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又一隐形富豪曝光!身价过亿,家里古玩堆成山,被冯小刚求着拍戏:这真大佬!

2020-10-24   ins生活

原标题:娱乐圈又一隐形富豪曝光!身价过亿,家里古玩堆成山,被冯小刚求着拍戏:这真大佬!

文| 蒸小彤

出处| ins生活原创

01

谁也没想到,刚和郭敬明吵完架的李诚儒认“怂”了。

面对王莎莎组的表演,他犹豫再三,只嘴里挤出一句“挺好的。”

然后勉勉强强地说: “应该……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一句话似乎用尽了他全部的力气。

但显然,陈凯歌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再三追问下,李诚儒大发苦水:“现在很多人在我耳边争论不休,劝我不要再说实话了。”

话音刚落,他又立马低下头,红着脸说:“我下次注意啊,还是实话实说。”

在随后的节目中,李诚儒恢复到以往状态,点评依旧犀利:

“太平淡了。”

“看得我直打哈欠,真的。”

“你完全在演给自己,自我欣赏的东西太多,它没有高低疾缓。”

这才是真正的他,说起话来又狠又真。

有人看了李诚儒的点评,总会嘟囔几句:这也太严了,嘴里不饶人。

可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严厉的背后是难得的用心。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年代,演技成了可有可无的。

李诚儒对这种风气嗤之以鼻,不管是顶流还是糊咖,在他这都一样,好就夸,不好就骂。

人们说,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老牌演员的固执和坚持。

任时光荏苒,李诚儒对表演的敬畏心从未改变。

02

时间拉回到1954年,李诚儒出生在北京一户平常人家。

两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留下母亲和十一个年幼的孩子。

为了养活全家,原本柔弱的母亲变得如铁人一般。

她扛枕木、砸路钉、卖包子,什么挣钱多做什么。

可再辛苦努力,还是很难让全家吃饱饭。甚至有两个孩子不幸夭折了。

为了让剩下的孩子活着,母亲只好把几个年龄稍大的送去学京剧。

从此,小诚儒最期盼的就是哥哥姐姐们回家,把新学的曲子教给他。

全家围坐在一起,唱着戏曲,分吃着几块玉米饽饽,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那是李诚儒对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从那时起,演戏的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

想要破土而出,定要经历重重困难。

他没样貌、没出身、没人脉,要想出头太难了。

连身边亲近的人都觉得李诚儒太不实际,居然敢做演员梦。

十五六岁时,迫于生存,他只能去服装厂做缝纫工,过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

“我一边蹬着缝纫机一边想,这辈子,这屁股就离不开这凳子吗?

我不甘心。

我觉得我是演员的料,我要做演员。”

李诚儒暗下决定,如果现状暂时无法改变,那就先去学习和积累。

只要能挤出时间,他便跑去看话剧,一边想象自己在舞台上的神情,一边用心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偶然间,李诚儒看到了著名话剧演员董行佶老师的作品,大为震撼,便不管不顾地上前拜师学习。

董行佶

这般莽撞的行为,在寻常人眼里太过无礼,但却让董行佶对他另眼相看……

随后,每周一节课,师徒二人愣是坚持了十年。

03

在用心磨练基本功、潜心蛰伏十年后,李诚儒终于等来一个机会——北电招收业余表演班。

听到消息后,他立马报名,因为功底了得,顺利考入。

当他以为自己终要圆梦的时候,现实却泼了他一盆冷水。

毕业后,李诚儒去各个剧组面试,无一例外都被拒之门外。

后来听说《西游记》在招募演员,他跑去面试唐僧的角色,却因外貌被拒。

当时的导演杨洁看中了他的文学天分,想让李诚儒做场记。

李诚儒心想,在剧组工作总该会客串个角色吧,便答应下来了。

事实证明,杨导的眼光没错。李诚儒不仅把剧组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挖掘了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

后来她对李诚儒说:“我觉得你当场记太委屈了,还是做剧务吧!”

结果李诚儒演员还没当成,却阴差阳错地成了中国最早一代的制片。

事业得到了发展,但李诚儒高兴不起来他心里想的还是演戏。

几年后,李诚儒选择辞职,继续奔赴他的演员梦。

可当他跑遍大小剧组,被无数人拒绝后,李诚儒有点迷茫了。

这时,北电的一位老教授对他说:

“你虽然不错,但在42岁以前不会有太多机会。

因为你的形象不行,必须要有更多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才能出头。”

李诚儒想了几天,决定听取老教授的建议,先经历人生百态,再来拍戏。

04

1985年,李诚儒卸掉一身的失意,开始转战商海。

在做演员上,他一路坎坷;可论起做生意,李诚儒就像开了金手指,指哪,哪就发财。

当时正值春节前,他看准企业要发慰问品的时机,以极低的价格批发了一堆苹果,然后转手卖掉,轻松赚了三四万。

在和小贩聊天中,李诚儒发现东北缺带鱼,便从北京批发带鱼,弄到东北去买,又小发一笔横财。

等到资金积累得差不多了,他又卖起了服装,并且生意越做越大。

1990年,李诚儒直接在寸金寸土的西单开了国内首家自选服装店—— “特别特”商场。

商场面积约为1000平方,主要经营服装和鞋子。在那人们能买到世界各地的新款潮衣潮鞋。

李诚儒为了打响“特别特”的名号,还登报招工选美

他按照演员的标准,从5000多人中筛选出100位身材外形俱佳的美女导购。

等商场正式开业那天,美女们身穿“特别特”的衣服走在大街上,立马引起轰动,随之她们身上的衣服也销售一空。

因为创新的理念,“特别特”迅速成了北京城最大的服装商场,为李诚儒积累了丰厚身家。

当90年代的工人,月薪只有200块时,李诚儒已经日进五六十万

在拥有巨额财富后,李诚儒“昏了头”。

平常穿的西装外套,要特意飞到国外购买,并且每套的价格大都在七八万上。

日常佩戴的领带自然也要讲究品质,单价一万起跳。甚至连双袜子也要花上一百美元。

在冯小刚骑自行车上班的年代,李诚儒已经开上了最新款的奔驰S560,在街上到处转悠。

并且他不止要穿名牌,坐豪车,也要住豪宅。

李诚儒在北京建了一个四合院,院里种着 500颗樱桃树,成熟时,要雇上几十人来采摘。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你走进屋一瞧,准会大开眼界。

