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贤塑造了很多精彩的角色,其中最让人心疼的莫过于雪千寻。
每次听《雪千寻》的时候,总会响起那一幕:
雪千寻临死前,凝望着远处的东方不败,双眼迷离,眼角划过一滴泪,她笑着说出了生前最后一句话: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他是为我而来的。音乐缠绵悱恻,箫声幽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段经典的音乐出自配乐大师胡伟立之手。
对于胡伟立的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对于他的音乐,你一定非常熟悉。
比如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江南四大才子”出场时候的搞怪音乐,《太极张三丰》中,李连杰双手搅动水缸里的水练功时的配乐。
这些我们在港台影视剧里从小听到大的音乐全部都是他创作的。
一、
50岁那年,胡伟立放弃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的公职,两手空空,连离职金、退休金都没拿,就跑到了香港。
当时身边的很多人都说他疯了。
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躲避战乱,父亲把家安置在香港,同年,胡伟立在香港出生。
后来广州沦陷,三岁的胡伟立跟着家人逃难,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十四岁父亲癌症去世,作为家庭妇女的母亲挺身而出,担任公司总经理和厂长,把家族企业搞得像模像样。不久,赶上了“三反五反”运动,母亲整日挨批斗。大学刚毕业,又遇上“文革”,被抄家,一贫如洗。四十岁,终于熬到改革开放,感觉自己终于有了发展空间。
所以,五十岁他毅然决然抛弃一切,回到香港从零开始打天下,了却此生心愿。
二、
到了香港,胡伟立和夫人住在旺角的出租房里。
刚开始胡伟立没有工作,白天夫人去上班,他在家洗衣做饭。几天下来,他觉得自己一大老爷们,不能让老婆养着,邻居介绍了一个芭蕾舞弹奏的活儿,成为他来到香港的第一份工作。
后来他又接下教钢琴和小提琴的兼职。很快,来香港已经三个月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TVB,正式开启了香港影视配乐生涯。
经过数月来的摸索和市场调查后,他决定摒弃 TVB 已经过时的 MIDI 设备,自掏腰包买了一套全新设备。
TVB 的工资本来就不高,他还贴钱买设备,当时有不少人说他傻。
他觉得自己荒废了半辈子时间,现在终于有机会做喜欢的事,当然要不顾一切的创造机会,施展抱负。
在TVB一年多,胡伟立做了《倚天屠龙记》、《火玫瑰》、《大时代》等几套剧集配乐后,有了口碑,工作络绎不绝。
后来他又为《书剑恩仇录》、《僵尸奇兵》等近二百集剧集配乐。这个时期,所有作曲他都没有收取报酬,还无偿的将已往的电影电视的音乐用在剧集的配乐上,这种不计较的性格使他和众多的导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其中《僵尸奇兵》的监制是他的老乡王天林(导演王晶之父),副导演为杜琪峰(《阿郎的故事》、《审死官》都是他的作品)。这部剧大结局的时候, 胡伟立为三场戏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杜琪峰听完后,大为满意,以后所有的戏都找他配乐。
三、
真正让胡伟立在香港影视界站稳脚跟的是电影《至尊无上Ⅱ之永霸天下》。
当时这算是杜琪峰一部大制作的片子,花了80万港币,胡伟立全权负责影片所有的配乐,主题曲《一起走过的日子》决定由刘德华演唱。
当时刘德华虽然出了好几张唱片了,还是被批评唱功不好。于是胡伟立就去听刘德华之前的唱片。听完后根据他的音域写歌,整首歌只有9度,能够让刘德华毫无负担的把低沉浑厚充满沧桑感的嗓音完美体现出来。
胡伟立谱好曲后,小美填词。当时刘德华的经纪人一听,断定这首歌会火。刘德华也很喜欢,但他不喜欢那个二胡,问能不能去掉。胡伟立说:不能改,这是特点。结果出来后,二胡是最能打动人的。
《一起走过的日子》成为刘德华当年最受欢迎的一首歌,后来被90年代多部TVB电视剧作为插曲,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刘德华不会唱歌的传闻。
重拾信心的刘德华,还亲自为这首歌填了国语版的歌词,叫做《来生缘》。
为此,刘德华一直对胡伟立十分感激,每次吃饭,都会拉着他坐在自己的身边。
四、
胡伟立在做《审死官》时,接到《鹿鼎记》的工作,非常开心。
他自己是个金庸迷,《鹿鼎记》又是他的最爱,配乐的时候,为了体现韦小宝市井人物和康熙皇帝之间的故事,他用了大量的京剧元素造出浓浓的京味。
黄霑看到胡伟立谱的曲子,非常喜欢,立即填上了词。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两人一见如故。
录唱的时候,黄霑一再虚心请教他的意见,一遍遍唱。但是黄霑总觉得自己没有把韦小宝的那种调皮恢谐,潇洒不羁体现出来。忽然灵机一动,他让当时的助理去买酒。喝得微醺的黄霑旁若无人的再次引吭高歌,竟然韵味十足。胡伟立与黄霑初次合作的神曲[开心做出戏]就这样诞生了。
五、
合作的所有导演中,口味最刁钻的永远是徐克和周星驰。
“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特别清楚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
接手《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时,周一拿到,徐克说周六电影就安排午夜场,让胡伟立熬了三个通宵。
其中最难的是给西班牙男人唱歌配乐那段。
徐克说,船头有个西班牙男人唱歌,看见没?他唱的什么歌,我不知道。我就让他摆个唱歌的样子,你写吧!
胡伟立听了简直要崩溃。他想怎么写啊,又要对口型,又不懂西班牙语,时间又这么赶。
不过大师就是大师,胡伟立最后还是交了满分卷。
如果换做别人早就摞担子走人了。正因为这样,徐克感叹道:胡老师常是我的“救急菩萨”,一遇到急难,我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胡老师。人生能得此佳友,实是幸运之至。
《唐伯虎点秋香》,周星驰打鼓那段,也把胡伟立折腾得够呛。
如果按照合作惯例,应该是先配音乐,然后跟着音乐节奏打鼓,结果周星驰先胡打一通,然后让胡伟立来配乐。好在周星驰还有快板在。
最后胡伟立搞到夜里两点才收工,7点钟洗个澡,吃了早饭,9点钟到那里开工,已经把东西交给周星驰了。那时候正好一个欧洲代表来参观,一看直呼impossible。
六、
1997年,是香港回归的日子,也是胡伟立正式退休的日子。
深厚的京剧功底,几十年的民乐经验,使得他的配乐极具民族特色,尤其是武侠配乐,成为一个个武侠迷的经典。
一晃,胡伟立来港十年。十年他已经成为香港配乐界的一代宗师。
这年他六十整,计划离港。黄霑和徐克无不惋惜地说正是顺风顺水的当口,有名有利,退什么休!
胡伟立笑笑:十年来拼得太厉害,身体顶不住,再说年纪大了,也想给后生们腾个位置。
退休后的胡伟立,定居加拿大,健身、跑步,和夫人到处转转。偶尔出来友情支持下徐克。
十几年前他就把自己的音乐无偿的放在网上,让大家随意听。他觉得这辈子够吃够喝就行了,既然有人喜欢自己的音乐,为什么不跟人共享呢。
关注“听岛音乐”,用音乐唤醒尘封已久的往事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