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家情报大学专家发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未来(更新版)》,概述了影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6个因素:大国角色的转变,军控与防扩散机制面临的压力,生化武器的作用,将金融制裁手段用于防扩散政策,新型运载工具及部署,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的新兴和颠覆性技术。该文于2020年11月初定稿,不涉及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等后续事件。
背景
2014年,美国国防大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究中心专家发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未来》,预测了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的地缘政治和技术趋势,并研判这些趋势将如何影响2030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性质和作用。自2014年该文发表以来,影响未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重大地缘政治和技术已经出现:新兴竞争大国的崛起、美国对自身利益的持续关注,导致盟友和伙伴不得不寻求能替代美国的其他大国力量,以应对未来世界形势的演变;各主要国家对核武器控制的放松、《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的失败、朝鲜等国家核武库的继续扩大、化学武器的广泛使用,正在减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使用面临的法律、规则障碍;高超声速武器、无人系统、核推进技术的进步,模糊了核行动和常规行动、战略效果和作战效果之间的界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系统和增材制造等新兴技术将催生新能力,并使现有能力更易被使用。
上述事态发展给打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带来大量挑战。就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未来(更新版)》为美国应对挑战提出下列政策建议:
一是美国需要再次拥有领导与美国有共同价值观和利益的盟国及伙伴国家的能力,恢复他们对美国领导力的信心。美国需要可靠、有能力的盟友和伙伴,以应对大国竞争对手;须领导盟友和伙伴为保护共同安全作出贡献。提供领导力将有助于恢复盟友和伙伴对美国安全保障的信心,减少盟友和伙伴寻求替代性依赖力量的动机。
二是美国应与中俄就相关武器系统进行更广泛的战略讨论和谈判。中国将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战略讨论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应持续与中国进行“有效”接触。
三是美国需继续反对违反“不扩散协议和规范”的行为。
四是美国需更多地关注核武器计划的扩大以及南亚国家紧张局势产生的风险。印巴冲突如果升级到核层面,不仅将成为美国无法忽视的人道主义和环境灾难,而且将破坏美国为应对中国崛起而与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在战略结盟方面的投资。
五是美国需评估其为追求本国利益目标而扩大金融制裁,是否会适得其反。如果其他国际行为者认为美国滥用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将寻求“去美元化”经济的办法,这将削弱美国的金融实力,以及美国利用这种实力对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能力。
六是美国需在印太地区提升应对大国对手的战备能力,并确保获取美国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七是美国须继续开发、利用并了解新兴技术,警惕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这些技术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冲突的特点、各国的经济命运和国际力量平衡。
八是新冠病毒大流行突出了此前国际领导与合作方面存在的缺陷,大流行将增加生物恐怖主义的可能性,美国应重新思考生物恐怖袭击等相关问题。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防科技要闻”(ID:CDSTIC)
来源 | 综合网站
图片 | 互联网
作者 | 张明月
注:原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请回复关键词查看:
综合分析
战略与规划
科技管理
国防创新
军事理论
人工智能
陆军
海军
空军
航天
网络空间
电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声速
无人系统
精确打击
防空反导
新概念武器
生物与医学
战例与演习
先进材料
制造
基础科学
技术
先进动力
与能源
试验鉴定
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