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体式就是“山式”,没想到吧,今天来聊聊山式。
“山式,梵文Tada意思是山;Sama是直线、直立、不动的意思;Sthiti就是站立不动、稳定。也就是说,这个体位法要像山一样屹立不动。这是基本的站立姿势。
1.双脚并拢站立,脚跟碰脚跟,脚大拇指碰脚大拇指。前脚掌平放地上,所有的脚趾头伸直放地上。
2.膝盖靠紧,膝盖骨向上提,集中臀部,大腿后侧肌肉拉紧。
3.收腹,挺胸,脊椎向上伸展,颈部拉直。
4.不要把身体的重量只单放在脚跟或脚趾头,而是要均匀分布。
5.[山式]的理想姿势是双臂往上伸展过头顶。不过为了方便,也可以把双臂放在身体两侧。
大家并不关注站姿的正确方法。…
即使双脚张开的时候,也最好是脚跟和脚趾于中央成平行线,不要有角度。借由这种方法,能集中臀部、收腹、挺胸,就会感觉身体轻盈,精神灵敏。假如在站立时,身体重量都集中在脚跟,就会感到重心的变化;臀部下垂、腹部突出、身体后倾、脊椎很紧,结果是让人立刻感觉很累,大脑也变得迟钝。因此,掌握正确的站姿很重要。”
肌肉在山式的运用
脚底支撑的顶点
站姿的准备动作只要掌握上面所提的重点,基本上是可以不用花很多时间进入,比较困难的地方可能是在于停留,时间越久,心思飘走,把握的重点一一模糊散去,山形慢慢垮掉,嗯,要一直维持在这体式的警觉性是难度所在,像盘腿静坐,是要舒适的坐着,但没有多久,心思已经不在当下。
就像头倒立的练习,进入的过程,回想一开始课堂上老师教导的内容,你应该会很专心的注意每个细节,因为要连结身体的部位较多,也较复杂,就怕因为分心而让自己,轻则翻过去,重则导致受伤,所以你会很专注在一开始的练习过程;但最后进入停留后,没有办法维持太久,原因或许是初学,不能停留过久,如果不是,就有可能是分心了。
观察一旦认为自己学会某种技能,而没有再进一步的精进微调,虽说没有放弃,那可能就是停滞在原地,没有前进。没有进步的原因很多,例如撞墙期很长,无法跨越某个阶段;突然没有动力、失去热情;身体受伤,暂时要养伤;没有持续的练习…。
困难的体位法会让人想要忍不住要一再挑战的原因之一,人的天性应该是有挑战卓越的基因埋藏在身体里,但难以维持长久似乎也是基因,对于自己有此类的矛盾,想要找到一条出路,看来还是基因…
往往忽略了那些看似简单,但可不断精进的体式,山式是最典型的。山式在身体练习时可作为休息的慰藉;如此稳定的山式可当作你的倚靠,而你可以是自己或别人的倚靠。
平常上班时久坐,会尽量固定一段时间提醒自己离开座位动动身体,所以简化了一个羽量级的练习,基本上还是山式的原则,脚底四个点一样要扎进地面,双脚内缘保持平行约略骨盆宽度,脚底四个点往下踩时,由小腿开始可以稍微往内旋,脚掌内侧维持平行,脚尖朝前,但是不要扭转膝盖,以免磨损膝盖,这股力量往中间集中来到大腿根部,骨盆凹陷处会变平整,然后缩腹,上提胸部,配合呼吸练习,放松和进入山式,反复练习;变化可以加进上半身身体转侧和稍微侧弯,借以打开久坐的胸骨和脊椎骨骼间隙,身体可以消除疲乏,头脑恢复清醒。
如果时间还可以,脸部可以追加狮子式,放松头皮和脸部肌肉,效果更好。
站稳双脚,看见眼前那座山了吗?山等着你去探索,虽然有艰辛和挑战,但许多乐趣应该也会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