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也会出错?绍兴这位家长提出意见了

2019-09-09     法律与生活

教科书出错?

家长:小学教材图文不符关于绍兴就错两处

新学期开学了,全市中小学们也都已经开始上课了,近日,绍兴一位家长在翻阅孩子的教材时却发现,教材当中提到绍兴的部分是有错误的,而且还不止一处。

单先生的孩子今年读小学三年级,新学期发下来的教材中,有一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名为《人·自然·社会》的教材书,单先生在翻阅这本教材时,发现了问题。

市民单先生:

绍兴的乌篷船应该是手脚并用的圆的窄的小的船,但是它的配图是乌镇古镇的手摇船,我在网上也查了乌篷船这个概念是绍兴特有。

单先生指出的第二处错误是在教材第12页,这篇课文介绍的是名人鲁迅,文中使用了多张与鲁迅有关的图片,其中一张配文为“鲁迅外婆家绍兴安桥头村”的图片,同样被张冠李戴了。由于单先生本身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对于绍兴的人文地理也比较熟悉,所以能一眼发现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使用这本教材的老师和学生照本宣科,容易造成错误的印象。

浙江教育出版社:比对照片重新确认

对此出版社又做何评价呢?

这本教材的责任编辑表示,现在还不能确定教材是否真的有问题,要等作者进行论证。希望发现错误的读者把最新的照片,如果教材有误的话,把最新的照片提供给他们进行对比。

对于教材中的图片由谁提供,这位编辑也做出了回应:照片都不是他们拍的,所有的东西版权归作者方所有的,所以很多东西要动,要跟作者方沟通进行论证。

另一方面,这位编辑表示,由于现在还无法确定教材出错与否,他们无法就纠错方案做出回应。

评论员:教材编纂需要求真精神!

记者发现,历年来,各地都出现过教材编纂上的错误,有些错误看起来匪夷所思,为什么教材的编纂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问题呢?这一现象要如何规避,来听听特约评论员的观点。

特约评论员杨国辉

它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出现了,看起来只是一个词典的问题。但因为它出现在教材中,对整个教学和学生的成长影响都非常大。

编纂过程中为何错误频出,杨国辉也分析了原因。

特约评论员杨国辉

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一个通病,相关整个社会对于知识论证态度、求真的态度和行为的缺失有关系,我们可能会借助网络,来解决很多问题来提高效率,但网络存在最基本的问题,网络很多知识本身不是严谨的,缺乏科学的学术精神作为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使用网络资料时,必须要有更加强烈的求真精神。

此外,杨国辉表示,纵观被曝出的教材错误,大都不是出版社自己发现的,而是广大师生和社会读者挑出来的。与其等到事后外界指出教材错误,再花费力气纠错,不如从一开始就让公众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从源头防止出错。

小编温馨提示

教材的编纂工作是严肃的,如何规避类似的错误出现,只有开门编写,虚心纳谏,才能兼听则明,集思广益。教材编写部门,应当建立公开征求意见平台,广泛收集意见,多些雪亮的眼睛挑刺,避免出现“睁眼瞎”“灯下黑”。同时应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随时听取公众的意见建议,闻过即改,确保教材内容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知识更新升级的步伐。

信息来源:绍兴新闻频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JNRFm0BJleJMoPMks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