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晋江市广播电视台策划推出系列微视频《礼赞70年·荣誉背后的故事》,今天我们接着关注《晋江:一座“新城”的蜕变》。
贫瘠土地诞生拼搏基因
大自然是不公平的,它给了这片649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海洋和山地,但并没有赋予它宜居的环境。
好在,人类最擅长创造奇迹。从出海闯荡到回乡奋斗,他们把这里创造成美好的家园,梦想的归依。
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他们诞生出了拼搏的基因。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王春光:撤县建市之前,晋江整个发展是农村包围城市,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
恒安集团CEO 许连捷:都是农民,连一个正规公司的人才,村里都不具备。出纳、会计、仓管都没有,连我太太都不知道卫生巾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是在学习和竞争中不断成长。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城镇的超常规发展,也使得晋江与其他城市相比,更早地遭遇到发展瓶颈。
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副社长 赵鹏:刚开始发展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到了2010年,可以说城市建设的短板,成了这个城市发展的一个最大的短板。
“城镇化”建设 群众幸福感提升
2010年是晋江的“城市建设年”。晋江把全市649平方公里土地,作为一整个城市来规划。
一场覆盖全市的城市更新大幕就此拉开,一座新城从此崛起。
许多年过去,许多被征迁户陆续回迁。回望这一场拆迁改造的时光,他们心头还留着许多感慨。那些理解或不理解的情绪,彷佛就在昨日。但如今,他们过上的,却是令人称羡的幸福生活。
梅岭街道梅龙小区居民 庄瑞坚:以前很苦,现在就是很好了,跟以前差很多,现在很舒适,以前我根本不敢想。
改变的不止是中心城区,在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因为环境的改善,村庄的文明也得以发展。
许多村庄纷纷制定村规民约,减少红白喜事的铺张浪费,将节余投入到公园、小学、养老院等公共设施建设。
目前,晋江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近30亿元,成为养老、社会救助等公益事业的重要资金来源。
外地人向往 本地人留恋
在新城之中,城市与农村的边界不再明显,本地与外来的隔阂也悄然溶解。
多年来,晋江市持续探索和完善机制建设,保障本地市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一同享有优质公共服务,“一家人”理念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现着这座城市的包容和温度。
新晋江人 郭建荣:小孩上学有优待,购买房子有优待,所以能更好地安心工作生活。
新晋江人 洪中生: 小朋友把晋江当第二个家乡。我们回老家去玩,还不到一个星期,他就说我们回家吧,说回哪个家,要回晋江家,把晋江当成家。
保护、开发古建筑 留根留魂
文化与历史,是城市的根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晋江还注重保留和开发城市的古建筑群,为城市留根留魂。
五店市这个126亩的“黄金宝地”,因为保护和修缮,成为了如今的“城市会客厅”。
位于新塘街道的传统村落梧林村不仅未被拆迁,反而整体保留了百年历史的建筑。陈埭涵口、灵源灵水、龙湖檀林等10大古建筑群也将被保留修缮。
留根留梦,留身也留心。披沐千年的风雨,这座城市依旧散发出清新的味道。
海,包容了无数梦想
沉淀沧桑
长桥石板,悠然了多少时光
而今依然芬芳
江河流淌了多少个年头
就有多少的故事在传扬
汗水滋润了荒芜,长出了繁华
血液升华了现实,创造了新乡
在流光如梭的季节里
道不阻,也不长
家园,美满
来源:晋江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