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认真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新的一年,全市公安机关将继续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紧扣苏鲁豫皖四省接合部地区治安特点,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大力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基层基础建设、法治公安建设和履职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实战特点、具有徐州特色的现代警务体系,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创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
树立“善治”理念 积极打造市域社会治理警务新模式
全市公安机关将树立“善治”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走出一条徐州公安社会治理新路子,奋力实现彭城大地长治久安。
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鲜明导向,紧紧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和谐”的目标,持续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不断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推进社会治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法治服务保障,努力实现标本兼治、长效长治,全社会共建共享平安的良好局面。着力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公共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开展“智慧交通”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民警“情报官”、群众“信息员”的职能作用,营造“共居一地、共保平安”的良好氛围。
强化“高地”意识升级完善
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全市公安机关将强化“高地”意识,把握建设方向,切实守住点、控住面、箍紧圈,升级完善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牢掌握治安稳定主动权。
以警区防控为基础,科学合理划分警区,将社区警务打造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压舱石”。以圈层防控为重点,统筹推进“市县所”三级“圈层防控”和“单元防控”,严密苏鲁豫皖“关城门”措施,充分发挥警务工作服务站、治安卡口的辐射支撑作用,用好“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载体,打造攻防兼备、点面圈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以数据防控为关键,大力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全面提升管控水平。以完善机制为抓手,引导基层把警力和精力集中投入到基础防控中、聚焦到风险发端上。
突出“问题”导向
全面构建徐州公安现代警务体系
全市公安机关将突出“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强弱项、补短板、提能力,努力打造运转更畅、效能更高的现代警务体系。
推进刑侦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主办侦查员制度,做到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常态组织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以霹雳手段扫除治安突出问题,整顿治安乱点地区,让犯罪分子不敢来徐州作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法办案管理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任一执法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优化公安营商环境,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公安政务服务一体化,做好审批权力的“减法”、优化服务的“加法”。
锚定“四铁”标准
打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
全市公安机关将锚定“四铁”标准,坚持严优并举,持续立志气、鼓士气、正风气,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
坚持把对党忠诚融入警魂,不断夯实全警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把作风建设挺在前面,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度的框架内运行。把能力建设贯穿始终,培树“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加强系统化教育、推进精准化培训、狠抓实战化训练、组织多元化交流,不断提升队伍履职能力。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让干事的同志有劲头、有盼头、有奔头,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徐州公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