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想说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9-08-14     丁明念响

2019年是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号称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以一部《流浪地球》开启了,个人对这部电影的定义是现象级的作品,因为这里面包含中观众许多年的期待,期待有一部可以比肩美国大片的硬科幻国产电影,《流浪地球》虽然有些欠缺,从整体观感到制作都做到了,因此科幻元年以此电影开启。​

电影界信心满满,观众依旧信心满满的期待下一步硬科幻电影的到来。所以当《上海堡垒》打着硬科幻的旗号,号称要继续科幻电影的余威,再创光辉的时候,对于善良的中国观众来说,还是有所期待的,毕竟从观者来说,总是希望好作品越多越好,这不是同谁竞争的问题,而是总体观影的需求,正如许多导演一直说的,我最好的一部电影就是下一部,所以这种期待配合着官宣一时风光无限。

好故事到底有哪些元素

电影就是讲述一个好故事,这是电影的前提,若是放弃了这个前提,那么电影注定要以失败来收场。

好莱坞第一编剧罗伯特·麦基在他那本畅销书《故事》中说道:从瞬间到永恒,从方寸到寰宇,每一个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书般的可能性。大师的标志就是仅仅从中选出几个瞬间,却能向我们展示其整个人生。

当然这几个瞬间并不是东一捞西一捞拼凑之下就可以完成的,在书中也讲述了一个故事的经典设计范式,在这种范式中可以看到一种逻辑自洽及因果循环的体系结构。

《上海堡垒》改编的同名小说只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小故事,并不是完全如同《三体》一样的科幻小说,在许多科幻小说中,读者会发现爱情多数并不是主线,而只是科幻框架中的一条支线或是催化剂罢了。

对于科幻题材的电影,就算是五毛钱的特效也得想好了整个科幻体系的架构,毕竟未来和现在可是两条线,里面的各种细节的打造是需要用心的。

到现在《星球大战》系列还无法被超越,第一部作品《星球大战4:新希望》出品于1977年,那种原力和科幻的结合到现在看来依旧科幻气息浓厚,还没有被目前的科技所超越,从心理上观众就会对此十分认同,这才是科幻电影应该有的气息。

《上海堡垒》中的科技体系在大的方向上面并没有多大问题,外星战舰看上去也如同独立日中的那么拉风,但是在细节方面却有待提高,人类能够造出上海大炮,而其他的装备完全是乡下水平,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影片中并没有完整的隐含的科技体系范式,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电影就是一场游戏,设计游戏平衡时,对于各种武器都会有参数和伤害值,什么情况下能够被摧毁,什么情况下会被其他武器碾压都应该有所设定,那种抗日神剧手撕鬼子的传说那是神话了,不是人类的范畴了。

电影述求是什么

一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什么?那么宣传的时候应该以此为出发点,而不是要抓住某些热点大做文章,曾经一部《爱情公寓》的电影打着爱情的旗号,玩着过往的情怀,结果不是谈情说爱,而是去盗墓了,没有了爱情的电影还能叫爱情公寓吗,结果是豆瓣上华丽丽被评上了3.1分,这是对于错误宣传导致期望过高,失望之下给予的惩罚。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借鉴,若没有学会借鉴,同样历史也会有惊人的相似性。

这一次《上海堡垒》宣传的卖点则是科幻电影,是打着要延续《流浪地球》的大旗往下走的情怀,但是当观众真正走入电影院时,却发现原来只是一部爱情片,说好的科幻呢?

期望越高,失望就会越大,当观众们说《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一扇门,而《上海堡垒》却把这扇好不容易打开的门给关上了,这样的帽子扣下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上海堡垒》完全没有科幻元素,而是其中的科幻和故事并不能足以支撑国产硬科幻的大旗了。

若是此片从一开始打着爱情的旗帜,里面的爱情火花来得再猛烈和自洽些,然后再加上科幻末日的感觉,也许观众们的反应不会如此强烈,更不会有那么多人在豆瓣上给出一星的评判,毕竟看着爱情片,还收获了点科幻的感觉,算是有点小惊喜,而这原本应该有的惊喜却变成了对科幻的惊吓。

《上海堡垒》总制作成本为3.6亿,若想不亏本,一般按三部票房计算应该是10.8亿才成,曾经有人预测此片的票房怎么得和《流浪地球》的46.5亿相比美丽。

然而这部被批评“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故事”,在科幻上没有加分,故事情节是逻辑性不强,而粉丝们的加持却变成了一场闹剧,更有锁场的嫌疑。最终变成了自身的滑铁卢。

院线的反应更在情理之中,所在当地一家影院已经看不到此片的预售,而《哪吒》的预售依旧是刷了长长的排片时间点,只能说市场不相信眼泪,市场相信的是观众的投票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mX3l2wBvvf6VcSZlj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