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的人,身体常有三种表现,这样快速补气血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每天都精神饱满地工作、生活。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实现这个愿望的前提,就是我们身体的气血要充沛。中医认为“气血不足、百病丛生”,可见,身体的大部分问题,其实就是气血的问题。虽然气血的问题,也有虚实之分,但根据我们的生活习惯,还是以“虚”为主,也就是常说的“气血不足”。
什么是气血?
气血,在中医的理论里,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气”,我们可以认为是所有功能动态、精神意识、生命维持的能量前提,同时又是不可见的;“血”,则是指机体所有滋养濡润、营养生长的基础。这两个方面的盛衰变化,直接决定了我们身体的“生、长、壮、衰”。所以,一般我们所说的养生,其实就是指调理气血、更多的还是气血不足的补充上。
气血不足会有哪些表现?
上面说了气血的生理功能,所以,气血不足的时候,其实也就是这些功能的减弱,总的来说,大致有三个主要的表现:
1、精神方面:气血不足的人,首先受到影响的,我认为就是精神状态。“气”属阳,如果把气血的变化当成“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那么,阳气不足影响精神状态,其实就是“量”的减少。我们常说的“形神俱备”,精神状态主要就是指里面的“神”。因此,气血不足,精神就会变差,表现出来的就是萎靡不振,倦怠嗜睡,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更不用说运动锻炼了。
2、身体方面:气血不足,身体上也会有很多细微的变化,前面说到的精神状态,属于形神俱备里的“神”,而这个身体的变化,就属于“形”了,这一种已经属于“质变”的层面。最常见的就是形体消瘦,脸色淡白无华没有光彩,眼睑、指甲、嘴唇都会失去红润的光泽,呈现出恍白的、给人以不健康的感觉;
3、生活方面:气血不足,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首先,生活起居上,会渐渐失去以往的规律和朝气。那种不知疲倦的状态不见了,取而代之以无精打采、工作动力不足,生活得过且过等消极的态度。因为气血不足,也失去了锻炼的主动性,这又反过来影响本就不足的气血。如此恶性循环之下,生活规律逐渐被打乱。
气血不足身体的外在表现还有很多,以上三个方面,只是列举了主要的、常见的一些问题。当我们感觉自己有这些迹象的时候,说明需要调理一下气血了。
气血的调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遵循《黄帝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注意,这里所说的“形不足”,指的是“气”,“精不足”,指的是“血”。根据气血不足的侧重不同,选择合适自己的调理方法。
如果是偏于气虚,则主要在“温阳化气”。也需要注意,我们从养生角度上看温阳化气,并不一定就要进食大辛大热之物,可以从健脾这个方面着手。因为“气虚”,主要指“中气”不足,中气正是脾胃中焦之气,而“脾喜燥而恶润”,所以,温阳化气的调理,大多就是健脾益气之类。
如果偏于血虚,那就需要“补之以味”,这就更是说的用厚味食物来滋补了。我们的食物,有一类“血肉有情之品”,也就是动物肉类的食物,从饮食的角度上,这些都是更偏向于补血的。
所以,气血不足的人,根据“补其不足”的原则,在日常的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如下三类食物:
1、 健脾益气的食物:偏于气虚的人,饮食调理应该侧重健脾益气,如山药、莲肉、黄芪、茯苓,本身有益气的功用,可以用它们炖汤、煲粥,都是不错的;
2、 健脾生血的食物:这类食物,适宜于气血都有不足,但程度比较轻微的情况。因为“脾生血”,脾气阳虚导致生血不足的时候,饮食上,也是可以对此调理的。诸如大枣、猪肚、黄豆,可以用来煲汤进食,味道不错还能滋补气血;
3、 滋补气血的食物:这类食物,适宜偏于血虚的情况,身体的表现主要在血虚上,如脸色淡白、头昏眼花、心悸气短、手足麻木等等,常选用滋补厚味的食物,如龟鳖、牛羊肉类,可以配合龙眼、大枣、当归之类炖汤,都是比较合适的。
以上,我们介绍了气血不足的人身体常见的三种表现,以及如何调理气血、补益气血的三类食物。因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需当速固”,一般来说,血虚的调理过程比较长一些,补气的效果稍微快一点。所以,气血不足的人,其实也不用忧心忡忡,在消除了引起气血不足的原因之后,合理地运动锻炼,适当配合饮食调理,慢慢也就恢复到当初生龙活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