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张飞与关羽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而在历史上,虽然没有刘关张桃园结义之说,但是三个人的关系依然是非比寻常的。关羽、张飞都跟随刘备多年,随刘备出生入死,深得刘备的信任和倚重。因此,当刘备打下天下后,关羽和张飞自然就是需要受到优待的人了。刘备打下益州后,毫不犹豫的把荆州分给了关羽,然而,当刘备再次占据汉中时,他却没有把汉中交给张飞。为何刘备会这样“偏心”呢?这背后的原因很不简单!
《三国志》记载: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可以看出,刘备当时的选择是非常出人意料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汉中一定是要交给张飞的,张飞自己心中也认为势在必得。但是,刘备却提拔了名不见经传的魏延。当时的魏延不过是个牙门将军,在刘备入蜀的战役中,魏延虽然有功劳,但和张飞比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上的。
显然,刘备提拔魏延,是因为魏延有能力担当这一重任。汉中部署完毕后,刘备再返回成都前大宴群臣,魏延就干了一件很让刘备长脸的事情。(刘备)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对于魏延这番说辞,刘备很欣赏。事后,魏延也并没有让刘备失望,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力拒曹魏,保汉中不失,回报了刘备的知遇之恩。
于是,当后世之人评价此事时,更多的是夸赞刘备的知人善任。然而,尽管魏延能力出众,不负所托,但这却并没有能够解释刘备为何不用张飞。因为无论从任何一个层面来说,张飞都不输魏延。
实际上,刘备不用张飞,更多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王权!当刘备地盘很小的时候,这种王权意识并不明显,但随着刘备集团的急速扩张,刘备的这种王权意识也在不断的升级,君臣的分别也就会越来越明显。而相比与其他人,关羽张飞对刘备的王权威胁是最大的,他们既是可以委以重任的武将,却也可能是会依仗功劳和权势欺凌主上的权臣。
刘备的担心并非没有依据,他刚刚平定益州之时,关羽就给他找了个麻烦。《三国志》记载: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为何关羽要故意给诸葛亮写这样一封信呢?这并非只是因为关羽心高气傲而已。
在刘备入蜀的战役中,关羽虽然被委任主持荆州事务,但是实际上却是寸功未立的。然而,刘备集团一半的地盘,荆州近五个郡都在关羽的实际掌控之中。如此一来,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就很尴尬了。最被刘备优待,获得了如同藩王一样的权力,但是刘备集团内部却有黄忠、马超这样的后起之秀威胁他的地位。因此,关羽认为有必要提醒刘备“关羽很重要”。当然,关羽并不能直接告诉刘备,只能通过诸葛亮代为转达。听到诸葛亮回信:“谁都没有你重要”,关羽也就放心了。
但是,经过这一番闹腾,刘备也发现,即便关羽对自己忠心耿耿,但是自己手下若是都像关羽这样有巨大的权力,那他这个主公也就成个傀儡了。特别是考虑到自己已经年近六旬,百年后,自己的儿子刘禅如何能够制约像关羽、张飞这样的虎臣呢?
因此,当刘备拿下汉中之后,就绝对不能将汉中交给张飞管理,否则,刘备集团会产生第二个关羽。如此一来,刘备集团内部会发展形成刘关张“三足鼎立”的局面,自己势力的边缘地带会有“只知将军、不知王上”的情况出现。如此一来,还何谈入主中原呢?
相比于张飞,魏延就好得多。魏延没有名气,只要刘备给他机会,他就会忠于自己。用魏延做汉中太守,实际上就是让汉中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非被某个权臣所掌握。这对于刘备集团的稳定显然是更有好处的。所以,刘备不让张飞当汉中太守,不只是因为魏延有能力,更多的还是因为要巩固自己的王权, 也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对权臣关羽的警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