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长假是12年来最长的“五一”假期,被疫情抑制的出行和消费需求开始爆发,上千万小店也正在快速恢复元气。 据南方+记者获悉,来自微信、美团和支付宝等平台的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微信支付线下消费总额较3月环比增长30%,目前已恢复并超过去年12月的消费水平。微信电子消费券也在全国开花,假期3天带动消费9亿元,40岁以上的人群贡献过半消费力。而支付宝方面的数据则显示,有800万小店今年“五一”收入全面超过去年同期,其中,广州小店同比增长数量全国第一,深圳排名第五。
五一长假消费券立功了!
5月6日,据支付宝发布的首份《中国小店经济五一报告》显示,为刺激经济回暖,3月份以来,浙江、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内蒙、四川等近30个省份的100多个市(区)政府选择通过支付宝平台发放消费券,仅“五一”小长假期间,支付宝消费券就直接拉动消费近50亿元。一部手机就能领券、消费、自动减扣,全程“无接触”。
在广东,佛山、南海、珠海、清远、东莞、深圳罗湖、龙岗等地都已经通过支付宝在发放消费券。以佛山为例,整个4月通过支付宝发放市级消费券1亿元,有效核销率达96.2%;全市5.89万家商户享受政府补贴消费券发生了交易,产生了营业增收;自4月3日起,市级消费券日核销金额均超百万,并在每个周六日期间创下“超千万”核销量,初步统计拉动消费超过6亿元,对恢复全市生活性服务领域消费和提升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
来自微信方面的数据则显示,“五一”期间,微信支付线下消费总额较4月环比增长30%,已经恢复并超过去年12月的消费水平。环比3月份同期,“五一”期间休闲娱乐行业增幅521.60%,餐饮行业增幅216.25%,零售行业增幅48.44%,出行行业增幅64.48%。
假期3天,微信电子消费券带动消费9亿元,用券消费成假期新“日常”。其中40岁以上人群消费券核销金额占51%,“前浪”实力不输“后浪”。截至目前,湖南、浙江、广东、武汉等50余省、市、区通过微信平台发放超百亿电子消费券。
5月1日至5月3日,广东省发券地区共带动消费5.1亿元,拉动消费11倍;深圳宝安区、福田区、光明区、龙岗区、龙华区、罗湖区、南山区、坪山区消费券共带动当地消费2.6亿元;武汉消费券三天带动5800万元,拉动消费超12倍。
疫情之下“五一”消费有特色
小长假对于“憋久了”的消费者来说,是“消费”和“放松”合二为一的好时机。阿里本地生活数据显示,烧烤、火锅、奶茶已成为今年“小长假”的“三件套”标配。广深市民在“五一”期间,“三件套”消费环比4月都增加了3倍以上。其中,广州市民对火锅和烧烤的消费增速在全国排名第五,最贵的一单火锅外卖是一份近1800元钱、80多份食材的“饕餮大餐”,最贵的一单烧烤花费近1500元。
在“五一”消费复苏的各个领域中,夜经济可谓一马当先。根据支付宝的数据显示,截至“五一”小长假,小店夜经济活跃度已恢复九成,热闹的宵夜摊又回来了。根据调研,小店也已切换“夜间模式”,近五成的小店表示近期营业时间有大幅度延长,超过10%的小店营业时间延长六个小时以上。
此外,根据微信和美团联合发布《“五一”夜经济数据》,小长假期间,全国人民都在“报复性夜宵”。5月1日-3日晚上9点至次日2点,全国微信支付餐饮线下支付金额环比增长447%,武汉人民夜宵支付金额环比增长270%,其中乌鲁木齐增幅最大,对比3月环比增长16倍。
夜宵江湖战况“激烈”,烤串成为多个城市美团用户最爱的夜间外卖。面包甜点、小龙虾、火锅、奶茶等其他宵夜品类也有明显增长,深圳、东莞、成都,是在五一期间最“能喝”的城市,深圳人在酒吧的消费全国第一。此外,作为深圳人外卖订单的“常客”,奶茶在今年小长假,依然受到深圳市民的喜爱。饿了么数据显示,深圳市民的奶茶消费是4月初的近4倍,而最贵的一单外卖花费超过600元,买了22杯同一种类的奶茶,可谓“情有独钟”。
尽管五一期间广东天气火热,但不少市民还是外出公园游玩,饿了么数据显示,送至公园的外卖订单环比4月也成倍增长。其中,深圳市民在小长假期间,在公园使用饿了么下单外卖,环比4月增加了2.5倍,广州公园外卖订单也是4月的3倍左右。细看一下广州市民的野餐外卖订单,不难发现,汉堡是广州市民最喜爱的食物,在全国排名第2,仅次于武汉市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虽然一季度GDP出现下跌,但是从五一的消费看,中国的经济活力依然旺盛,健康码、消费券等数字工具的运用,更是加速了消费活力的释放,让经济重回快车道,而且,随着数字红利的释放,东西部地区之间、人群之间的数字消费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
【记者】叶丹
【作者】 叶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