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跌无可跌时,但仍遭遇打压,出现这个形态,暗示主力底部建仓

2019-08-29   股市交易员思维

一般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股票的价格都会在某一多空相对平衡的区间内徘徊,随着股市整体趋势的演变而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其多空平衡区的空间。当增量资金对个股施加作用时,股价就会偏离其多空平衡区,从而产生质变。当主力资金已经完成建仓,就会推高股价,便于将来高位派发出货;而当主力资金还没有充分建仓时,一般会采用打压震仓的方法,便于逢低进货。

但是当一只股票已经到了跌无可跌的境地时,仍然在遭到肆意的打压,这时做空的动力来自何方,空方的动机何在,实在值得我们反思。有时主力资金的刻意打压行为往往能从反面揭示个股的投资价值,从而给投资者提供最佳的建仓时机。

那么,如何分辨主力刻意打压行为呢?

1、【移动成本分布】

通过对移动筹码的平均成本和三角形分布进行分析,如果发现该股票的获利盘长时间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短时间内没有什么获利盘,股价仍然遭到空方的肆意打压,可断定这是主力资金的刻意打压行为。

2、【均线系统与乖离率】

股价偏离均线系统过远、乖离率的负值过大时,往往会向0值回归,如果有资金仍不顾一切地继续打压,可视为刻意打压行为。

3、【成交量】

涨放量跌缩量,成交额大,成交量小,主力在股价高位主动吃货动力较大。当股价下跌到一定阶段,投资者由于亏损幅度过大会逐渐停止交易,成交量会逐渐缩小,直至出现地量水平。如果有巨量砸盘或者有大手笔的委卖盘压在上方,股价却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表明这是主力资金在恐吓性打压。

4、【走势的独立性】

如果大盘处于较为平稳的阶段或者跌幅有限的正常调整阶段,股价却异乎寻常地破位大幅下跌,却没发现任何引发下跌的实质性原因,说明主力资金正在有所图谋地刻意打压。


在尾盘几分钟明显打压是否属于庄家打压吸筹行为,这个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个股在尾盘几分钟出现明显 打压痕迹,属于 庄家 打压吸筹的一般很少只利用一张巨大卖单将股价大幅度砸低。因为过于明显的动作会引起大量投资者和其它机构的注意, 庄家在吸筹时当然不想引来大量资金跟风。

第二, 个股如果有庄家入场吸筹,当日盘中成交量也会明显放大。目标个股出现尾盘最后几分钟 打压股价痕迹时,当天该股的成交必须活跃才说明是庄家入场吸筹后刻意的打压。

第三,如果目标股票是在高位出现尾盘跳水,这就可能是庄家出货行为。看盘应结合当时目标股票股价属处位置去分析判断。如果股票是在低位或者调整后出现,属于庄家故意打压股价吓唬散户,趁机在第二天逢低吸货的可能性大。

第四,庄家入场后目标股票股价一般表现比较强或者比较独立。经常出现大盘跌时它表现较强势;大盘走好它偏偏走弱。庄家入场后目标股票股价后市一般走势震荡上行或者向震荡,一般不会出现下破庄家入场时的低位。

第五, 庄家入场分大庄和一般地下私募 ,也分短线庄和波段,中长线庄。不同的资金规模和做庄时间的在吸筹和拉升时都有全部和识别的方法。


底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下跌趋势的后期,指数或股价不再创新低,成交量极度缩量,均线系统开始走平,甚至有抬头向上的趋势,K线图上出现长十字线、螺旋线、希望之星或穿头破脚K线之类的转势信号。

出现这种走势,就要想到指数或股价趋势可能发生改变,不易再看空或做空,而应该积极地做好入市的准备。

什么叫“红杏出墙”?

指股价长期下跌,均线系统呈典型的空头排列,指数远离长期均线,这时13日均线由下跌趋开始势走平,股价在量能的配合下由下向上突破13日均线,并且在13日均线上企稳,我们把这根站在13日均线的的阳线称为“红杏出墙”。

“红杏出墙”形态特征:

13日均线由下降趋于走平。股价从下向上突破13日均线,并且在13日均线上企稳,这根站在13日均线上的阳线称之为“红杏出墙”。红杏出墙是第一买点,也是行情最初启动点。

“红杏出墙”是135战法的底部形态之一,是135操作系统中的第一个买点,也是价位相较低,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一个形态,从这个点位买进股票,就等于买在了一波行情最初的启动点,它具有易辩认、获利快的特点,有着较强的实战意义。

一般来说,具有红杏出墙形态的个股具有如下方面的特征:

1.横盘时间长。这类个股一般经过了长时间的横盘整理,短则2~3个月,多则半年、一年以上。在横盘期间这类个股基本上没有做短价差的机会,就算是有耐心的投资者也会被折磨得出局,而主力正是用这种磨人的方法默默地完成建仓。

