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父母都不知道的这个病,是宝宝的健康大患,警惕这2个异常

2019-10-10   名医开讲

孩子出生后不明原因的哭闹伴有下腹部不明原因的肿块这是何原因所致?

把孩子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为“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男孩的发病率更高,男女比例为15:1左右。常见于2~3个月的孩子,右侧的腹股沟斜疝最为多见。

从生理发育的角度讲,患儿出生后6个月内有自行闭合的可能,若6个月后还未闭合或新生儿的包块频繁掉出则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01、腹股沟斜疝

因腹腔内压力增高,导致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通过未闭合的腹股沟管向体表突出,从而形成腹股沟区或阴囊出现可复性包块,即腹股沟斜疝,这是小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腹股沟斜疝是先天性疾病,它的发生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出腹壁,及睾丸下降有关。

02、诊断方式

孕检无法发现腹股沟斜疝,它属于腹壁的小缺损,主要通过家长发现患儿哭闹后,下腹部突然出现了包块,休息一段时间后包块消失,来就医诊断该疾病。

家长一旦怀疑或发现孩子的腹股沟出现包块,首先要让孩子安静下来平卧休息,不再给孩子进食,并及时送医就诊,家长不可自行用手挤压包块。

03、腹股沟包块嵌顿

腹股沟包块没有嵌顿的情况下,不会有明显的疼痛表现,大部分孩子是因为哭闹导致压力增高,从而出现包块。

若孩子的包块长时间没有消失,同时哭闹时出现拒食、呕吐,就要高度怀疑腹股包块是否发生了嵌顿。

腹股沟斜疝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避免发生嵌顿,嵌顿通俗来说就是卡住的意思。

过久的嵌顿可能导致:

• 肠管的缺血坏死、穿孔;

• 卵巢的缺血坏死,最终影响患儿后期的生育功能;

• 长期未就诊会导致患儿脱水、高度腹胀、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04、腹股沟斜疝易混淆

腹股沟脓肿导致的腹股沟包块 表现为痛性包块,局部疼痛明显,表面皮肤发红,患儿伴有发烧。

鞘膜积液 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区的包块,无可察觉典型症状,是持续存在的包块。

睾丸下降不全 表现为腹股沟包块,但孩子有同侧阴囊的空虚或阴囊扁平。

到医院进行彩超检查即可鉴别

05、建议尽早手术

一旦确诊为腹股沟斜疝,只要患儿没有一般基础性疾病,建议尽早手术,目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不建议用疝气带治疗

疝气带不能达到根治腹股沟斜疝的目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患儿的皮肤破损感染,若使用不当还会压迫患儿睾丸导致病变,甚至部分孩子发生了嵌顿而未及时发现耽误了治疗。

06、手术方式

手术是全身麻醉,没有基础性疾病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极低,研究表明常规麻醉剂量不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手术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股沟微创手术。

腹股沟微创手术

切口较小(0.3~0.5mm),位于脐窝,伤口愈合后基本可达到无瘢痕的美容效果,术中可探查对侧鞘状突是否闭合,若未闭合可同时进行手术,避免了二次麻醉及手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与成人的治疗方式不同,小儿一般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即可根治,成人则需进行腹股沟管的加强修补,或通过放置外源性疝补片来达到根治的目的。

术后注意事项

一般建议术后一到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长期咳嗽,保持大便的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