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点,我在床上差点被活活掐死:过年,千万别乱晒图

2020-01-17     识用

作者:唐一(富书主笔)

来源:富书(ID:kolfrc)

在别人眼里,喜欢暴露信息的你就是在网上裸奔。

前阵子有一个报道:湖北襄阳市发生了一起入室抢劫事件,受害者李女士在自己家里差点被人活活掐死。

当时,李女士正在二楼睡觉,听到楼下有动静,她走到楼下查看,小偷居然冲过来,狠狠掐住她的脖子。

李女士拼命挣扎,趁对方不注意逃回房间,立刻报警,小偷落荒而逃,但警方很快就把他抓捕归案。

调查之后发现,这犯罪嫌疑人张某,居然是李女士的微信好友!

原来,张某平时游手好闲,有多起盗窃前科,他之前加了李女士的微信,因为李女士是做微商生意,经常在朋友圈晒单炫富,他萌生了从李女士身上“搞点钱”的念头。

通过李女士的朋友圈,他发现了李女士的不少信息:

李女士的家庭住址;

李女士的家庭情况:老公长期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两个读幼儿园的小孩;

李女士的作息:她每晚都会在10点左右上床睡觉,因此张某选择在晚上10点半开始作案。

图片来自公众号【湖北经视】

通过朋友圈,别人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得到你的所有基本信息。

我们常说,不少人通过你的朋友圈关注着你的动态,默默地关心你,这固然很暖心,但细思极恐的是,也有一些图谋不轨的人,正在透过你的朋友圈,收集着你的信息,谋划对你不利的事情!

春节假期,又到了不少人发朋友圈的高峰期,不少人喜欢在朋友圈上晒假期生活、晒家人、晒自拍。

殊不知,这些信息往往隐藏着个人的隐私,如果别有用心的人看到,很有可能危急自身和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过年时别再乱发朋友圈了!

微博红人、知名网络写手和菜头早在2012就告诫大家“晒娃有风险”

当时,微博正红火,不少父母都把微博当成自家孩子的成长记录仪,事无大小,只要和孩子有关,都要发在微博上。

和菜头非常担心,就编了一条段子,从安全的角度说明为啥不要乱晒娃:

“你是怎样把孩子从幼儿园骗走的呢? ”记者采访被捕的人贩子。

“没什么的”,人贩子抬起头憨厚地笑着回答:“我每天都看他父母的微博,对这娃太熟了。”

这条微博一出,某位女性网友指责和菜头是在危言耸听,和菜头一怒之下,跑到这个女网友的微博中,翻了翻她的700多条内容,做了一份分析报告。

在这份分析报告中,和菜头——

1、锁定了她所在的城市;

2、锁定了她的家和工作单位的位置;

3、知道了孩子的真实姓名,生日;

4、锁定了她孩子常去的游乐园和商场位置;

5、分析出了她的家庭结构,经济情况;

6、分析出了他们家的行为习惯,包括老公多久出一次差,她多久去一次父母家,她带着孩子一般走什么线路,每天大概什么时间去哪里。

分析报告一出,这位女网友立刻把所有微博都删掉,和菜头也删了这份报告。

这次事件被和菜头称之为“行为艺术”,不少人开始意识到,社交媒体的兴起,给予了大家记录生活的平台,但也为坏人作恶提供了方便。

7年过去了,人们晒娃的工具,从微博变成了微信,但人们晒娃的热情从来没有减弱半分。而和菜头当年编造的段子,却逐渐成为现实,并越来越普遍。

2016年,浙江龙游县的杨女士带着4岁的小孙女去跳广场舞,她跳舞,小孙女在旁边看着。

小孙女有点无聊,就在旁边溜达,一个年约40岁的陌生女子问孙子是不是叫某某某,孙女听了有点相信对方。

陌生女子又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在那边超市,我正好碰到你,要不要带你去妈妈那里?

小孙女有点犹豫,对方又晒出了自己手机里小女孩的照片,说你妈妈给我发过你的照片。

眼看着小孙女就要被带走,杨女士的舞伴刚好路过,看到小姑娘和一个陌生女人在一起,上来盘问,那陌生女子见无法得逞就离开了。

后来,杨女士的儿媳妇分析,陌生女子一定是通过她的朋友圈知道小女孩的信息,因为她经常在网上晒女儿的照片、去过哪里、在哪里吃饭。

经过这次教训,这位妈妈立刻在微博、微信删掉了所有和女儿相关的内容。

这条新闻不是特例,在网上随便一搜,都有类似的新闻:

石家庄郭女士经常在朋友圈发女儿的照片、视频,有个陌生女子趁她不留意,和她女儿接触,说出了她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差点将她女儿拐走;

福州某网友,经常在社交媒体晒孩子的照片,人贩子把孩子的照片打印出来放在钱包里,冒充孩子的舅舅来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幸亏幼儿园保安够机警,孩子才没被人贩子接走;

