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学与考的最优结合,助力学子考入理想大学!
作为一个学生,要经历的真正大考有三次,分别是中考、高考和考研。其中的每一次都是决定性的,考生、家庭都有巨大的付出,中考是这三大考中的第一个,起着打好基础开好头的作用。在这些大考中,家长不仅仅是坚强后盾,还是有力的参与者。中考成功,孩子顺利考入高中,三年后考重点大学,家长、家庭教育依然是重要因素。
但是,相比于初中,随着高中阶段学习特点的巨大变化、孩子成长面临问题的复杂,家庭教育的策略也要相应发生变化。作为从教多年的重点高中班主任,在多次和高一新生家长的沟通中发现,有不少家长对高中存在误区,不利于孩子的学习。由此作为高中班主任,我要说:孩子将要上高中,家长别走进这三个误区,教训很大。三个误区具体指的是——
1、孩子中考成绩好,高考成绩也一定不错的
这是个普遍存在的误区,一定程度上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中考成绩更多的是代表学生在过去模式下的学习水平,而高中是全新的模式,孩子能否适应并继续进步,还很难说。从以往的情况看,在每个班,三分之一的学生会进步明显,三分之一的退步很快,剩下的保持基本稳定。这个变化已经舒服幅度很大,大多数家长一时间难以接受,难免会在学校管理、老师教学等方面找原因。
这些方面或许有原因,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孩子对高中学习的适应,是他是否具备学习的良好品质。这些品质包括主动思考、及时高效,有很强的的执行力;把握好学习的每个环节,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均需要高效务实。正是在这些方面的明显差异,使得高一学生成绩变化非常大。作为家长要认识到,主观因素决定了孩子在高一、高中的学习状况。
2、孩子学习有问题不用怕,找老师补习就行了
上一届班上有个学生,进入高二数学成绩下降很快,家长很着急,于是给孩子找了一个老师补习,同时又购买了网课,可谓双管齐下,然而期中考试成绩居然还是下降!问题出在哪里,孩子首先说了,补习老师讲得很好,她喜欢听。
加上学校老师,三个老师教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却在下降,那问题只能出在孩子身上,这才是家长要关注的重点。必须要明确,课外补习的作用是巨大的,但也要辩证看待,如果孩子的自觉性没有激发出来,如果孩子的习惯方法跟不上,所有的补习都流于形式。
3、对孩子的关心得不到孩子认可,问题出在孩子身上
父母说的最认真、而孩子最不以为然的一句话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为何父母的关心得不到孩子的认可,甚至恰恰相反,激化了与孩子的矛盾呢?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父母在孩子的认识上。高中阶段正是孩子青春发育期,身心变化非常大,突出的变化就是自尊心的快速形成、对个人空间的渴求超越以往。
如果父母对你孩子的关心是与维护孩子的自尊心相违背的,就必然会得到孩子的反对,好心办不了好事,父母也因郁闷,其实是有原因的。对于高中生和家长,有几个话题是很敏感的,比如成绩、议论夸赞其他同学。如果家长眼里只有成绩, 孩子一般很难考出好成绩。
总之,这三个误区,高一新生家长很容易出现,稍不注意就影响孩子学习。在高中学习即将开始的时间里,了解高中特点,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和孩子一起上高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