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而言,招待客户及员工外地出差产生的餐费,是不是只要取得合规发票,就可以安心入账和税前扣除了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一起发生在江苏省淮安市水渡口街道的“怪事”,被该市巡察组查了个正着。市委巡察组发现江苏省淮安市水渡口街道在报销餐费时存在异常:不同的报销人取得了不同地区不同金额的餐费发票,然而这些发票后面对应的菜单却是一模一样。这一反常情况引起了市委巡察组的注意,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是当时吃完饭忘记了索要菜单,报销时找了同一张菜单来代替?还是存在虚假费用列支?
实务中,仅仅靠一张发票不足以支撑业务的真实性,财务人员如果只靠一张发票入账,不管是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上还是在税务合规方面都存在漏洞和风险。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获知该企业在报销审核时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忽略了辅助性资料的重要性
巡查组的工作人员认为,发票和菜单应该一一对应,而该企业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财务人员只是考虑了发票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证明业务真实性的辅助资料—菜单。一来无法真实反映业务的实质,二来还会被认为存在虚假列支的风险。
二、企业的费用内控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
该企业之所以成为巡察组的“幸运儿”,说明该企业在费用报销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既然是企业真实发生的业务,就要用充足的资料来说明,要想被认可,就要讲究证据。作为财务工作人员一定要引起重视,并规范处理。
三、忽略票据不规范带来的涉税风险
巡察组通过一番调查核实以后,确认这些发票属于真实开支,督促该街道进行了整改,负责财务工作的相关人员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和提醒谈话。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不规范处理,不仅会给财务人员带来心理压力,可能还会涉及税收风险。 接下来一起看下日常餐费报销,如果处理不规范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涉税风险。
关于餐费报销会计处理和税前扣除常见风险点:
1.分清该餐费是员工消费还是招待客户消费产生的,不同的情况会计处理是不同的。
(1)如果是公司员工消费的餐费发票,应该计入福利费用中,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等-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2)如果是公司招待客户消费的餐费发票,则应计入业务招待费用中,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等-业务招待费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2.除了会计处理不同,所得税税前允许扣除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1)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2)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标准参考如下:
筹建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经营期:业务招待费按发生额的60%扣除,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提示:入账时,一定要将科目录入正确,在税法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金额一定要正确计算,需要调整的金额一定要及时调整。以免造成税款少缴,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规范报销制度及规避税收风险不可或缺,如何规范报销制度及规避税收风险呢,下面给大家提几点意见:
1.取得的发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虚假发票的情况;
2.贴票是否规范,票据上的重要信息不可粘住,贴票要贴紧,有些报销单后附的原始票据在装订后,再次翻凭证的时却发现消失不见了,如果税局来检查就很难说清楚了;
3.发票是否还能使用,比如是否存在旧版发票,发票内容是否正确、齐全。需要辅助资料来说明的,对应的资料是否齐全;
4.费用报销单上报销人、财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均要签字;
5.报销单书写要规范,项目,报销部门、报销时间、报销项目、附件张数要填写完整。
实务中,报销环节的点点滴滴都要引起重视,依照公司报销制度严格执行,并查漏补缺,因为稍不留神可能就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税收风险。接下来咱们看看报销中还有哪些潜在的税收风险:
1.差旅费报销单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所附的车票是否为去出差地的车票,餐饮、住宿、交通费发票是否为出差地的发票,人员名单是否与派出的人数相吻合。
2.加油费报销,报销的加油费是否为本公司车辆,本公司账面上是否有该车辆,加油费总额是否超过了车辆正常情况下的最大油耗。有些企业帮高工资的员工减少缴纳个人所得税,通过油费的形式报销部分金额。这种行为属于违规操作,有偷逃个人所得税纳税风险。
总之,大数据时代企业要想不被“盯上”,就要规范处理,换个角度去为企业节税。比如,现在各种税收优惠频繁出台,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利好,能享尽享。
如果您觉得文章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及时获取实用好文章!
“理个税”提供最专业个税资讯及筹划与综合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