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坐落于北京西南卢沟桥畔,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素有“陆战之王的摇篮”美称,是全军重点建设院校和全军首批教学优秀单位。学院是培养装甲兵指挥、参谋、技术保障军官和指挥管理、维修保障士官的综合性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承担装甲兵生长军官高等教育、生长军官任职培训、现职军官任职培训、现职军官轮训、士官培训、研究生教育、文职人员培训和外军留学生培训等培训任务,同时承担陆军武器装备科研任务,是装甲兵指技俱精主战人才培养基地、军事理论和技术创新基地、新装备新战法新训法研究与试验基地。
陆军装甲兵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1961年,该系从哈尔滨整体迁址西安,组建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1969年,学院从西安迁址北京;2017年,陆军装甲兵学院以原装甲兵工程学院、原装甲兵学院、原装甲兵技术学院为基础重建。陆军装甲兵学院辖院本部、蚌埠校区和士官学校,院本部地处北京卢沟桥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军事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蚌埠校区和士官学校,前身份别为1950年成立的坦克学校和1951年组建的第三战车编练基地,分别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和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历史悠久,设施齐全,实战化氛围浓厚。
陆军装甲兵学院拥有以工学和军事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形成了覆盖装甲兵作战指挥、侦察情报、兵种战术,以及陆军主战装备机械、控制、信息、武器等全技术系统和装备论证、研制、试验、使用、维修到再制造全寿命过程的学科专业布局,在工学、管理学和军事学三个学科门类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取得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有19个博士点;取得6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和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有50个硕士点;开设18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装甲车辆工程、作战指挥、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无人系统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仿真工程等。
陆军装甲兵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3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2人、“求是奖”获得者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6人、国家和军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人、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8人,以及全国、全军优秀教师4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29人。
陆军装甲兵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越,建有2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全军重点实验室,另有其它各类实验室、专业教室379个,场地(馆)41个。多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指技合训”“合训分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生长干部学员军政基础集中强化训练、毕业学员联合考核等重大人才培养试点任务,在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方面始终走在全军前列;承担陆军数字化部队建设、“高新工程”装备培训、集团军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培训,为陆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先后承办了全军“基地化、网络化、模拟化”军事训练成果展示、陆军轻型高机动部队装备展示、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暨军民融合高层论坛、再制造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在军内外产生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