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万物百业兴”太湖县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综述

2019-07-31     惟亦若矣

水润万物百业兴——太湖县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综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这里物华天宝,风景秀丽;这里人杰地灵,风光无限;这里,有这么一群人,为了水利事业默默无闻地忙碌着,用汗水浇灌着水利事业的发展,为助推水利事业呕心沥血,书写着太湖县水利事业的壮丽诗篇。

近些年来,县水利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水利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资的机遇,建项目,抓工程,惠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全面推进,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水利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稳步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01

水利建设成果丰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93座,其中大中型各1座,小(一)型水库15座、小(二)型水库76座,总库容24.7亿m3;塘坝15242座,拦河堰7810处,总蓄水容量0.39亿m3;万亩以上灌区5处,千亩以上、万亩以下的圩口9座;小型泵站工程128处(其中小1型15处,小2型113处),排水泵站工程4处,供水泵站工程124处,装机容量5905kw;水闸工程95处,其中中型水闸2处,小1型水闸14处,小2型水闸18处,规模以下水闸61处;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92条,修筑堤防工程110处总长663km;小水电站52座,装机容量66245kw;新建农村饮水工程342处,乡镇集中供水水厂11座。全县现有耕地灌溉面积58.5万亩。

02

中小河流治理见成效

兴修水利是利国利民的民生大事,中小河流治理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县持续高位推进皖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治理工作初见成效,治理河段基本实现“河畅、岸固、水清、景美”目标。

“十三五”以来,先后完成了长河东门大桥下游段(6.44km)、长河泗水港段堤防加固工程(8.78km)、长河东门桥上、下游段左岸县城治理工程(14km),皖河(太湖部分)治理工程(24.87km),累计加固整治堤防54.09km,完成投资22363万元。黑河新仓镇段堤防加固工程、冶溪河百里段防洪治理工程即将开工建设,这些水利工程在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03

骨干水利工程进展快

该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抓住水利发展改革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兴水治水,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有突破。

建设东堰口水库是太湖水利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太湖人民几十年来翘首企盼的一件喜事。东堰口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乡镇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23.5km2,设计总库容570万m3,设计灌溉面积3.8万亩,供水规模5000吨/天,发电装机容量1260kw。该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现浇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溢洪道、饮水隧洞、电站厂房等。水库建成后,对提高下游灌区灌溉能力,保障乡镇供水安全,改善水库下游防洪条件,开发利用水力资源,促进全县,尤其是小池镇、新仓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工程于2017年4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白石公路改线及隧洞出口交通桥已建成通车;混凝土大坝已浇筑至116.5m高程,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3.75万m3,占总浇筑量的67%;引水隧洞开挖完成930m,占总任务的95.5%,隧洞衬砌正在进行;完成工程投资4250万元,占合同投资的62.5%。

04

水利基础设施获提升

近年来,通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改造提升、小农水项目县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等项目建设,新建、改造、加固各类小型建筑物1476处,整治塘坝1507口,衬砌硬化渠道28.35km,清淤整治沟河95条19.85km,改造末级渠系5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0亩,综合治理面积8.45万亩,累计完成各类投资12192万元。2016~2018年完成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截止2018年底,全县87小型水库全部进行了一轮加固。村饮水安全惠民生。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13632.99万元建设(改造)农村饮水工程187处,解决农村6133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人口38131人),巩固提升安全饮水12.2万人,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了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设置雨量监测站、水位监测站,搭建了县级监测预警平台,防汛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立,防御能力显著提高,实现了全县小(一)型水库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全覆盖。取得了2016年6.18和今年5.25特大暴雨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曲英勇顽强、团结战斗的感人赞歌。

05

水政管理取得新突破

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显成效。一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完成了基层水利站设站布局调整,按乡镇设置15个水利站,作为水利局派出机构。二是为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组建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调整了水政监察大队的及水管单位的财政供给方式。三是水利工程管理取得重大突破。方洲水库管理所先后获得省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并被市纪委命名为廉政文化示范点。四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取得新突破,出台了《太湖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对全县小型水库、泵站、小型水闸进行了确权登记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共发放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证、使用权证112份(其中小型水库75份、泵站25份、水闸12份)、签订管护责任书112份。

06

河(湖)长制全面推行

河长制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推行“河长制”是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2017年,我县河长制工作全面启动,结合县域河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等细化管理措施,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共设立县、乡、村三级河长314名,确定了县内八大主要河流及大中型水库(湖泊)县级河长,让长期“没人管”的河湖都有了“监护人”,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重大转变。

依托河长制工作平台,通过加强河湖管理,强化工程措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通过开展河湖清洁及河湖清“四乱”行动,进一步提升群众田园风光、美丽家园的获得感,实现了河湖面貌显著改善、持续向好。河湖清洁行动以来,各地共清理河湖存量垃圾1万余吨,清淤整治河道65km,河湖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二是深入开展生态塘库建设、全面推进塘长制。整合移民后扶、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中央彩票公益金等多个项目资金,积极开展生态塘库建设,对当家塘清淤扩容、清除杂物、适度硬化美化,保持了自然风貌,让当家塘变成“风景塘”。目前,已经完成生态水库建设54座,生态塘坝 5860座。三是水资源保护卓有成效。创建了新城第二小学、太湖万秀生态园等首批节水教育实践基地。实施了10座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了全县30个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深入开展农村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调查复核,督促农村小水电业主及时整改,保障河道生态流量,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为维护我县河湖生态、保障水安全,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07

水政执法能力更强化

近年来,水利局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和水利综合执法等工作,重点开展了河道巡查、入河排污口整治、水事案件查处、水事纠纷调解等工作,同时,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河道采砂等领域进行细致排查,深挖涉黑涉恶线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共出动执法巡查710余人次,累计查处河道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案件72起(其中2018年47起,2019年25起),摸排上报涉黑涉恶线索17起,打击盗采团伙7个,刑事拘留30人,治安拘留13人,处以罚没款103.19万元,有效打击了各类水事违法行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水事执法和河道采砂正常管理秩序。

“水利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是关系民本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长远大计。”县水利局局长王海平说,展望未来,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拓与创新,奋力推进全县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以浓墨重彩的新时代大手笔,谱写我县水利事业的精彩篇章。

(朱方明 李传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gW_W2wBUcHTFCnfSe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