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就当了爷爷
题记:2019年春节期间,父母总是在催着妹妹找对象。妹妹年龄三十五岁,在北京工作,因各种原因单身至今。父母每次见到妹妹都是唉声叹气,说是在农村生活时抬不起头来,跟街坊邻居聊天都战战兢兢不好意思,生怕人家问起妹妹的终身大事。看着父母花白的头发,我也替妹妹着急,也常常跟父母讲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但更体谅他们在农村生活的处境。鉴于此,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写了这篇反映农村和城市不同婚育理念的文章。
一
2019年的春节,小伟带着女儿回到了家乡,那个地处中部平原的农村。自从女儿出生后,小伟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在春节期间回老家了。说起原因,一是农村没有暖气,冬天特别寒冷,屋里屋外一个温度,带孩子回去的话怕孩子受不了;二是春节期间把农村的父母接到北京来一起过年也是挺温馨的一件事。因此,除了每年国庆节期间偶尔回一次老家,小伟已经有五年春节没有回家乡了。今年春节,考虑到女儿快六岁了,再加上北京的春节冷冷清清也着实没啥意思,于是小伟就带着女儿回到了老家。
得知小伟回来了,初中同学小庆便邀请小伟参加他家于大年初六举行的酒席,当地俗称“吃面”。所谓“吃面”,就是吃席面,当地习俗是当一个婴儿出生后十几天左右,就会邀请亲戚好友和娘家人来家里吃席面,来的人除了需要随个份子钱,还可以在主人家里大吃一顿,跟城市里的满月酒席类似。老同学喜迎添丁,小伟自然欣喜前去。
席面很热闹,酒席很丰盛。看着老同学热情接待每一位客人,虽然人到中年,但身板硬朗,精神奕奕,眼里满含着快乐和满足。待大家坐在一起喝酒时,小伟端起酒杯对小庆说:
“老同学,恭喜你,真有你的,都四十了,这是三胎还是四胎啊?”
小庆跟小伟碰了下酒杯,压低声音说:
“小伟,别胡说啊,这是我儿子的儿子,是我的孙子啊。”
“什么?什么?孙子?” 小伟吃惊的合不拢口。
小庆喝了一口酒,放下酒杯,跟小伟攀谈起来:
“嗯,是我孙子。这是我儿子的第一个孩子,年前腊月二十四出生的,我这是当了爷爷啦。呵呵,时间过得真快,我都还没心理准备呢。”
二
原来,小庆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了。按农村的习惯,年满十八岁就可以结婚生子,虽然没有到法定结婚年龄,但农村自有很多应对方法:或者暂时只办结婚典礼,不领结婚证,等到了法定年龄再去领证;或者托人修改户口本的年龄,将年龄改到符合法定结婚年龄就可以光明正大领证结婚了。特别是修改户口本的年龄,从小伟小时候开始就是非常常见的事,与城市里的人渴望年龄小不同,农村里都是将孩子年龄往大了改,好似揠苗助长一般,等到孩子户口本上的年龄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便赶紧结婚生子,从而了却一件人生大事;因此,村里人的年龄没几个是正确的,但真正的生辰日期则会铭刻在每人的心头伴随一生。
千百年来,在农村生活的一代代人都是这般过来的,二十岁左右结婚生子,孩子到了二十岁左右再结婚生子,无怪乎四十岁左右就当了爷爷呢!
