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PSA(标致雪铁龙集团)通过FCA(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合并方案刚过去5天,国内的上汽和广汽两大汽车集团就迫不及待官宣了。
国有汽车集团中市场化最成功的两家企业展开合作,迅速被业界解读为长三角和大湾区的强强联合,为压抑的行业氛围下注入活力,带来了大量的想象空间。
国有汽车集团抱团取暖,这不是第一次,两年前就有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成立的"国家队",这次"上广合作"虽然体量规模不如前者,但合作范围之广却大大超越前者。
在此前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上汽和广汽突然宣布合作,带来了很多谜团。
尤其是国内车企之间的合作,过去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上汽和广汽此番要在新能源、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以及商业模式、产业链资源、海外市场等多个领域全面进行合作,范围之广,难度之大,不言而喻,最后会否沦为走过场?
在为"上广CP"欢呼的狂热中,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冷思考。
两大国字号劲敌化敌为友
上汽和广汽,皆为世界500强企业,在这份榜单中,我国共有六家汽车企业上榜,而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是其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国有汽车集团,彼此是竞争对手关系,如今放下"刀枪"从对峙走向拥抱,多少令人觉得意外。
是什么让这对国字号劲敌化敌为友?
抱团取暖,如今已成为汽车行业的潮流。"新四化"转型浪潮不可逆,转型带来的研发、生产、设备等均需要巨额的资金,财大气粗如车企也负担不起,于是,抱团结盟成为减轻成本上涨压力的必要手段。
在即将划上句号的2019年,车企结盟合作愈发频密,比如:PSA与FCA两大车企合并为世界第四大汽车集团,宝马和戴姆勒合资成立5家出行公司,丰田与比亚迪组建纯电动车研发公司,大众与福特加强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就连内部矛盾不可调和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也放下嫌隙,拟成立新合资公司,用另一种合作形式来抱团求生。
在国内,中国车企的结盟对象一般都是科技公司,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都是抢手的香饽饽,车企之间的联结合作相对较少。
尽管如此,车企合作案例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一汽、东风、长安成立的"T3国家队"。
根据协议,这三大中央级别的汽车集团,将在前瞻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海外市场、新商业模式等领域进行合作,T3出行平台也已于今年年中上线,为国内车企提供了一个样本。
上汽和广汽为何会看对眼?
从整个集团的业绩来看,广汽和上汽的实力有较大的差距,合资板块业务也走不同的路线。
上汽集团是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2018年营业收入超过9000亿元,净利润高达360亿元,旗下的合资公司主要是欧美系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
广汽集团在国内所有汽车集团中排名第五,营业规模远远不如上汽,2018年营业收入是723.8亿,净利润为109.03亿,旗下的合资板块主要是日系,如广汽丰田、广汽本田。
从表面来看,这两家车企显得有些门不当户不对,他们是怎么看对眼的?
其实,上汽和广汽有很多共性:一个叱咤长三角经济圈,一个坐镇粤港澳大湾区,各自都是所在区域的龙头企业,无论合资还是自主板块发展都比较均衡,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两个领域各有涉猎,而且市场化程度都比较高。
就企业文化和氛围来说,这两大汽车集团比较相似,都是国字号中最具核心竞争力、最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两家企业,走向融合也相对容易。
另一方面,在2019年车市寒冬的冲击下,上汽和广汽都遭遇发展瓶颈。1-11月,上汽集团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3.3%至554万辆,广汽集团也出现4.06%的跌幅,双双面临不小的压力。
如此多的共通处,很容易让它们在惺惺相惜中找到默契,为彼此间的合作带来更高的效率。
根据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汽和广汽的合作内容包括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新四化"以及产业链资源、拓展海外市场,几乎涵括了能够合作的所有领域,不仅拍板合作的速度令人叹服,就连合作内容之泛也令人瞠目结舌。
在国有体制的枷锁下,规模越大的车企,拍板合作的难度也越大,这两大汽车集团能够在短短时间内破除障碍走在一起,双方决策层的魄力令人钦佩。
上广联手能否产生巨无霸?
"上广合作"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有利于双方实现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海外市场拓展、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等全产业领域的资源共享,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协同效益,共同面对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
2018年,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分别销售新车705万辆和214万辆,两者加起来超过了900万辆,这个规模超过了FCA和PSA合体后的870万辆。如此体量的强强联合,能够进一步提升双方的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财报显示,上汽和广汽去年的研发投入资金分别是153亿元和48.89亿元,仅研发这一项,各自就能省下数亿甚至数十亿的经费。
也因为双方的体量如此巨大,"上广合作"被称为长三角和大湾区的强强联合,更有不少人期待,这两大汽车集团能够合体变身成为"巨无霸"。
这有点想多了。
"巨无霸",这个词在两年前就曾在汽车圈风靡一时,一汽、东风、长安三大车企合作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很多人都寄望于这三大车企合体变成能够与国外车企巨头相抗衡的"巨无霸"。
但两年过去,"国家队"的合作仍处于探索推进阶段,除了T3出行平台已经落地之外,还没有其他实质性的成果。
在国际汽车舞台,有不少合并、合作的成功案例,比如雷诺-日产-三菱结盟后迅速坐上了全球第三大车企的交椅。而放眼国内,到目前为止,车企之间的合作也几乎没有很成功的案例,很多最后都流于形式,沦为走过场。
上汽和广汽目前只是签署有效期为五年的框架协议,协议所涉及的具体合作事宜还需进一步沟通落实,具体的实施内容和进度都存在不确定性,要在这么多领域进行全面合作,难度很大。所谓的"巨无霸",可能只是一个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