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荣成市着力于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所)打造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精神家园和红色殿堂,研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组建市镇村三级和34支专家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按照“专家团队精准服务、城区专业团队下沉服务、镇村团队自我服务”的思路,以云平台为载体,以项目化为引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心设计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活动项目,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项目库,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建设,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以前村子里的表演多是歌舞,形式单一。现在就很不同了,有各种不同风格的表演,我们都很喜欢。”近日,港湾街道山海湾小镇的居民老李提起连日来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赞不绝口。
今年来,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着眼于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港湾街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汇演活动,受到辖区居民的欢迎和称赞。随着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区也增添了新魅力,呈现出新气象。
“精气神”足起来
港湾街道各个社区都有数量不等的锣鼓队、文艺队、舞蹈队等,成员都是社区居民,每逢节日庆典与社区文艺汇演之时,他们总会出来秀一段。
社区里的模特队
“社区一开展文化活动,大家都叫好。” 每当映红山社区搞活动时,李大姨和文艺队的姐妹们抽空排练自编自导的小节目,交谊舞是她们的首选。她说,自从第一次观看了山海湾社区夏日文化汇演之后,她便决心重拾丢下多年的歌舞爱好,现在,社区还搞起了交谊舞培训,她已经学会了多支舞蹈,国庆期间还代表社区参加了街道在石岛公园举办的交谊舞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社区交谊舞队参加街道举办的交谊舞大赛
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居民们在表演的同时还把垃圾分类、依法打击违法上访、扫黑除恶、防范金融诈骗等政策传递出去。
思想“活”起来
每个周末的早晨,解艳秀都会早早地来到位于渔人码头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中的石岛城市书房,她先是打扫书房卫生,然后开始整理图书,同时为读者们进行服务,这是自去年石岛城市书房成立来,她日日重复的“规定动作”。随着城市书房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里的“书虫”也越来越多。“看着大家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满意的书籍,我也感觉很幸福!”
志愿者在书房整理图书
“百年花村”车脚河的初立娥大姨最近也成了书房的常客,经常在这里翻阅花卉养殖和花卉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书籍。结合自己多年的养花经验,她自制的产品受到很多游客的喜欢。如今的初立娥也越来越潮,开通直播远程“指导”顾客种植花卉,成为石岛知名“网红”。
正在直播的初立娥
文明新风“火”起来
每天早上,玄镇社区居民刘大姐都会按时来社区新建的垃圾分类房投放垃圾。
“每次投放的时候都有志愿者在监督,分好了还奖励征信分,这个垃圾分类房建成了有大半年了,我们大家都养成了按分类标准每天定时投放垃圾的好习惯,特别好!”
玄镇社区志愿者督导居民自主投放垃圾
文化为乡村“提神”,乡村也为留住文化而努力。依托今年荣成市搭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街道及各社区通过云平台点“菜单”,邀请市级志愿服务队来为居民们服务,大家的积极性都特别高。现在,走在港湾的辖区里随时都可以看到穿着“蒲公英”马甲的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
“这么丰富的志愿活动,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每天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还有这么多的活动能参加,可幸福了。”大鱼岛村村民刘强说。
一次次志愿服务、一场场文艺汇演让港湾的年轻人更喜欢回家了,每天晚上,居民们或切磋球技,或排练舞蹈,和谐之风就在文化活动的欢声笑语中吹拂开来。
志愿服务之风吹遍港湾每个角落
今年荣成市围绕推动乡村振兴,实施了“四清”工程。在港湾街道,以炮台东社区为例,在“四清”工程中,社区依托信用奖惩体系,居民们都自觉参与到“四清”整治当中。“不为别的,就是想挣得那份荣誉。”社区居民老张说。
现在的港湾街道,
不仅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
邻里居民之间也都亲如一家,
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
逐渐树立和培育,
焕发出精致港城新气象。
--- END ---
根据港湾街道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