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跟大家吐槽了新剧《大明风华》,引起了不少人对一部老剧的回忆。
今天,君君就给大家带来这部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版大明神剧。
13年过去,它仍然是国剧巅峰——
大明王朝1566
推荐理由:国产古装权谋巅峰
首先来给大家盘一下这部剧的背景:
导演,张黎。
作品《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稳居国产剧排行榜前两位,至今无人打破。
当之无愧的国产电视剧第一导演。
编剧,刘和平。
这个名字可能不熟悉,他的作品每一部都是响当当:
《大明王朝1556》、《北平无战事》、《雍正王朝》、《沧海百年》。
实至名归的中国历史题材王牌编剧。
主演们,一水的国宝级演员:
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王劲松。
就是这么一波“神仙”,打造出了这部绝无仅有的明朝历史权谋剧。
回到故事,来说说本剧的背景。
《大明王朝1566》一半建立在历史,一半是虚构。
可它牛就牛在,虚构的合情合理,丝丝入扣。
有网友评价:
“美剧中的权力斗争在《大明王朝1566》中绝对活不过三集。”
故事的舞台,放在了大明王朝。
历史上有无数的千古贤帝,但本剧的主角却是名声不太好的嘉靖皇帝。
史书上,他昏庸无道。
不仅创下了20年不上朝的纪录,还沉迷炼丹修道、长生不老。
他在位期间,纵容奸臣严嵩把持朝政,导致贪官横行,民不聊生。
故事,从一桩血案说起。
开场,东厂提督太监冯保问:
“今年腊月为什么不下雪呀?”
台下的钦天监监正周云逸答:
“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此时为年关岁末,腊月二十九。
此言一出,相当于不给皇上面子。
周云逸的项上人头,便是不要了。
人杀了,但是问题还是要解决。
大明王朝过去的一年,财政艰难:
两省大旱,三省大水,宫中大火,边关战事……
国库亏空,唯有开源。
于是,嘉靖盯上了一个好买卖——
丝绸。
在当时,外国人爱极了丝绸,如果能外销一大笔丝绸,国库危机可解。
要造丝绸就要养蚕,养蚕,就得种桑树。
但是,要让老百姓自愿种桑,太难了。
大灾之年,老百姓的地里种的都是稻田,人都没饭吃了,哪有人愿意种桑呢?
为此,杭州知府马宁远,直接带着军队马踏水稻:
“改稻为桑是国策!全浙江的人死绝了也要改!”
想想就知道,一下子就激起了民愤。
于是,严嵩党想了个办法:
在汛期把堤坝炸了,稻田全毁了,老百姓全成了灾民,不就可以让商户去种桑了吗?
就这样,堤坝被毁,九个县被淹。
桑田有了,但也诞生了一大批的灾民。
无田无家,民愤难平,长此以往势必要反。
这个节骨眼上,朝堂上的各股势力,也都在暗中悄悄的活泛了起来。
“改稻为桑”,皇帝没有明言,却是他主导的。
严嵩看似老迈装糊涂,其实他一直都算准了皇帝还指着让他办事,只要处理得当就可屹立不倒。
任务下放到下面的官员,每个人心里都有小算盘。
每个人都想趁着这个差事,往自己兜里捞点银子。
朝堂上,也有几个真心想为老百姓做点事情的人。
但朝局如此,人心如此。
想要做一个贤臣,就要夹缝中求生存……
在这场“改稻为桑”的大戏中,朝堂里没有一个蠢人,每个人都在玩“权力的游戏”。
唯一坐收渔翁之利的,正是那个看似“昏庸”的皇帝。
表面上,他放任严嵩,国家大事儿也是内阁、司礼监商量着来。
但权力相互制约,最终还是回到了嘉靖手里。
他从来没想当明君,但也绝不会让江山垮台。
所以嘉庆只在乎让严嵩的忠诚,不在乎他背地里的小动作和贪污。
活有人来干,自己偶尔敲敲边鼓,骂名让严嵩背,何乐而不为?
最终,嘉靖还是决心要除掉严嵩的,原因不是他贪污腐败、破坏堤坝;
而是发现最后分钱,严嵩竟然比自己还多。
《大明王朝1566》被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官场现形记”。
大致分为四个单元故事:
“改稻为桑”、“织造局买田”、“六必居题词”、“海瑞上疏”。
前两个故事讲朝堂斗争,后两个故事回归到嘉靖皇帝和海瑞两个人物上来。
在这些故事中,不仅大人物有声有色,连小人物也刻画得入木三分:
浙江丝绸界的巨贾沈一石兢兢业业为朝廷挣钱。
但最终还是难免被“牺牲”的命运:
太监杨金水,出场时风光无限。
随后因为害怕浙江乱局祸及自身,为了保命装疯卖傻受尽凌辱。
开播13年,这部鸿篇巨制依然让人叹服。
历史云烟,故事庞杂。
虽是历史权谋剧,但它其中却包含着值得我们反复回味的东方文化和智慧。
希望这样的好剧,越来越多。
关注【流量君】 如果你也喜欢我们的文章就来关注与点赞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mihfG8BMH2_cNUgK_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