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一线”城市被频频提及,也越来越受高校毕业生的青睐。《第一财经周刊》于2013年首次提出“新一线城市”概念,它依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每年评出15座“新一线”城市。关于“新一线”城市,有哪些不错的高校及其就业情况如何,英才君今天为大家详细解读。
2019年“新一线”城市包括哪些?
2019年评出的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
“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在何处?
众所周知,北上广深虽然有让人眼红的就业机会和各种资源,但是也有诸多“弊端”,例如考研难度、生活压力均比较大,这也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人口众多、房价偏高等原因有关,高学历名校毕业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人才过剩。因此,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逃离北上广深,回家乡或者前往“新一线”城市就业。
据麦可思数据显示,近几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在毕业三年后这一比例不断得到提升。
可以看到,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2%上升到了2018届的26%,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5%下降到了2018届的21%。
除此之外,还有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2%上升到了2015届的25%,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5%下降到2015届的24%。
判定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统计外省大学生在这个城市的就业比。麦可思数据显示,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从2014届的28%上升到了2018届的37%,可见“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在不断攀升。(注:外省籍毕业生指家乡所在省份与就业城市所在省份不同的大学毕业生。)
“新一线”城市高校排名实力如何?
既然“新一线”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上升,那么这些城市的高校对考生志愿填报来说就极具参考价值,如果能从这些城市的知名高校毕业那么在当地就业时被认可的程度也会更高,对此英才君为考生整理了“新一线”城市的高校排名,供家长和考生参考。
据《201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校友会版)》报告显示,在校友会2019中国各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中,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位列2019中国新一线城市最好大学排名前3强。“新一线”城市高校排名如下:
“新一线”城市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新一线”城市发展,人们也开始关注到这些城市工作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据麦可思数据显示,虽然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如在“北上广深”的毕业生,但正在持续提升中。
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的月收入(5117元)比2017届(4659元)增长了458元,比2016届(4217元)增长了900元。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为68%,与2017届(68%)持平,比2016届(66%)高2个百分点。
需指出的是,虽然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略低于一线城市(71%),但从近五届本科毕业生数据来看差值在缩小。
从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各主要城市的就业满意度来看,就业满意度排名第一的“新一线”城市杭州与北京的就业满意度相差不是太多。
就业满意度一定程度上是毕业生是否喜欢并留在一所城市长期发展的指标,不过麦可思数据显示,近四成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离开“北上广深”去了“新一线”城市,且这种比例成上升趋势,然而本科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三年后离开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新一线”城市为了加速自身发展,吸引人才,给予高校大学毕业生很优厚的人才政策、甚至还有补贴。英才君认为如果本科毕业生能在这些城市读研并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不仅可以毕业后在本地就业,衣食无忧而且还能拿到补贴,不会比一线城市差太多,相比于在北上广深的就业人员生活质量也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