小伟再敬了小庆一杯酒,就说到了孩子的事,小庆看了眼忙碌的儿子说道:
“我儿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也没啥正式工作,农村娃嘛,终归还是要回归农村的。这不两年前通过媒人介绍结了婚,年前就给生了个大胖孙子。儿子成家了,孙子也生了,我这一辈子的大事差不多就忙完了,接下来该享清福啦。”
小伟看着老同学农村特有的黝黑脸庞,心里多少有些羡慕他。反观自己,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然后买房结婚,再然后生儿育女,目前大女儿不满六岁,二女儿不满一岁,二孩的年龄跟他的孙子年龄差不多,真是令人嘘唏。也许看到小伟若有所思,小庆马上敬了他一杯酒:
“不过我还是羡慕老同学你啊,在大城市工作,有事业有体面。你算是永远走出了土疙瘩的农村了,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用握锄把子,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啦。”接下来小伟和小庆觥筹交错,喝的昏天暗地,大家互诉心声,说了很多知心话。
三
告别了老同学,小伟回家躺在床上,想着远在北京的二女儿。二女儿不满一岁,和小庆的孙子同龄,从传承来看,目前小伟和小庆整整差了一代人;如果双方未来依然这般发展,以后子孙们差的辈分也会越来越多。目前看来,农村的每代人年龄相隔二十岁左右,生育率每对夫妇至少都是两个孩子及以上,一派人丁兴旺的热闹景象;而城市里的每代人年龄相隔三十岁左右,生育率每对夫妇基本不会超过两个孩子,显得有些后继无力。这样一比较,城市的生育率要大大低于农村的生育率,未来的世界依然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吧;不过,随着未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许这种状况会逐渐得到改变。然而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将不会有啥变化,毕竟这是目前典型农村和典型城市之间的有中国特色的典型差别。
小伟老家所在的农村,京港澳高速和京港高铁从附近呼啸而过,交通便利;发展也很迅速,互联网已经普及,各种现代化信息也很及时;家家户户大部分都有了小汽车,造成村里不宽的主干道上常常发生交通拥堵;只是村里的路不好,这其实是源于几年前村里本想统一规划盖房子,但后来没有推行开来,于是人们便胡乱盖房了,旧有的老房子和按规划盖的新房子犬牙交错,村里的路歪歪扭扭,一到下雨天,道路非常泥泞,路也不宽,勉强能通行一辆小汽车,还得凭高超的驾驶技术才能避免剐蹭。总之,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村里现在的发展不能说是达到了城镇的水平,但也没有与世隔绝,除了物质条件还差点,各种信息却也是与外部世界同步共享。
四
然而,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现在,农村固有的那种传统习俗仍然一成不变。年满十八岁就成年了,如果没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接下来就要结婚解决人生大事,假如二十四五岁还没结婚是会被人看不起的,整个家庭在农村都会抬不起头来,村里的人还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结婚了就要马上生孩子,这是延续香火的大事,生一个还不够,至少要生两个以上,即使在计划生育严厉的年代,家家户户都是至少两个孩子,甚至家里孩子越多越神气,至少打架评理时人多为胜;等孩子成年后,再重复父辈的足迹,早结婚早生孩子,在四十岁左右就急急当了爷爷,在六十岁左右就匆匆有了重孙,真正做到了四世同堂,一辈接一辈,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即使有个别不听“老人言”的人,也会被嗤之以“离经叛道”的罪过,除了接受长辈们的谆谆教诲,更有甚者会被扫地出门:村里有个年近四十岁的女子,因年轻时候被父母拆散恋人,后来便不再急着结婚,有时工作之余回父母家探亲,竟被父母拒之门外,说丢死人了,以后别回来了;还有个三十岁的男子,由于家里贫穷盖不起新房,连媒人都不上门说亲,最后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帮助下勉强讨了一个从外地流落过来的离异残疾妇女,也算跌跌撞撞挤进了传统的人生轨道;小伟还有一个小学女同学,在上海工作,一直单身,父母每次在村里走路都低着头,感觉别人都在戳着脊梁骨数落他们,母亲由于经受不住流言蜚语而变得神经兮兮……在这个貌似现代化的农村,根儿里还是千百年来的那种传统习俗在左右着每个人的生活,除非你成功逃离了这里;其实,即使你自己成功逃离了这里,如果没有按预定时间计划步入传统的人生轨道,也还要面临着滞留在农村的老父老母的精神压力。
五
农村之所以这样,无外乎生活方式的亲密罢了。一个村子,每家每户一个院子,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所有的人互相都是邻居,谁家有啥芝麻大小的琐事都心知肚明,平时谈论最多的莫过于吃喝拉撒睡,最关心的也是身边发生的事,像谁家生娃了,谁家夫妻矛盾打架了,谁家的猫狗生了,谁家的车颜色不好看了等等,因此在农村想当剩男剩女很困难,周围所有人的压力就是最好的催婚催生剂。
相比农村,城市里则没有这么多烦心事,无外乎城市里的生活方式比较疏远而已。城市里即使大家同住一栋楼,很可能住了十多年都不知道隔壁邻居姓甚名谁,更别说一个小区千百户人家,真正相知相交的肯定少之又少,在城市里,大家匆匆的来,匆匆的去,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根本没时间去关心别人的情况。因此,在城市里,即使你年龄再大,你爱咋地就咋地,没人管你;即使你选择丁克,抑或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没人注意你;即使你难受哭爹喊娘,回应你的也只是冰冷的墙壁。在这里,你很自由,可以按自己的心愿生活;在这里,你也很孤独,如独行侠一般孑然无依。
而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这都不过是各自世界的一种生活理念,无谓是非对错,习惯就好。生活在农村,就四十岁当上爷爷,享受天伦之乐;生活在城市,就四十岁继续奋斗,追逐人生梦想。但我们依然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农村的生活理念和城市的生活理念能相互交融,互相借鉴:农村不止有早婚早育,也能追逐人生梦想,奋斗出一番新天地;城市不止有加班加点,也能放慢生活节拍,悉心享受天伦之乐。
----非莫斯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