不管是客厅还是餐厅,都摆满了各种收藏品,字画、紫砂壶、古钟……

在别人眼里是稀罕玩意的乾隆年间鼻烟壶,却在李诚儒家里堆成了小山,细数下来有一百多个。

而那看着不起眼的家具桌椅,居然都是 用金丝楠木制作而成

故宫里最大的金丝楠木高3.25米,而李诚儒家里的却有3.6米,难怪他说自己要搁古代是要被满门抄斩的。

除此外,李诚儒还在自己的外汇仓库里放了1300万的美金,这壕气简直没谁了!

在那个人人羡慕万元户的年代里,李诚儒早就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

如今回头来看,现在某些人的炫富举动,不过是李诚儒玩剩下的。

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因为一场外汇热,李诚儒十年积蓄一夜蒸发。

失败后,他问了问自己, 最热爱的是什么,想了一年还是演戏。

他便整理好事务,还完债款,再次上路。

从一穷二白到富甲一方,再到倾家荡产,李诚儒这遭可算是把人生百态都尝尽了。

05

在下海经商十余年间,不管人生起起伏伏,关于演戏这事,李诚儒从不敢忘记。

那些年,他不仅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和赵宝刚合作了三部戏,虽算不上主角,但给人印象深刻。

《过把瘾》中,他是随手一扔就是百元钞票的土豪干康。

《东边日出西边雨》中,他是反一号人物伍永民。

他也是《编剧部的故事》中的骗子贾和壁,通过对细节的把控,将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

就连冯小刚和王朔在看完他的表演后都被惊到,天天围着赵宝刚问从哪找的人。

李诚儒转战商海那些年,看似只拍了几部戏,但其实暗地里一直有在蓄力,在为之后的破土而出做准备。

当他彻底“抽离”商业圈,成为全职演员后,人们惊喜地发现他在演技上总比别人 多一份自然

无论是《重案六组》中亦正亦邪的曾警官,还是《龙须沟》里疯疯癫癫的程疯子,他都能将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看得好不痛快。

要论最出彩的,莫过于李诚儒在《大腕》中饰演的精神病患者,出场一分多钟,却把主角的风头抢尽。

这场戏的难度极大,不仅要记住满满一页的台词,还要声腔表情默契配合,用一镜到底的方式拍摄。

起初冯小刚看到剧本,就知道这场戏非李诚儒莫属,而他也不负众望,一遍就顺利拿下。

拍完后,全场都被李诚儒的演技折服,冯小刚更是激动地上前抱住他。

事后李诚儒说: 这一分二十秒,给我培养了近两亿观众。

如今,他虽已在圈中浮沉二十余载,但拿奖的次数屈指可数。

对此他不以为然,毕竟在每个影视人心中,李诚儒都是当之无愧的老戏骨

在面对夸奖时,李诚儒不仅会欣然接受,还会略带骄傲地说: “我就是想让他们看看,什么叫能耐。”

06

李诚儒对演戏有多执着呢?

之前他被误诊为癌症,得知自己还有五年时间后,他心里盘算着要再拍两部戏。

演戏这件事是李诚儒的白月光,不许别人玷污半点。

拍摄《清明上河图》时,郑少秋因为普通话不利索,频频用123代替。

李诚儒看见后,直接拂袖而去:“怎么演戏呀?我都不知道对方的台词是什么。”

访谈中聊起前些年大火的《甄嬛传》,他也毫不忌讳。

“我觉得他害人不浅,胡编乱造。

王爷是不能轻易在宫里待着的,还跟妃子在宫里的湖面上,船舱里,简直胡闹!

不能再跟着野史胡编了。”

每每说到这,李诚儒总是一脸义愤填膺。

他还总念叨,现在片场有太多演员,演戏靠助理在旁提词,哭戏全靠眼药水。

他看不惯如今流量当道,面瘫式的演技,想要去改变。

但总有人为他贴上“倚老卖老”的标签,说他毫无情商。

李诚儒在商海浮沉多年,怎会不懂人情世故?

他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

他明知道自己可以说漂亮话,轻松赢得流量以及粉丝的欢喜,可李诚儒偏不。

因为他热爱这个行业,不想所有人都得过且过,不想曾经影帝影后遍地的影视圈,只剩下瞪眼嘟嘴和一张面瘫的脸。

就如刘芮麟回答自己上节目的初衷:

“我最近演戏有点疲惫。

总呆在舒适圈里,大家都客客气气的,没有提高。

所以想来这找骂,让自己得到提升。”

如今的娱乐圈迫切需要李诚儒这样的人,敢于说出真话。

如果每个人都不愿做那只敲响众人的钟,那就只会变成默许和妥协。

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娱乐圈再无可说真话的人了。

参考资料:

视频采访《可凡倾听之人生几度秋凉》

视频采访《鲁豫有约》

知乎@1号唠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