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严谨,庄重和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北杨露禅、武禹襄故居

2019-11-23     视觉秀旅游

杨露禅故居,位于永年县广府镇广府城南门,杨氏太极拳创始人之杨露禅宗师生前的住所。始建于晚清。早年被毁。1993年10月动工,在原址上进行重修、增建。1995年4月落成,200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后的杨禄禅故居占地面积达136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9.49平方米,整体建筑坐东面西。分为两段院落,比原貌规模大、标准高。设有走廊、明柱、古式门窗、隔扇等。

  故居门前有一广场,正门上方黑色木质匾额中“杨露禅故居”五个大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欧阳中石手书。前院为清代建筑四合院,有东屋正房三间,南北厢房各三间,西茶房带南北街门楼五间。东屋主房中厅内供有杨禄禅半身塑像,两侧对联为“荣光无不照,怀古亦河深”,横批为“永年太极博大精深”左右两侧隔扇内,分别挂有杨班侯、杨健侯、杨少侯、杨澄甫等画像及杨家传承表、弟子传承表、传奇故事等资料。南北厢房为展厅,设有展柜,陈列着杨式太极拳先人们的衣物、书籍、手稿、器械等物品。墙壁悬挂镜框,框内分别载有杨式太极拳前辈们的生平事迹、拳架图片、拳理论著、逸闻趣事等资料。后院为武术馆及杨式太极拳研究会活动场所。是探讨拳理、切磋技艺、传拳授徒之地。院落青砖铺地,整洁宽敞。植有柏树、冬青、月季等。北屋七间,东西长21.3米,设走廊、明柱。院南碑廊十间,东西长19.7米,立有21块青石石碑,系修复杨禄禅故居时所立。

  故居东面为占地600亩的“水上太极迷宫”,水苇相间、鱼虾共生、雁戏鸟鸣、景色秀丽。每年有众多游人及海内外太极爱好者来此参观、游览及寻根祭祖,这里成为世界各地太极弟子向往的圣地。

杨露禅,生于清嘉靖四年(1799年),自幼家境贫寒,从小酷爱武术,并几次到河南温县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太极拳(又名“绵拳”)。他在学拳期间,非常用功,并深得“绵拳”的要领,先后经历了18年之久,学到真谛。回到祖籍之后,他对陈氏架式进行了多处改进,创造了一套一百单八式杨氏太极拳的拳路。这种强身祛病的体育运动,从永年推向全国,发展到海外。

武禹襄,广府镇人,生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卒于光绪六年,清秀才。他不思利禄,自身习练武术,曾到河南拜陈清平为师,得其奥秘,并觅得《太极拳谱》、《太极拳概要图》、《拳论》,回家后,日夜加紧研练,细心揣摩,苦学二载,将自己的练拳心得与发挥王氏旧谱之义,写出《太极拳解》四则,《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等著作,至今被拳界奉为经典名著。

永年为杨氏太极拳发源地,两处故居为杨氏太极拳爱好者使用,杨露禅故居现已辟为小型博物馆对外开放,每年有大量中外拳者前来敬拜师祖、切磋拳艺。

武禹襄故居位于广府古城迎春街,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属清代道光年间建筑。故居前部为大门,坐西朝东,两侧设有耳房。门外广场建有长方形碑墙,碑的正面为"武禹襄故居",背面刻有"太极拳十三势说略"。门内青砖铺地,简洁宽敞,由垂花门、轿房等组成小院。轿房西部为书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前部出檐。曾为武家私塾,其子孙大都从学于此。杨班侯也曾在此求学,但其贪玩好动,无心学文,后从禹襄习拳。轿房北部建筑为现存武禹襄故居主体建筑,分南北三段院落,依次为仪门、客厅、过厅、居室。第一段院落,仪门两侧有耳房2间,东西厢房各3间,客厅3间。前部出檐,下设走廊、明柱。北屋客厅为接持室,正门内设高大木质太师壁,绘有梅、兰、竹、菊四幅大型图案。

第二段院落,有东西厢房各3间,过厅5间,设明柱、走廊、出檐,院内左右植酸甜石榴树,每到金秋时节,果实累累,压弯枝头。西厢房为禹襄曾孙武毓荃居室,东厢房为禹襄玄孙武福鼐居室。第二段院落最大,东西厢房各3间,主房5间。设明柱、走廊、重檐。檐下雕梁画栋,色彩斑斓,绘有山水、花草、鸟兽、青竹等图案。瓦房式的脊端设兽,谓之"五脊六兽"。西厢房为禹襄之孙武延绪居室,东厢房为禹襄之子武用怿居室。北屋主房5间,内设左右隔扇,隔扇西部为起居室,东部为小客厅及书房。武禹襄曾在此阅览书籍,潜心研究拳理拳论,结合自己多年体会,撰写了许多太极拳理论著作,创立了武式太极拳的理论体系。著有《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四字密决》《打手撒放》《十三势说略》等书。

故居原建筑除中轴线部分建筑外,还有后花园及东西两条轴线建筑。后花园位于整组建筑西南,东西宽60米,南北长40米。园内花草葱茏,树木茂盛,环境幽雅。设有假山、莲花池、亭台、鱼塘、练武场等,颇具园林风格。为其家人休闲、娱乐、习武之处。东西两条轴线建筑风格和中轴线相近,分为三段院落,设主房、过厅、厢房等。现东轴线建筑已毁,空地己盖为民宅。西部轴线建筑所剩无几,空地已建成大型练武场。南部剩有3间书房。

1991年,首届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后,广府办事处、广府镇政府筹资对故居进行了首次修缮。其房屋错落有致、左右对称、崇脊飞檐。平面布局严谨、庄重、和谐,工程完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传统风格和建筑艺术,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和珍贵的历史文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_r0nm4BMH2_cNUgLUZ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