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假如不自缢,直接跑去南京,这些底牌或许可保他极限翻盘

2019-09-26   历史杂货铺

崇祯皇帝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皇帝,甚至可以说是历史上比较少有的一位皇帝,原因就是他实在太有骨气了,这一点令很多人钦佩。

崇祯在得知最后的城墙被攻破之后,他直接挥剑杀了自己的妻女,紧接着便选择自缢,这和其他皇帝比较,堪称硬汉。

当然话说回来,崇祯有骨气,同样他也是人人称赞的好皇帝,但这并不代表他适合做皇帝,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崇祯没有做皇帝的能力。

崇祯的励精图治,放眼古代的所有皇帝,都是名列前茅的,可惜他却没有皇帝应有的能力,假如说把崇祯放在一个太平盛世,或许他也能干的非常出色,可惜晚期的明朝,内忧外患,一般人真处理不了。

值得一提的是,至今为止,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崇祯在最后的关头是如何想的,因为大多数人脑海中都有这样一个观念,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留给崇祯的可不止一座青山,况且根据记载的时间线来看,崇祯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可以选择迁都,在这个过程中有无数大臣都劝谏迁都南京,可惜崇祯无动于衷。

即便是最后都有人劝他直接南下,扔下一切,只要人到了南京,一切都有转机,客观的分析局势,崇祯南下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可他偏偏不这样做。

这就令人非常纳闷,明明有机会翻盘,他却硬是要选择自缢。实际上崇祯也想过走,可惜太过优柔寡断,以至于错失良机。

明朝在江南有许多底牌可以供崇祯拿来翻盘,比如说最基本的一点,江南财力雄厚,历史上一向如此,那个地方自古就是富庶之地。

不仅是商业比较发达,农耕也很发达,江南一带一直是明朝的重要经济来源,崇祯来了这里之后,最起码不会有经济上的问题,他在北方的时候,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大臣们藏着掖着暂且不提,北方的经济早就被敌人严重破坏,江南一带没有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在江南一带有民心。

江南的百姓一直安居乐业,这一点与北方恰恰相反,当时北方还一直遭受天灾,因此在种种的矛盾冲突下,起义层出不穷,南方却不是,百姓还是很拥护明朝的。

江南的百姓在清军南下的时候,激烈反抗,北方的百姓,在敌人来的时候,基本都是不抵抗的状态,当地驻守的官兵甚至是直接开门迎接。

这个基础对于崇祯来说异常重要,也是明朝翻盘的一个重要点,可惜崇祯似乎看不到。崇祯退出北方,那么天下会立马成为三足鼎立之势。

明朝、满清、李自成三方逐鹿中原,实际这种情况对于崇祯来说最为有利,因为他的资源是最为丰富的。

如果崇祯能够用好这种局势,有很大的机会可以顺利翻盘,可惜他当时太过固执,压根看不到这些有利点,对于大臣的劝谏也是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