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回归,一出手还是满分,这就是本事

2019-10-24     文小咖

去年,一档国综惊艳亮相之后,一骑绝尘。

12场舞台好戏还原了12本经典之作,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享受,还有灵魂上的洗涤。

王劲松出演《万历十五年》中的万历皇帝,让我们见证了,一位沧桑老者对命运的控诉,以及对理想幻灭的叹息。

《月亮和六便士》中,黄维德饰演书中的主角画家斯特里克兰德,生动诠释了每个人或许会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不断摆动,而满地都是六便士,总有那么一个人会抬头看月亮。

一部部经典好书的演绎,让读书像看电视一样简单,唤醒人们对尘封已久的历史的记忆。

纵使现代生活疲累不堪,但还有“一本好书”相伴。

同样出自《见字如面》的导演关正文,但相比之下,《见字如面》只能算是它的“副产品”,而它才是真正的“王者”。

如今,它再度回归——

《一本好书》第二季

目前已经开播两期,豆瓣评分高达9.5分,综艺榜单更是名列前茅。

《红岩》:信仰永不过时

开播第一期,讲述的书籍是红色经典《红岩》

这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61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发行量最大的革命历史小说之一。

小说迄今销量上千万册,并被改编为影视剧、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电视剧《红岩》(1999)

本书作者之一的罗广斌,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而这部经典更像是“英雄的日记”,真实经历了黎明前的生与死的考验。

然而在当下,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又有多少人知道这部经典呢?

于震饰演的“许云峰”,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隔空喊话:

“今天大家将要看到的,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小说。重要到什么程度?这部小说它影响了中国整整两代人的价值观,它告诉了你,为什么你今天过上了这样的生活,要了解你的父母、你的祖父母,你必须读这本书。要了解你的今天,你必须读这本书。”

1948年,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

于震饰演地下党领导者许云峰,负责重庆方面的谍战工作。

然而,许云峰以及其他同志被身边意志不够坚定的“战友”出卖,关进了军统的集中营。

严刑拷打已然是家常便饭,最难以忍受的是对精神的摧残。

举起敌人递过来的酒杯,便是生;如若不从,情同手足的战友们便会丧命。

这不仅仅是“生与死”的权衡,更是“信仰”的问题。

正如军统徐鹏飞的诡辩:“现实点儿好吗?你已经尽力了,没有你,革命仍将继续。你没有任何义务,干嘛要去死啊!”

是啊,为什么不现实一点儿呢?

小说《红岩》里面,有个争议人物:出卖了江姐的甫志高。

他想要在撤离之前,回家看看妻子,跟她告个别,免去家人的担心和牵挂。

就是这样的一丝犹疑,导致了他最终走上背叛之路。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再往大了说,如果革命烈士们选择现实,选择苟活,选择抛弃信仰,历史的齿轮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前行呢?

正是他们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

最终,“许云峰”们在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英勇就义,虽然他们没有活着感受到这份胜利的荣耀,但却值得千万人铭记。

70年已经过去,为什么还要读这本“过时”的书呢?

《红岩》的红色,是3000万人鲜血的颜色,是我们从来没见过的人,可能已经忘了的人;

是因为他们想要过上我们今天的生活,想要过上比今天更幸福的生活,不得不流的血。

实际上,这些革命先驱的思想,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因为他们思考的,是永恒的问题。

比如,我们在工作时,如果一件事情是错误的,反对它可能会影响升迁,甚至只是影响一点利益,你会坚持原则,反对到底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在时时刻刻做出自己的抉择?面对犹疑,或许这部经典就能告诉你答案。

就这一点,它就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敬畏。

《骆驼祥子》:梦想破灭该如何

第二期选自经典好书《骆驼祥子》

与《红岩》相比,老舍先生的这部小说可谓是耳熟能详。

讲述的是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一个“北漂”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悲苦人生。

耳熟能详的好书,你真的就能全面理解么?

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莱其奥评价《骆驼祥子》:“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美与丑”。

“人性”一词就够了,这不仅是伟大作品的过人之处,也是为什么它从未过时的原因。

就像许子东老师说:“第一遍看斗争,第二遍看老舍,第三遍看自己。

斗争显而易见,时代背景和整体故事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看老舍呢?

老舍在自传里写的三个词“老实、隐忍、骄傲”,其实都可以放在祥子身上。

在小说中,祥子刚进城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勤劳又善良的乡下人形象。

他一生的追求就是拥有自己的一辆黄包车,但是在那个“吃人”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三起三落,终于这个朴实的汉子被现实打败:

第一次,每天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整整三年时间,终于买下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拉车;但是没多久,碰上当兵的,连人带车都被收缴。

祥子没有灰心,心想大不了从头再来。

第二次,还没有攒够买车的钱,就被敲诈洗劫一空。

第三次,他忍气吞声地和又老又丑的虎妞结婚,结果虎妞难产一尸两命,再度卖车埋了虎妞。

祥子,也终于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在一次次打击之后,沦落成了坑蒙拐骗、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

其实,我们可以把祥子看作最早的“北漂”一族,他们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想要在大城市立足,然而发现现实是残酷的。

如今很多的年轻人,也和祥子一样有颗渴望留在城市的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生根发芽,能够在大城市立足。

然而,职场上的晋升压力、车贷房贷的经济重担……梦想,好像对每个人都是遥不可及。

“虽然岁月不同,但我理解祥子的困难。”在弹幕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大概道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

当下的我们也不过是升级版的祥子,我们该如何抉择,书中或许已回答一二。

但是结局如何,仍然需要我们自己书写。

《一本好书》:不只是书

《一本好书》的舞台上,不管是《红岩》还是《骆驼祥子》,又或者之后的其他书目,所带来的价值不仅仅书。

它更是多种思想的碰撞,让我们能够多一种视角去看待生活,拥抱生命。

你要知道,信仰、价值、理想,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而是要有丰厚的文化基础,这也是阅读经典的原因。

“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

而阅读经典的其中一个用途,是为我们自己做好改变的准备;

如果不阅读,即使物质生活充裕,也无法真正地感觉到灵魂的丰盈。

正如梁晓声说:“只有读书能够长久地抵抗寂寞。

《一本好书》以综艺这种时下热门的内容载体,打开了大众传播的窗口,通过舞台演绎,让观众获得共鸣,真正拉升了全民阅读。

但其实,书之于人,就和食物、音乐一样,必要而且日常,不足为奇也不足称道。

在《一本好书》第一季中,《三体》作者刘慈欣说:

“我为什么要写科幻呢?如果你在下班的某一天,你抬头看看星空,你能够感觉你的思维冲出了尘世一秒钟,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就是阅读的价值。

希望《一本好书》能一直做下去,做到10季,积累100多本好书,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方便使用的“阅读试衣间”。

由此,真正地体味到阅读的情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w2_20BMH2_cNUg-X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