2.均线粘合发散。这类个股到横盘末期,短期和长期均线基本上黏合在一起,股价在均线之上不远处并慢慢地呈现发散,短期均线开始越过中长期均线并发散向上,呈现一定的攻击态势,而之前均线粘合的价位则成为该股牢不可破的支撑价位。

3.一根突破均线的大阳线。这类个股在均线开始发散后突然毫无征兆地收出一根坚决的涨停板或大阳线,而涨停板或大阳线的收盘价位一般收在前期平台高点之上,这个涨停板或大阳线就像是一颗红杏树,突然地探出堵外,故称为红杏出墙。

4.成交量急剧持续放大。红杏出墙当日的K线一般伴随着激增的成交量,这样的效果更好,而大阳线之后的几个交易日,无论收出什么K线,必然要有持续的放量,这样持续并激增的成交量暴露出主力拉升或洗盘的意图。

“红杏出墙”介入的时机:

“红杏出墙”出现当天,轻仓试探;翌日择低介入;红杏出墙均出现在股价的底部区域,股价一旦在13日均线上企稳,上升的速度将会很快,所以,发现红杏出墙这种技术走势以后,行动必须迅速果敢,最好在红杏出墙的当天介入,或者第二天在股价回调时介入,坚持快进快出的“双十获利“原则。

为了更好的把握红杏出墙,给出三个条件,请遵照执行:

1、 13日均线必须走平;

2、 红杏出墙必须满足MACD的金叉穿越;

3、 红杏出墙出现以前,必须有一组止跌阳线。

“红杏出墙”卖出时机:

1、一旦股价触摸55日均线就果断清仓。因为股价初次上试55日均线一般都有个回抽,先行卖出既可保住果实,又能获取操作上的主动权。

2、当股价冲上55日均线以后,如果成交量持续放大,支持股价继续上升。就持股不动,或者说不拉阴线就不考虑出货。即使拉出阴线也应根据第二天的走势再作定夺:如果第二天的阳线能一举收复昨天的失地,就继续持股不动,否则,就全线清仓。

3、13日均线是最后的底线,一旦破掉必须无条件出局。

“红杏出墙”实战案例:

1、兴发集团操作手法:MACD上穿零轴后并不强势,后期空中加油+月季托

2、京投发操作手法:MA均线设置13,34,55,股价站稳13日均线即为红杏出墙,如果当天站稳这三条均线,即一阳穿三线 后势大涨,例如京投发展。

3、MACD出现金叉后,我们放到自选股里面观察,4个交易日后,我们留意到13日均线走平,逐渐转头向上,符合“红杏出墙”买入法的条件,轻仓买入!第二天,该股虽没高开,但与前一天的收盘价差不多,13日均线一直保持向上趋势,加仓买入!随后该股利润达到78%!

4、出现了“红杏出墙”技术形态,买入!随后暴涨56%!也是相当不错的!

“红杏出墙”注意事项:

1、红杏出墙多数出现在股价大跌后,若在半山腰或高位,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实战中首先看它所处位置,其次才是形态,顺序颠倒了,就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2、股价站上均线之后,万一连着放量,表明主力控盘不是很好,投资者观望为主,要想中线行情走远,一直这么大量不可能的,适当的回调是必须的。

3、在大盘转势初期,重点关注那些率先爬上13日均线的个股,必然是有暗庄隐身其内才会提前见底,一旦变盘向上的话,这类个股会率先把股价拉起。

4、为安全起见,“红杏出墙”的获利目标坚持“双十”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即持股10天,获利10%了结。


三金叉见底

l 图形特征:

(1) 股价在稳定的下跌后慢慢的一点点筑底,再之后股价缓缓上升。这时候突然出现5日、10日均价线、5日、10日均量线的金叉,股价见底回升。

(2) 这时候有可能出现两阳夹一阴多方炮、出水芙蓉、量顶天立地和MACD上穿零位线等图形。

l 市场意义:

(1) 股价在长期下跌后已经失去人气支持,当跌到底部时时开始进入底部震荡期。随着庄家的缓缓建仓,股价终于开始回暖。凛冬已经过去。

(2) 刚开始的价格回升可能是缓缓推升的,可是这类型的走势会造成股价底部抬高。

(3) 成交量慢慢放大膨胀缓缓推动股价上行、5日、10日价均线、量均线和MACD自然发生金叉。

(4) 股价的升高,底部买入的人乐观情绪增加,而这种盈利被传播后会让更多人买入该股,形成群聚效应,于是股价再度上扬脱离底部。

l 操作方法:

(1) 三金叉一出现开始买入股票。

(2) 当股价回调的时候在10日均线附近慢慢吸纳。


小结:三金叉说明价格、量、MACD都在一个时点附近同时发生良性共振,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上升行情的


