像这部小说作者,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成长在康科德,她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充分描述了这一独特地理区位中的特质。
很多文学评论家都认为,小说女主角乔,有着浓浓的奥尔斯特自己的影子。
这部电影展现出的康科德,真的不像是美国的一个城市,有着非常浓郁的英格兰风情,处处弥漫着欧洲味道以及哲学气息。
小说家奥尔科特,笔下呈现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性格迥异的女儿成长点滴,看着她们在书中、电影里,选择婚姻建立家庭的过程,特别的有代入感。
让今天的我们依然能够引起强烈的共鸣,真可以说,是一部现代版的女性教科书。
尤其是在这部作品里,透露出来的女性自立自强精神,感觉到是历史里记忆中,新美国女性的分界点。
这次2019版的这部同名电影,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
我很喜欢看导演娴熟的使用,一种唯美而又充满戏剧张力的电影语言,去讲述一个我记忆中熟悉的故事。
她并没有按照四个女孩,从小到大成长的顺序依次展开,而是直击现代女性所遭遇的各种困惑。
让我们看到,在面临人生困境的过程中,她们是怎样选择和做决定。
其间穿插童年时候的往事,展现了一个女孩成长的精神史。
看这部电影会发现,影片中,现实的经历和想象以及回忆中的服装色调感觉是不同的,这种冷暖色调的衣服设计,体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专业能力,哪怕你只是喜欢好看的衣服,这部电影都值得你花时间,仔细去看一看。
02
我们先从女主角乔说起吧。
她是马奇家里的老二,从小最像男孩子的性格,女孩子喜欢的那些东西,她大多都没啥兴趣。
用今天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典型的女汉子,有着雌雄合体的特质。
她这种果断洒脱的性格,倒也特立独行,异性缘意外非常好。
就连隔壁邻居,那个有钱人家的少爷劳里,第一次遇见乔,就被她的智慧和性格深深吸引。
乔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和极佳的文笔,她梦想成为一个作家,并为这个梦想坚持不懈的努力着。
乔还是一个有牺牲精神的女孩。她总是通过写作赚来的钱,帮助母亲分摊家用,以便让家人过得更好。对于亲爱的家人,她从来不吝啬。
在电影中,我第一次流泪,也是因为她。
因为乔的父亲,选择做了南北战争的随军牧师。可父亲一走,家里的经济就严重缺乏保障。
那个时期的美国女性,是没有工作机会的。乔看着母亲的艰难,太想为妈妈多分担一些了。
因为热爱阅读和写作,乔的心理年龄比较成熟。
她的姑妈是一个独居的老太太,应该是这部电影里,第一代单身女性。
她喜欢并欣赏乔独立的个性,只是她不愿意亲口承认。
对于女性是否应该保持单身的问题,老姑妈的话非常直白:“不结婚的前提是,你必须自己很有钱。”
当乔追问她:“如何才能变得有钱时?”
她似乎又觉得太难以回答了。她想了想说:“要不站在舞台上,要不拥有一个猫舍吧。”
看的出,她的建议其实还是很狭隘。
至于乔想通过写作,改变家庭经济面貌的想法,她认为很荒唐。
这位姑妈曾经很认真的劝自己的这几个侄女,选择嫁给有钱人,就能改变马奇家困顿的经济面貌,让家里的其他人,能过得更好一点。
只是很可惜,不只是乔,她的姐姐和妹妹,最终都没有选择,姑妈指出了,这条轻松的可以看见尽头的路。
尽管知道拒绝这样的路,对她们这种家庭贫穷、貌美又有才华的女孩来说,会是一个艰难的放弃过程。
但她们依然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去走。这和她们家,多年来遵循的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因为爱才会形成婚姻,也因为爱,才会延续着下一代,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爱的相遇。
生活中相爱的一家人,就是应该彼此鼓励和不断的去面对考验,甚至是妥协和忍耐。
当乔的父亲因病生命垂危时,乔毫不犹豫的剪掉,自己的一头长发,把以此换得的二十五美元给自己的父亲使用。
尽管她对父亲是如此的慷慨,可是在深夜中,乔还是为失去自己引以为傲的一头漂亮长发,默默哭泣。
这种刻骨铭心的真实特别打动人。
我还想起乔,为了攒钱完成带妹妹贝思去海边的心愿,没日没夜的创作小说。
有一次,因为驱除寒冷,在壁炉边看书,还被炉火烧坏了唯一的裙子。
她就是这样忘我的创作,每一次写出来的东西却被杂志和出版社任意修改,最后得到的每一点点钱,都全部存下来,最后慷慨用在妹妹贝思的度假养病上。
但如果你知道了贝思生病的原因,一定会为这个善良的姑娘心碎的。
因为生性腼腆,妹妹贝思基本上是在家自学钢琴,极有演奏的天赋。
她在母亲不在家的时候,按照母亲的心愿,去探望母亲经常照顾的更穷困一家人。
因为这一家孩子的猩红热传染病,而染上了疾病。
经过了长久的治疗,贝思身体却越来越弱,最后四姐妹中年龄最小的她,反而是第一个撒手人寰。
大姐梅格长的非常漂亮,而且极具有表演才能,一直是姐妹话剧团里表演的主角。
