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成都》突然火爆全网络,大街小巷上各种粗制滥造的音响发出嘈杂的歌声,是《成都》那魔性的曲调;各种身边大小型活动商演、演唱会上多次出现的,是《成都》那沉郁的歌声;全民K歌、抖音等各种音乐类APP上也充斥着那魔性的歌声,还是《成都》。
突然之间、毫无征兆的,《成都》让全中国再一次刷新了对民谣的传统看法,也让唱这首歌的人再一次高亮地出现在听众的视野中。或许之前有很多人不够熟悉他,但也会不经意的了解他一些信息,或许你不认识那个相貌平平的大男孩,但是他一直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成功从来不是偶然,从世情中练就一颗不忘初衷的心
《成都》的成功绝非偶然,既有多年生活经验的累积,也有家庭背景的悲情渲染。在北京长大的赵雷,有一颗流浪的心,早些年便在拉萨、丽江、西安等各地四处奔波。刚刚18成年的他,似乎总在路上,总是背着一把他最爱的棉木吉他,在去过的每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演唱着他偶像的歌和偶尔兴起而创作的民谣。那些年在古镇旧巷里的穿梭、触摸过各地淳朴民风的经历、在外独自漂泊孤零零的他,为之后他的许多关于民谣的创作打下了一个很深刻的奠基,也为他之后的生活给了一个很独特的定义。
纵观他那些年的人生经历,可谓大起大落、身世浮沉,他却悲中作乐、坚守梦想,幸好现在生活也算平静。最早认识他,是在2010年的快乐男生中,那个抱着吉他清唱的腼腆男孩,连开场舞都偷偷地溜走的那种可爱,他的歌声总是那么的清亮和透明,带着刚成年的男生的那种干净的声线,我以为他会在舞台上很久的,不说站到最后,至少前十强我想是可以的吧。
可惜天不遂人愿,他止步快男12强。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被人举报他和评委的师徒关系,也正因此,两人双双退出比赛。遗憾的谢幕并没有让这个男孩有过多沮丧,他依然有着孩子气的天真与对未来的向往。可是母亲敏子的离世,却让他至今也去无法释怀。对他而言,母亲是他一辈子都可以歇息时倚靠的港湾,母亲突然的去世,让他的歌曲总有一种不能消逝的浓浓的悲伤。
自我的追逐,在虔诚中那颗在烟火中的灵魂终于见了光
从那次的快男退出事件后,他带着一辆摩托、一把吉他走上了自我放逐的随唱旅途。直到2014年的《中国好声音》,一首《画》让他再次出现在众人的眼里。在听完那首歌后,刘欢什么话都没点评,上来直接开口问:“这首歌的作词人是谁?这么多年,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填词。”意料之中,那个依然腼腆的男孩羞涩地点了点头,这一点我想里面都是沧桑。“我没有擦去争执的橡皮,只有一支画着孤独的笔。”这句歌词,我想但凡有些岁月经历的人,都会被深深触动。尤其在评论里我有看到——在最无力的年纪,碰上了最没有办法解决的事和最喜欢的人。
还好最后的最后,上天总算没有光上他所有的窗,打开了他那豁达而热爱音乐的大门。所以,一曲《成都》,唱出了多少人的浮沉和无奈,也让多少人在心里将赵雷冠冕“歌王”。而成名后的他,却十分低调,微博少更,娱乐节目少上。他还是那个宁愿在破烂小巷的一家小酒馆,光着膀子,旁边带着一个陌生小孩,虔诚地在烟火气息中拨弹灵魂的赵雷。这么多年,从一而终,坚毅而纯粹。
《赵小雷》、《吉姆餐厅》、《无法长大》这三个专辑,成功的背后难掩心酸,也暴露出赵雷的不足之处。本人也曾承认过,自己并非一个很好的作曲家,所以一些曲调的和弦过于单调,音乐内容并不是十分丰富。而他也称在努力改进,却也没说用别人作曲。或许对他而言,音乐的演绎是从内到外的抒发情感,而并非简单的创作了事。
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音乐,但每个国家却不约而同出现了民谣的创作类型,比如说美国的泰勒·斯威夫特。但中国的民谣似乎还在发展,赵雷更是这条路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简单而且自己喜欢的曲调、安静质朴的歌词,简单的乐器配音、无拘无束的场地……仿佛在给而后众多的创作人指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