庄家要建仓一只股票,那么这只股票就必须会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1、建仓时间:庄家建仓时间的长短与其自身的实力,当时的宏观经济,上市公司,大盘市况,技术形态等因素有关密切的关系,庄家在先王圈内建仓时间越长,收集的筹码越多,未来股价的升值潜力就越大。一般情况短线庄家建仓时间在一周左右,中线庄家建仓时间在一个季度左右,而长线庄家的建仓时间侧在一年左右,甚至更长。而新股建仓时间侧会相对短些。

2、建仓的空间:建仓的空间是决定庄家获利空间的重要因素。如果建仓空间过小,市场没有抛盘,庄家就拿不到筹码。如果空间过大,就会缩小庄家的获利空间。

庄家建仓的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没有卖空机制,只有买多,不能卖空;只有买股,才能卖股;只有卖股,才有赚钱的机会,因此建仓是庄家坐庄的第一步。庄家建仓需要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仓阶段、主仓阶段(集中建仓)、加仓阶段(补仓)。

阶段1:初仓阶段

庄家最初吸纳或持有的筹码,叫初仓,吸纳初仓的整个过程,被称为初仓期或初仓阶段。初仓筹码的形成有三种可能:一是新资金入场,直接从市场上吸纳;二是前一轮行情的少量仓底货;三是前面两种情况都有,既有新吸纳的筹码,也有过去的仓底货。初仓筹码的仓量不大,一般占庄家总持仓量的20%以下。

这部分仓位的成本价有时候远远高于平均持仓成本价,有时候却大大低于平均持仓成本价,而有时候则与平均持仓成本接近。比如,在下跌过程中,用于砸盘的这部分筹码,或者庄家对市场判断失误,在股价没有真正见底之前吸纳的筹码,这些筹码的成本显然要高于平均持仓成本价(如图2-1A所示)。又如,股价受下跌惯性影响,而出现急速下跌,然后快速回升,这时在低位转折点附近吸纳的这部分筹码,其成本价往往低于平均持仓成本价(如图2-1B所示)。再如,经过长期的熊市下跌后,股价跌无可跌,低位窄幅波动,此时吸纳的初仓成本价与坐庄平均成本价相近(如图2-1C所示)。

阶段2:主仓阶段

庄家集中吸纳的筹码,叫主仓,其整个建仓过程,被称为主仓期或主仓阶段。主仓是庄家建仓的主体部分,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拉升高度及盈利空间。

主仓筹码基本反映整个建仓阶段的全貌,它是分析庄家持仓成本、持仓数量的依据,能够反映庄家建仓方式、建仓时间、建仓空间等,因而是坐庄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盘操作,大都以主仓筹码作为技术分析、研判后市的重要依据。本书内容所涉及的建仓指的也是主仓筹码。

主仓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一般占庄家总持仓量的60%~80%,有时甚至达到100%,即没有初仓和加仓过程。庄家速战速决一次性完成建仓计划,整个建仓过程只有一个主仓部分,因而此时也没有主次之别了。可见,庄家的筹码构成有以下四种可能:一是由初仓和主仓构成;二是由主仓和加仓构成;三是由初仓、主仓和加仓构成;四是由主仓独立构成。

主仓期是建仓的主体部分,所需的筹码量大,所以时间比初仓期和加仓期都要长得多。一般短线庄家需要1~3个月,长线庄家需要3个月以上,并且要

悄悄地进行。一旦泄密,为广大散户知悉,跟着庄家在底部抢筹,便会前功尽弃。

实盘中庄家建仓非常复杂,有时出现初仓量与主仓量接近或主仓量与加仓量接近的现象。持仓成本价还会产生这样几种情形:初仓成本高于主仓成本;初仓成本低于主仓成本;加仓成本高于主仓成本;加仓成本低于主仓成本。无论是哪一种情形,在分析持仓成本时以两者的均价为宜。当初仓量、主仓量和加仓量都接近时,就可以视其为一个独立的主仓建仓过程。

阶段3:加仓阶段

庄家在完成主仓期后,有时可能还需要加仓,加仓的整个过程,被称为加仓期或加仓阶段。加仓期的时间大多短于主仓期和初仓期,成交量出现时大时小现象,可能出现在打压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在爬升过程中。这部分仓位视当时市场状况而定,但一般占庄家总持仓量的20%以下。

