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原来12岁以前和12岁以后是一个分水岭

2019-07-19     帮你学英语

在日常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语感”这个词。我想很多人不明白个中的道理。当然,我们会找一些客观的因素,比如说我们并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所以很多人找不到这种所谓的“语感”。我常常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什么是语感时,几乎没有人能够明白,可能有的同学的理解接近那种感觉,但是还是含糊不清。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感?

语感就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从条件反射渐渐转化为非条件反射的一个过程。通俗点讲就是把非本能的东西,转化成一种本能。由于我们学习的英语并非母语,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语言环境,所以也很难形成语感。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别无他法。那么该怎样培养语感呢?

​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学语言的区域,即布罗卡区。布罗卡区在2-4岁时开始发育,12岁时发育成熟,然后灵敏性开始下降。等到十几岁再去攻外语,大脑已无法把外语直接贮存在布罗卡区,只能在记忆区新建一个记忆结构。家里有小孩的,应该会知道,4岁左右的孩子给爷爷奶奶带,只要他们讲方言,孩子一个月就能学会满口的方言。

因此,4-12岁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期。9-12岁是孩子建立英语思维的最后机会。超过12岁的孩子中文思维系统已经很成熟,学英语会受到中文的干扰,最后变成传统的‘英汉互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母语干扰’。12岁以后虽然母语会有所干扰,但是我们的大脑基本发育完全,思维体系差不多要健全了。这个时候学习语法,可以弥补一些生理客观的影响,我们可以把知识存储到记忆区。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语法熟悉英语单词编排造句的规则,常年累月的记住一些句子。最终同样可以达到语感的水平。

语感就像中国的伦理道德一样,需要常年月累的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也不是通过几天修行就能够做到的,一定是在平时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的积累,好的行为累积得多了,个人的修为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所以语感也是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感悟积累起来而形成的。有这些感悟后,我们最好能做到“一日三省”举一反三。如果不去刻意总结规律,形成语感的时间会很长,如果我们只是走马观花,那么看再多的书也会无济于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M62LWwB8g2yegND1FR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