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巴西那年,在巴西利亚去马瑙斯航机上认识了邻座李先生,他竟然是笔者的老乡,就职于上海一家著名的地板企业,这次奉命来巴西筹建地板加工厂。我问为何在巴西建厂?李先生告诉我,近年地板销量增长,为了扩展原料供应,公司在亚马逊河流域买了100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并取得了永久砍伐权,目前每月计有500个集装箱木材运往国内。李先生说,老板自从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就有了浓重的亚马逊心结,他把已买的这片原始森林视为人类共同的财富,不仅用它开创一番事业,更要好好保护它。
与李先生闲聊,时间过得很快,航机已经在这块神秘土地上空盘旋,我从舷窗向下探望,马瑙斯被大片森林包围,猛然一条飘带忽明忽暗蜿蜒缭绕在丛林间,映入眼帘的就是亚马逊河。亚马逊河挟着溶雪和有机物在巴西境内造成大片的冲积平原,正是这块肥沃的土地,养育了400万原住民。
亚马逊丛林拥有8亿立方米木材储量,这里还是橡胶树的故乡,1844年硬胶轮胎发明后,橡胶价格一路攀升,无数人慕名来此采胶,马瑙斯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都市。橡胶商们致富后,生活无比奢侈,穿脏的衣服要送回里斯本洗熨,养的马不是喝法国香槟就是喝Vichy矿泉水,为了斗富还将50镑大钞卷作引子点燃雪茄。
畸形的财富并未能持续多久,1876年,英国人亨利在丛林中采集了7万颗橡胶树种子,用汽船偷运出港,在伦敦温室中培育出幼苗后,再移栽至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地。这些地方气候与巴西相似,却没有病虫害,很快成树产胶,价格却比巴西低得多。从此巴西橡胶业一蹶不振,马瑙斯又重新成为丛林边的小城市。
匆匆吃完午饭,我们出发去丛林探访。马瑙斯港建在黑河边,停泊着很多南美诸国驶来的内河船,这个巨大的浮动船坞是马瑙斯全盛时期用进口部件组装的,它能自动调节黑河30英尺潮差,无论大小船只均能在此停靠。
我们乘坐的小型游船吃水很浅,若想进入亚马逊腹地探险,要租用三层高的大游船,船上每层甲板都成排悬挂吊床,供游客一边休息一边观景,当地人叫它鸟笼舱船,很是传神。
游船离开码头不久即到达黑白两河汇合处,白河名索里摩斯河,因含有高度养分,水色较淡,而黑河两岸多为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大量枯枝败叶冲积水中,河水混浊黝黑。黑白两河相遇后,相偕并流了20公里,我们的游船在黑白分界中线行驶,船尾螺旋桨将两种不同颜色的河水搅混在一起,但不久又是泾渭分明,令人见了啧啧称奇。
马瑙斯附近水网如织,逆流而上,水道越来越窄,游船再也无法前行,只能换乘原本拖挂在船后的独木舟,独木舟靠悬挂在舷侧的马达推进,驾驶员是一位印第安土著,兼做向导。驶入丛林深处,到处是浓重的湿气,不断有水鸟飞起,河床很低,两岸树木半腰处有明显的水痕,看得出现在是枯水期,大汛期间曾淹没水中。丛林越来越茂密,两边树冠连结一起,阳光穿透缝隙洒落下来,河面上闪耀着点点金光。
河水越来越浅,船头不断劈开水面。有一条小鱼跃上舱板,有人伸手去抓,向导厉声喝止,原来这就是食人鱼。他说早年来此寻找金矿的欧洲人在小河里洗澡祛暑,因腿上有伤,引来大批食人鱼,瞬间河水染红一片,等同伴过来援救时,河面上仅漂浮着一缕头发。
好不容易找到一块可以登陆的地方,向导让大家坐稳。引擎轰鸣着将独木舟冲上河滩,我们排着队从船头依次跳下,脚下并没有半点淤泥,而是厚厚的树叶。向导吩咐我们扎紧裤腿袖口,他背着砍刀在前面带路,每当有粗壮植物挡路,那把砍刀就有了用武之地。
大树遮天蔽日,地上满是绊脚的树根,有的灌木叶子像刀片一样锋利,有些杂草长满毛刺,碰上了又痒又痛,每行走一步都非常困难。越往前走光线越来越暗,很快便伸手不见五指,向导让大家索性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亚马逊的黑暗。昏暗幽静的丛林只能听到大家的脚步声,人生很少有如此安静的时刻,偶尔远处传来一阵野兽低沉的吼声,让人听了心悸不已,向导听从大家的建议带着我们打道回府。
回撤路上向导用砍刀敲击树干,许多蚂蚁从巢穴中蜂拥而出,向导取一些在臂膀上碾碎,顿时散发出一股香味,原来这种蚂蚁是土著制作香水的原料。但是亚马逊河流域有几千种蚂蚁,很多蚂蚁非常凶猛,如果被咬了,人会感到头昏,如同时被多只蜇咬,就会有生命危险;还有一种食肉蚂蚁,几分钟就可将动物化为一副骨架,大家听说后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返程的脚步。
陪同费尔南多小姐说,大自然吸引人们接近她,然而她不喜欢人们靠得太近,亚马逊丛林一直被探险家称为“绿色地狱”,怀着功利目的来此的人,结局都不太好。
1927年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在亚马逊河流域买了60万公顷土地种植橡胶,制造轮胎,出于经济利益,福特不顾自然规律,密植橡胶树,结果致生叶锈菌而不能产胶,总计损失了8000万美元。40年后,另一位美国富翁路德维格投资10亿美元,在这里买下一大片森林,筹建木材加工厂和造纸厂,盖厂房、造电站、铺铁路,毁坏了大量原始森林。大自然很快开始报复:树苗枯死,洪水冲毁公路,蚂蚁搬走所有粮食,工人患上了疟疾和脑膜炎。无奈的路德维格只能以低价将企业转卖给当地人经营。
笔者曾问来巴西开发木材资源的李先生,有否有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规划?李先生告诉我,一般人都以为砍伐森林会破坏生态环境,其实森林是一种再生资源,树木老了会腐朽死亡,密度高了还会发生病虫、自燃等灾害,关键要禁止乱砍滥伐。他们企业买下原始森林后,租用卫星进行遥感测量,为每一棵树建立包括树种、年龄等信息的档案;把1000平方公里森林分成25块,每年按树种、品质、直径有计划地轮流砍伐,砍伐后马上补偿种植新树,保证当年就有幼树生长,使25年后被砍伐地仍然是一片参天大树;他们还向当地政府和印第安部落郑重承诺,决不砍伐位于水土流失多发地、动物赖以生存以及依靠鸟类传播种子的树木。
世界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去境外投资。企业在争取良好效益的同时,应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尽快融入当地社会,获得民众的接纳,要实施本土化经营,按照当地经营规矩、模式运作,尽可能多地使用当地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优势;其次,要想着回报社会,为当地民众多做好事善事,不能因文化背景不同把自己封闭起来,长期做一个外人,让人觉得中国人来此只是为了赚钱。
笔者以为,中国企业尝试走出去时,李先生他们的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不考虑眼前利益,维护人类长远利益。
想要获得更多干货?那就关注《焦点视界》微信公众号(focusvision)吧!
(本文首发于《焦点视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