这部分仓位的成本价跟初仓相似,有时候远远高于平均持仓成本价,有时候却大大低于平均持仓成本价,而有时候则与平均持仓成本接近。比如,在完成主仓期后,股价向上爬高时出现洗盘整理,这时庄家如果还没有达到坐庄计划所要求的持仓量的话,就要在相对高点加仓,这部分筹码的成本价就会高于平均持仓成本价(如图2-2A所示)。又如,股价受消息影响或庄家打压,而出现新的下跌走势,此时庄家在低位实施加仓计划,那么这部分筹码的成本价往往低于平均持仓成本价(如图2-2B所示)。再如,在长时间的底部过程中,股价低位窄幅波动,此时完成最后加仓计划的筹码的成本价与坐庄平均成本价相近(如图2-2C所示)。

从上述初仓期、主仓期、补仓期这三个阶段的建仓过程,还可以引申出多种庄家建仓形式。分析和掌握庄家的建仓过程,对投资者跟庄很有帮助,可以使投资者了解庄家在什么价位大规模建仓、建仓成本在什么位置、庄家持仓数量多少等,进而决定自己的跟庄策略。


适时止盈止损

炒股追求完美,还不如不干呢。始终持有获利的股票,不如择机了结。获利的股票,如果一直持有,而不及时了结的话,会将既得利润再次消耗掉,因此不可以只做长线死多头。

获利的股票,就像满堂的金玉,永远守是守不住的。长期相守,只能滋生富贵的骄横心态,因而必然导致操作失败而自取祸患。功成身退,获利及时了结,就是天大的炒股之道。

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很多人凡事都要求做得个十全十美,尽善尽美。找对象,希望对象既有钱,又漂亮,又温柔,又有文化等等;找工作,既要工资高,工作环境舒适,又要求工作轻松、体面,结果经常失望。凡怀有这种心理的人,进人股市后,通常也会追求完美,既想抄到最低点,又想卖到最高点;纵然持有领涨股,又想把每个波段都做足。在操作中,又往往谨小慎微,处心积虑,害怕犯一点错误,但事实上这种心态,只能导致投资者不断犯错误,一次次地懊悔,一次次地失去赚钱的机会。

这类投资者,往往事先会按照自己企求完美的心情,为投资设计一个计划和目标,如一定到赚 100% 的利润再卖出,一定要涨到 50 元再卖出等等。但在现场操作时,又会受到盘面变化和现场气氛的感染和左右,例如突然又会发现另外一只股票涨的更快,更有投资价值等等,因此在完美心态的左右下,又开始分析利弊,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不知买哪一种股票更加“完美”。当他终于做出了决定.另一只股票可能已经见顶了,而卖出的股票又开始猛涨。如果他迷途知返,或就抓回原来的股票还来得及,但他这时又在“完美”的心态驱使下,认为既然卖出的股票,为什么还要买回呢?所谓“好马不吃回头草”,结果坐失良机。等他眼见卖出的股票升天后,他才开始懊悔,而这时,原来的股票却又下跌了。

这类投资者在买卖股票的时机上,也会因追求完美而坐失良机。“留点钱给别人赚”,这种话是很多投资者挂在嘴上的口头掸,是炒股之道的真知灼见。然而,真正能做到的投资者又是何其少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票可能已经翻了一番。但还在等翻第二番,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要把股票卖在顶部上影线的杆顶。这种企求完美的做法当然很难实现,结果坐失良机,一错再错,本来完美的事,越做越不完美,最后铸成大错。

理论上说,普通投资者是无法在股价的最低值和最高值成交的。因为最低值也好,最高值也好,都是庄家和机构投资者的最后杀手锏,是强弩之末,是他们自己计划中的最后驿站,即使普通股民有预见,也很难在最高价和最低价出现的一瞬问,使自己的操作能够成交。

很多投资者怀着这样一种企求完美的心态:我在更高的价位都没有卖出,难道还要我在更低的价位卖出吗?我一定要比这个价更高再卖出,结果股价掉头向下,跌去 10%,投资者又说,一定要等它反弹了再卖!假如股市真的有所反弹,他们立刻又会认为股价下跌只不过是个回档,股价将会创新高,结果股价再掉头向下,跌去 15%,20%……这些投资者以企求完美的心态,一遍遍地如法炮制,结果股价大跌,悔之晚矣。

企求完美,只能导致更大的失误。然而,如果判断失误怎么办?例如,卖出后股价又创出新高,买入后股价又创新低。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股市从来就没有完美,没有完全符合人意志的事。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投资者,仍在追求完美,我卖都卖了,难道还让我以更高的价买入吗?或者,我买都买了,难道还让我以更低的价卖出吗?须知,此时正确的理念仍是:抛弃一切迫求完美的想法,迅速纠正错误,立刻进行相反方向的操作,加价买人创新高的股票等更高点卖出;或贴价沽出创新低的股票,等待更低点补回。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股市没有绝对完美的事,能够纠正错误就是相对的完美。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盈利方法,关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交易员思维(idn0217), 掌握龙头战法模式,强势股操盘方法,交易系统等,每天干货不断,学会轻松驰骋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