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购买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 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也许大家只知道李白因为写诗写得好,而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知道李白除了会写诗,有一个诗仙的称号外,他还会剑术,并且还有一个剑仙的称号呢!说李太白是文人骚客,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江湖术士来得更加贴切。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句话形容的便是李太白的剑术,除了诗句为证,还有名人贺知章称其为“谪仙”。李太白剑仙的称呼,是后来被人们改造过的,叫剑仙更能凸显李太白仙气飘飘的气质。
李太白不是一个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相反的是,他为了国家大事操碎了心。但是由于他的性格并不适合尔虞我诈的官场,再加上朝中奸臣当道,他的才能无用武之地,他只好选择隐退。
李白适合做一个纯粹的诗人, 而不是翻云覆雨的政治家。因为诗人狂放不羁恃才傲物的秉性根本不适合在尔虞我诈、欺上瞒下的官场中生存。李白一生既想在官场上实现“辅弼天下”的宏愿,又不愿改变自己狂放不羁的性格,结果也只能借诗抒怀,“痛饮狂歌空度日”,用酒麻醉自己的灵魂,了此一生。
他的“忘年交”诗圣杜甫在李白死后,多次梦到李白,他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写下:“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你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都丧失了,天下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以后能赢得“千秋万岁之名”,那也不过是“寂莫身后事”了!杜甫凭此诗来表达对李白遭遇的同情和对他们之间经历的惺惺相惜,言辞情真意切,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