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中央委员204人,如果我们将这204人看作是最有权势的一群人,想必不会有异议。而在现有的204位中央委员中,北大出身的有14人,清华12人,占比超过12%。
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准放低,一口气将门槛降低到副省部级以上(含),那么这个数字为:北大现任副省部级以上干部126人,清华64人。
官场之外,清北校友在商场里的表现也不容小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清华共有152位校友登上福布斯排行榜,而北大为143位。即便是在公认的最不看重学历的互联网领域,清北都占据着一席之地。随便举几个例子:张朝阳、王兴,还有刚刚“宏彦获水”的李彦宏。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这些人都确乎掌握着当今中国的命脉,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为什么大家会感觉清华北大很厉害,而清北校友不厉害呢?
第一,是宣传量级的不同。
高考,几乎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青春记忆。经过高考的人,即便不把清北视为目标,也能清楚地知道考上清北的难度到底有几何,身边也大多有那么几个考上清北的幸运儿。而真正的成功人士,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的。
每年的6月,几乎完全是高考宣传月,不管想不想看,关于高考的资讯一直围绕着大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了解官场上、商场上清北校友到底做出了什么贡献和成就。大众媒体和人们的认识,也不会聚焦在成功人士的学历背景上。毕竟对这种量级的成功来说,学历实在是太微不足道的因素了。拿学历去分析这些人的成功,恐怕才是真的会让人发笑吧。
说来残忍,对大多数人而言,和清北的差距好歹还能用分数来表现,而和那些成功人士的差距,不仅看不见,甚至连别人在哪里都不知道。
第二,是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
我非常厌恶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叫做“戏子家事天下闻,将军孤坟无人问。”这句话为什么毫无道理呢?因为这样的情形,明明就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呀。
有人说,你这个回答太庸俗了,难道清北校友的成就仅仅就是当大官,发大财吗?
当然不是了,只是清北校友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并不是没有宣传呀,而是你主动选择不去看那些宣传罢了。或者换句话说,是没多少人能看得懂这些宣传罢了。在这些成果真正落地之前,根本没多少人能明白这些成就意味着什么,而只会一遍又一遍地问“这有什么用?花里胡哨。”
成名成腕,本来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进入清北,只不过是将万分之一的成功率,变成千分之一的概率罢了。清北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上限有多高,而是保证下限不会太低。不信的话,在毕业季的时候听一下清北毕业生对于职场选择的讨论,就全明白了。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这个社会,所有的成功者都被清北校友占据,如果上了清北就一定会成功,那才是中国社会真正的悲哀呢。
ps.在许多诸如人大附的名校(高中)里,优秀的孩子已经不参加高考了。2019年,参加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是失败了。(一个悲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