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8|沙8归来,他们说——B队杨澄宇(老师)

2019-07-30   亚沙赛媒体平台

沙8归来——他们说

导语

希望与遗憾交织、骄傲与无助并存,努力超越别人,也被别人超越,最终只和自己赛跑;预知终点的存在,却无法控制结局如何出现,只管奋力前行。

——杨澄宇

从腾格里回京十日有余,百校千人驰骋沙漠的壮观场景已经渐渐淡去,冲过终点时的激情和心跳也早已恢复平静。一些沉入心底不及细细品味的记忆慢慢浮现,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品味一下接受沙漠挑战的感受。

客观地说,很少有一项商业赛事能像亚沙这样,成功地把如此众多的专业精英聚集在一起,忘却各自的职场风骚,为共同代表的院校做荣誉之战;远离尘嚣的大漠和相对隔绝的朝夕相处也让每个人抛开社会身份,全情投入到自己的队中角色,互相支持、不计得失,向着冲向终点的队旗欢呼。沙漠的底色虽然单一,反射出的每支参赛队伍的文化却是五彩斑斓,各具魅力。在绵延百里的荒漠中,在三天的沙海穿越里,你看得到志在必得、逐鹿沙场的霸气,也可以见证挑战自我、虽败犹荣的坦然;你会路过互相扶持、蹒跚同行的伴侣,也曾遥望飞驰沙脊、勇冠群雄的独侠;你听得到对讲机里别队的鞭策甚至斥责,也享受了自己队友的包容和温柔;你可能在赛后拉伸的嚎叫中怀疑自己的选择,也会庆幸在挑战中迎接生命的成长。在沙漠里你只管跟着脚印往前跑,什么都不去想,然后在未来悠长的时光里慢慢地回味这三天。这就是你的亚沙,我的亚沙,我们生命中共同的记忆。

自从去年夏天随机事件般地参加了商学院草原王挑战赛之后,我刚刚起步的运动生涯就和北师大 MBA的同学们发生了量子纠缠。和大家在一起训练、比赛、把酒、吹牛,经常给我以时空穿梭的体验。摘取几个亚沙的记忆片段,为了一段共同的生命体验。

1.在赶赴沙漠的火车上, 20多个队友聚集在车厢里,一起分享食物、合影、高呼出征的口号,并且第一次尝到了传说中的美食——辣鸭脖。那一刻,我突然找回了 40年前小学春游时的感觉,满满的新奇和期待。如果你去看车厢合影,那个在大家身后,有着沙漠归来般肤色并亮出16颗牙齿矜持微笑的面孔就是我。

2.第一天的沙漠体验就升级了我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理解。出征前小美队长一再叮嘱要备好沙杖,对此我一直将信将疑,因为一贯裸跑的我已经在她的鼓动下添置了不少“强制”装备。为了不让大家担心,出发前一天的晚上特意从床底翻出了当年给老父亲购买的两只颜色不同款式也不一样的手杖带上。事实证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副与众不同的业余手杖派上了大用场,非专业的横向把手正好弥补了仗身长度的不足,让我轻松地应付了一个又一个上坡。看来在运动这件事上,“老人”不是指年龄,而是指经验,很庆幸自己在亚沙没有盲目自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小美老师,受教了!

3.看过很多体育比赛中队友携手冲向终点的照片,只有当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才真正感受到那种巨大的喜悦和骄傲,尤其那个时刻对于一个人具有特殊的意义时。第二天从一开始就和宗轩跑在一组,行至中途,得知恰逢他的生日,当即商定一起冲线。上一次和他并肩齐跑还是在去年奥森举办的MBA院校接力赛,当时我们都实现了各自的5公里PB。这次32公里的沙漠征途,互相激励和支持更加重要。一路上,我倚老卖老,东拉西扯,宗轩则不离不弃,生死相随。一对忘年沙友就这样你追我赶,相拥着冲过终点。感谢我们的C队伙伴,在终点前递上队旗,并记录下那至今仍令人激动不已的一刻。晚上队友们特意为宗轩安排的生日宴和沙漠里从天而降的音乐生日蛋糕,则是另外一个 once alifetime故事。

4.最后一天的终极之战,胜利后的喜悦和忘乎所以自不待言,部分照片仅限队内交流。对我来说,最值得骄傲的记忆不是在终点前100米突然发力,超过前面的所有外校选手,而是到达终点后和强哥返回迎接队友,鼓励大家做最后的拼搏。那短短的2公里路程让我再一次感受到集体运动的魅力,理解了每个人的成绩都是所有27位队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样的集体中,每个人的骄傲都会被放大27倍,每一份喜悦都会被27个人分享,每一滴汗水和泪水都会融入27份生命的记忆。

以上的抒情用尽了我高中作文积攒下的所有功力。感谢你们,我亲爱的沙友,让我成为你们中的一员,让曾经年轻过的我再次年轻。

——杨澄宇

2019年5月12日写于京师大厦

亚沙前&亚沙后

特别致谢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石油“益师计划”项目

金牌赞助商:跑能、百淬

指定教练团队:北京市马拉松协会、V越野、心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