然而,她最终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一个穷困的家庭教师约翰,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
在贫困的婚姻生活中,她也曾对昔日的闺蜜嫁入豪门羡慕无比,尤其是看到对方购买一块上好的衣料,制作漂亮的礼服时,梅格终于没有抵住诱惑,也花了50美元的巨额,买下了那块衣料。
可当她看到丈夫,默默的把自己定制的大衣退掉时,她马上又找到了自己的闺蜜,将这块昂贵的衣料转让了。
重新拿回来的钱,她去给丈夫定制了一件新大衣。毕竟在她眼中,冬天,丈夫往返上课,外面还是很冷的。
你真的能从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和温暖中,感受到婚姻的本质。和一个相爱的人在一起,远比嫁给物质条件更好的人幸福且满足。
老三艾米也是一个颇有个性的女孩,在绘画上有着过人的天分。
她在富家公子求婚的最后一刻,拒绝了对方,选择了和曾一直暗恋姐姐乔的邻居劳里,成为自己的人生伴侣。
你会觉得惊讶,但当你理解,艾米一直是一个对自己所爱远胜过别人爱自己更多的人,就会知道她的选择,同样是追随了自己的内心。
也许马奇太太说的是对的。
姐姐乔和劳里的个性太过相似,这样的两个人在婚姻中,很难为对方去改变的。和艾米的结合,是最适合的。
当劳里放下心中一直所爱的乔时,他发现,现在的艾米,完全可以占满自己的内心。
如果说,人生并没有什么完美人生,《小妇人》则教会了我们,什么时候该坚持跟生活交手,什么时候该和生活妥协。
至于爱情和婚姻,那一定是女人心甘情愿为爱而做出的选择。
03
当昔日的姐妹离开的离开,出嫁的出嫁,在纽约写作中,遇到困境的乔,返回了家乡。
在当地人眼中,已是个老姑娘年纪的她,(毕竟150多年前的美国,25岁都还单身的女孩,一般会被人视为会永远单身了),人生有点悲哀。
有的时候,深夜写作的她,也会有着致命的孤独。
在《小妇人》的原著里,乔曾经写过一首回忆姐妹情深小诗《阁楼上》:
楼上有四个小木箱
岁月使它们蒙上了厚厚的尘埃
做成盛满是在多年前
它们的小主人都已成了青年
四把小钥匙并排挂
上面系着绸丝带
很久以前的一个雨天
箱盖上分别刻上四个名字
稚嫩的小手来刻就
箱底存放着
快乐的童年往事
在此玩耍,童真无猜
听着动人的节奏
雨珠在屋顶上敲打……
第二个箱面上刻着“乔”,字迹潦草
箱内一团糟
缺页的课本和没脑袋的娃娃
说不了话的飞鸟和野兽
还有童话世界的五色土
年轻的小脚曾从上面踩过
梦已逝去
往事朦胧
未完的诗笺,没有结局的故事
…… ……
四个小箱成一排
岁月为它蒙上厚厚的尘埃
命运自有上天安排
…… ……
正是这首发表在报纸上的小诗,乔终于迎来了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一个贫穷而有才华的保尔教授,这个在纽约公寓里相遇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会让乔心跳。
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在此戛然而止,有导演迎合现代女性女权意识的“媚俗” 。
这样的电影结局,就像是一串省略号,有太多的未知等待探寻,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看起来,四姐妹中最有独立个性,最有才华的乔,在择偶上似乎并不圆满。
但我相信,这恰恰是导演更懂乔和作家心意的真诚表达。
婚姻不是生活的必须,它只是生活的馈赠。
所以电影版的《小妇人》,在乔与保尔教授重逢时,戛然而止。
这正是导演认真的表达了原著作者的心愿,希望乔的独立精神,可以不走寻常路,女性也可以有选择不婚的权力。
人世间的路这么长,在别人眼中,一个看似不算圆满的人生,也许才是真实的乔愿意去过的人生。
这正是乔一直以来的独立与自信,依靠自己生存的实力和能力,才让她能自由选择。
自己是否需要进入婚姻?选择什么样的人陪伴自己共度余生?
我想如果小说的原作者,看到今天的导演为乔设计了这样的结局,一定会喜极而泣的。
只有懂得的人,才会用心演绎出这样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回想起乔写的那首小诗,这也许才是原作者留给我们的惊喜结局。
谁说女性只有结婚一条路可以选?选择不婚,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样的选择,同样是无数的女性奋斗了百年后才走出的一条路。
也许比起传统女性走进婚姻里的大路而言,这条路相对宁静而狭窄。
可为什么就不能允许乔和自己,选择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呢?人的一生只有一次,表演给别人看的美好,真有那么重要吗?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4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小妇人》官方海报,感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