杭州市民李女士,曾在社交媒体发过孩子的班级信息,被附近的小混混张某看到,张某到学校把孩子骗走,并向李女士勒索10万元。

你永远不知道,你发出来的朋友圈、微博,会被什么人看到;你更不可能知道,这些人会拿着这些信息,做什么不利于你的事情。

林同学是一个漂亮的女大学生,经常会在朋友圈发自拍,有天她收到朋友发过来的一张照片,照片是一个商业机构的广告,林同学的私人照片就在上面。

林同学赶紧上网搜索,发现自己发在朋友圈的自拍照,出现在各种整容、医美机构中,但林同学压根没去过这些场合,更没和他们签订任何广告合同。

此时,林同学才知道,自己发在朋友圈的自拍照被盗用了。

在网络上输入“朋友圈生活照”的关键词,发现有不少网页和贴吧,都在兜售“美女朋友圈生活照”,“3000张照片,172个视频”,只需要5块钱。

有记者假扮买家联系了其中的商家,商家透露,自己出售的照片,男的有7套,女的有110多套可以选,甚至还能订制配音和变声器。

这些信息,就被用在广告甚至色情诈骗上,原本只是想分享自己的美丽,殊不知却成为别人诈骗的工具。

美丽无罪,爱晒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没有警惕意识,就可能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答:微信朋友圈信息泄露有多恐怖

有网友专门做了一个实验,使用微信摇一摇功能,加了1800公里之外的一位陌生女性为好友,然后只花了半小时,就知道了她的真实姓名、相貌、车子款式和车牌号、女儿幼儿园的地址等信息。

最后,这网友还加了一句:只要我有足够的动机,三天之内看到她本人是很简单的事情。

幸好,大家对于信息泄露,已有一定的警觉,开始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根据微信公开课的数据,现在已经有1亿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但这并不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掉以轻心。

春节假期,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不少人还是会乐于晒出自己的生活,这样即便有“朋友圈三天可见”,还是会被不法之徒盯上。

在网络时代,你暴露得越多,在别人眼中,你就是在裸奔。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在网络时代对自身安全的重视。

毕竟,你也不能确定,在屏幕的那头,是高兴地欣赏你的生活的朋友,还是狞笑着在盘算如何从你身上谋利益的不法之徒。

我们当然希望,我们每一个微信好友,都是我们真正的“好友”,但这谁又能保证呢?

当然,我不是在散播恐慌情绪,让大家不要发朋友圈,只是想提醒大家,特别是各位父母,一定要安全使用手机软件。

对此,我有7点建议:

1、关闭可能泄露隐私的功能

点开手机微信,在微信“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里,关闭“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功能;

如果你使用的是苹果手机,可点击“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关闭该选项,因为这个选项会显示你经常去的地方。

2、对朋友圈加密

在微信“设置——隐私”里,将“加我为朋友时需要验证”设为开启,这样一来,就不怕被陌生人随意加为好友;

在微信“设置——隐私”里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功能,毕竟即便是10张照片,别人也能从中看到不少关键信息,还是要保护好;

对同事、家人、好友进行分组,不要怕麻烦,这样你就可以分组分享自己的朋友圈。和自己信得过的人分享生活,才能安心。

3、删除不认识的好友

定期整理微信好友列表,如果有一些人不知道怎么加回来,加回来之后又从来没说过话,那就把他们删掉吧,这样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4、旧手机不要乱扔

更换手机而泄露隐私的案例太多了!不要以为恢复出厂设置就能安枕无忧,骗子一样能恢复数据。

如果要清理旧手机,专家建议先用大量电影装满手机内存,格式化,重复几次,原有数据很难被恢复。

5、不要在朋友圈晒位置

春节期间,很多朋友都会回老家,不少人都会在朋友圈晒出自家的位置和照片,这样非常泄露隐私。

如果坏人想对你进行诈骗,说出了你老家在什么位置,成功率会大大飙升。

而且,出去旅游,也不要发布自己的位置和行程,这样坏人知道你不在家,可以从容去你家盗窃。

6、不要晒身份证、车票、登机牌等关键信息

这些凭证,都含有大量个人信息,如果真的要发布,一定要打上二维码。

7、不要晒老人和孩子的照片

孩子和老人的照片都不要乱发,孩子怕他被拐走,老人则担心他被骗。如果实在要发布,可以用可爱的贴纸打上马赛克。

或许有人会说:玩微信就是交朋友,这样想尽办法遮遮掩掩,会不会伤了朋友的心?

其实,并不是我们狠心,想把自己的朋友拒之门外,而是担心自己和家人被盯上,某一天被入室抢劫、孩子被拐、老人被骗,这些都有可能。

为了我们所爱的人,我们只能做出选择,真正关爱我们的朋友,一定会理解我们的做法。

毕竟,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家人的安全更重要,祝大家都能过一个幸福美满的春节!

作者简介:唐一,富书主笔,90后职场老司机,专注于个人成长和职场心得,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过千万,立志为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现居广州,知乎@唐一,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书(ID:kolfrc),转载联系授权fushujr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nhxwG8B3uTiws8K0X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