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城影像记录2019:老北头和淮河大桥迎来新面容

2019-12-17   淮安身边事

日月星辰,春秋冬夏

一座城市,一座桥梁,一段记忆

数十年来盱眙市容市貌的发展变迁

无不让市民们感叹盱眙发展的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而这些变化

离不开这里的每一位参与者、建设者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77年12月,全国最大的油管、公里两用桥----淮河大桥建成通车,终结了当时盱眙县境内淮河无桥的历史,缩短了河两岸的空间距离,改善了淮河两岸的交通状况。

40年过去了,多次的交通事故让这座大桥千疮百孔。尤其是淮河收费站撤消后,往返淮河大桥的大货车陡增,加速了大桥的老化。

2018年,新淮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初将会半幅通车,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

新大桥的修建,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工人在水面上施工,手中的打磨机火花四溅。

一名电焊工人正在焊接修建桥梁用的框架。这是一项可以让姑娘们眼前一亮的技能。

大桥主体已经呈现,相比之下,老桥更加显得单薄。

路两侧的梧桐树叶已呈现金黄色,漫步其中,像极了南京的健康路。

老北头的历史文化街区内挂满了灯笼,红黄相间点缀其中,让人提前感受到了历史的味道和新春的气息。

整个街区初现端倪,吸引了很多当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前来一睹芳容,精致的小景和厚重的历史感让每个人都情不自禁的掏出手机打卡留念。

还有很多修复工作在继续,施工随处可见。

目前已有商家进驻,并开始装修。街区落成是第一步,后续的招商运营才最关键。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里能否成为盱眙的网红圣地,能否成为当红招牌,将是政府和商家的最大考验。

第一山对面的水塘水位大降,吸引了众多的钓友到此垂钓。

人们在住惯的地方是很难离开的,想惯了的道理也很难丢掉。

傍晚降临,一对老夫妻在路边叫卖鱼虾,往往是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人们和细节才使得整个城市的的生活更加真实和饱满。

一位老奶奶推着三轮车在叫卖,为了生活,谁不是用尽了全力。

巷口,一位卖荸荠的中年妇女在等待顾客,瑟瑟寒风中,只有把自己包裹的严实些以抵御严寒。

深冬已至,河边的蒹葭迎风摆荡,与流动的河水和来往的船只诉说着这里一年又一年的变化。

-THE END -

来源:盱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