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 | 战“疫”动起来(四十三)

2020-03-24   中国妇女报

为了在特殊时期为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导,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微信栏目,通过战“疫”学起来、战“疫”动起来、战“疫“读起来、战“疫”写起来四个版块提供服务。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 战“疫”动起来(四十三)


这个春天,除了疫情,“家”成为了所有人的关键词。


中国儿童中心“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品牌特别推出“家·在一起”家庭亲子互动活动,用8个游戏活动,重新认识和感受你的家。今天推出第四期《窗外十分钟》,大家一起参与进来吧!


第四期

窗外十分钟


【适用年龄】

3-10岁


【材料工具】

小板凳,纸笔,手机或相机(拍照用)


【游戏说明】

  • 3-5岁组:

1. 家长和儿童一起,看一看家里一共有几扇窗户。比较每一处窗外的环境有什么不同,选择视野最好、外面环境最丰富的那个窗户作为观察对象。

2. 家长一定要全程陪伴儿童并做好看护,并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避免意外发生。

3. 在窗户前摆放好小板凳后,家长和儿童坐好,准备好纸笔做记录用。将手机中的计时器设定为10分钟,计时开始。

4. 家长做好观察线索地引导,帮助儿童学习如何观察。一个常见的线索是:全景-全景中最大的物体-比较大的物体-最小的物体-其他物体-聚焦感兴趣的物体。例如:窗外是小操场(那小操场里有什么?)--有亭子(亭子里有人么?)-没有人(你知道为什么没人吗?)--大家都不能出去玩(很棒!那操场还有什么?)还有健身器(有几个健身器材呀,数数看好不好?)--有3个。还有树(对,还有树!好像有很多种树啊,你看到了几种呀?)--有特别高的那个,绿色的(那个是松树,他的叶子没有掉,所以还是绿的呢。)--我看到小鸟了!(是啊,刚刚飞过去好几只呢,小鸟要正常出来觅食的。)

5. 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开发多个观察线索。如以颜色为线索:窗外有什么是蓝色的?(天空、骑车、广告牌、路牌等)有什么是绿色的?(灌木、松树、大门等)有什么是红色的?(标语、标识牌、汽车、行人衣服等)。如以动静为线索:有什么是能动的?(树枝、小鸟、汽车、行人等)有什么是不能动的?(房屋、亭子、水池、大门等)如以远近为线索,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进行观察和描述。

6. 在引导儿童观察的同时,请家长将儿童的观察所得,随时记下来。计时器提示时,观察结束。

7. 可以把家中的所有的窗户都做观察后,和儿童一起做比较,理解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设施、不同的功能,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同时,也有其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如不能在道路和车位上玩耍、不能在健身器上晾晒衣物等。


  • 6-10岁组:

1. 家长和儿童一起,看一看家里一共有几扇窗户。分辨一下窗户的朝向,选择视野最好、外面环境最丰富的那个窗户作为观察对象。

2. 家长一定要全程陪伴儿童并做好看护,并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避免意外发生。

3. 在窗户前摆放好小板凳后,家长和儿童坐好后约定,用10分钟观察窗外,将观察到的内容以文字、绘画、计数等方式写在纸上,期间不能说话、走动。将手机中的计时器设定为10分钟,计时开始。

4. 家长和儿童每人一套纸笔,开始观察、记录。不会写字的儿童可以画画。儿童在开始的2分钟内比较专注,之后注意力容易分散。家长不要斥责儿童,请以身作则,认真观察,孩子的注意力会受到您的影响而回归。最后的几分钟,孩子的情绪也容易波动,着急结束活动,也请您继续坚持,做好示范。

5. 计时器提示,观察结束。家长和儿童分别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家长避免评价和质疑儿童的观察,这会打击孩子的兴趣和信心。最好的方式,是家长做好自己的观察,给儿童树立榜样。家长的观察线索、表达方式、记录方式,都会引起儿童的关注和模仿。

6. 根据儿童平时的兴趣爱好,请儿童以绘画、诗歌、音乐、舞蹈等方式,把他的观察表现出来,并充分鼓励他。

7. 可以每天做一次观察,既是对宅家学习生活的调剂,也是很好的视觉和思维训练。


【建议】

1. 年龄小一些的儿童,长期宅家会带给他们一定的压力。陪他们换一个视角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利于舒缓他们的焦虑;看看户外的远处,有利用调节眼部肌肉;跟着家长的引导进行表达,有利于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观察中渗入疫情防控和生活常识,有利于社会性发展。家长要做到耐心陪伴、积极引导,一起完成任务,您会看到孩子的进步。

2. 年龄大一些的儿童,除面临宅家带来的压力,还有“停课不停学”的网课任务。引导他们关注外部;观察窗外,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减轻眼疲劳;给儿童营造一个安静的空间体验放松和专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帮助儿童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3. 家长一定要全程陪伴儿童并做好看护,并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避免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