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晒教师节奢侈品礼物引争议:爱显摆,是“心理强迫症”在作怪

2019-09-13     艾米儿育儿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 山西怀仁一位小学教师把自己送上了“热搜”,她别出心裁地在教师节当天拍照晒出大量的现金和奢侈品包等,并配文:

“校方领导的关怀,家长的问候,孩子们真诚的祝福,今天最大的收获,谢谢了!祝新红宇的每一位教职工节日快乐!”,随后该事件迅速引发了各方热议。

网友评论:什么样家庭的孩子,才配做你的学生啊?现在A货很多,老师您收到的不一定是正品哦!现在孩子书都读不起了,老师各种费用多的头痛......

虽然说,经过当地教育局调查,该女教师就是想“显摆”一下,其实七万现金系校方给老师发放的补助款;“名牌”皮包、围巾系自购高仿;五百元现金红包系校方补助红包;一圈红包系校方发放补助统一红包。

但是,这个事件后续发酵的影响和议论却一直没有停止,并且给教师队伍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实,像这个老师这样爱“显摆”的心理,在心理学上可以归纳为“心理强迫症”。

为什么有些人爱显摆?

心理学对爱“显摆”的深层次分析为:内心的一种潜在的不自信和自卑。

爱“显摆”的人,是因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又过强,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又想让别人感觉自己是最棒的,于是自己就会采用别的方式来突出本身的价值。

我们很多人周围都有一些爱显摆的人,并且大家对这种人一般比较反感又同情。

想必很多人还记得,今年上半年演员翟天临“涉学术不端事件”:1月31日,翟天临晒出了他的北京大学博士后录取通知书,本来是想“显摆”自己的高学历,谁曾想遭到网友深扒,最后被扒出含水量太大。因为翟天临个人,他就读的学校、导师、同学等等都被牵连其中,结果无法收场,他也只能发道歉信忏悔,不得不放弃好不容易通过各种努力挣来的“博士后”头衔。此事对他个人的人设,形象和演绎事业都造成了重创。

相反,在粉丝和网友深扒翟天临学术造假时,却发现,原来《武林外传》里吕秀才的扮演者喻恩泰,一向低调行事,却是货真价实的真博士,并且喻恩泰为人,钻研学术的思想境界令很多人赞叹不已!

“显摆”和低调的差别就在于,内心富有的程度不同和内在价值感的差异。

爱显摆是因为“心理强迫症”在作怪

01、什么是“心理强迫症”?

通常爱显摆的人,爱慕虚荣又不自信。希望通过向别人展现自己觉得优越的一面,来获取别人羡慕的目光,满足自己的自卑心理。

“心理强迫症”主要分为下面几种:

强迫观念: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如强迫疑虑,强迫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不安和痛苦,又无法摆脱。强迫情绪:出现某些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担心,会做出不道德行为或精神失常等。强迫意向: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内在驱使力,但不表现为行为,内心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强迫动作: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

爱显摆是上面“心理强迫症”的一种,主要是“强迫观念”,内心想要炫耀和显摆,如果不通过行动表现出来,会造成当事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有个朋友就很喜欢显摆,她买了新东西,不显摆下,她心理就不舒服,像心理搁着事没解决,比如她买了块新款手表,如果别人没有看到,她会在办公室转一圈,刻意露出手腕,让别人看她的手表,然后顺势给别人讲她买的过程和价格。

像这个朋友这样,她的这种“心理强迫症”如果不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内心的虚荣得不到满足,她就会感觉失落合焦虑。

02、什么样的人容易患上爱显摆的“心理强迫症”?

美国科学家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一定程度上,爱“显摆”的人,内心是自卑的,他炫耀什么,往往是因为缺少什么。他们在显摆自己,夸耀自己的过程中,能在大脑中激发出类似食物或金钱所带来的愉悦感。

该研究通过对人们脑部的扫描成像显示,在“显摆”的同时,隶属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系统的大脑区域的活动往往会突然增强。该系统与性、食物或金钱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存在关联。

从小爱显摆的人,长大后,会习惯性地将自己的价值寄予外界,自我内心的认可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对外在的很多事情特别敏感,使得自己容易受外部影响,喜怒无常。

如何让孩子从幼儿时期就避免这种爱“显摆”心理的产生?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一般爱显摆的人,他们的这种心理模式和强迫心理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心理模式。爱显摆的人,从儿童时期就表现为自我价值感较低,总想利用外在的一些物化的东西来向别人展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从小养成爱显摆的心理,家长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杜绝:

一、角色转换

一位妈妈说,她和孩子爸爸都是做事比较低调的人,但是她发现5岁的儿子最近特别喜欢显摆,买了新的文具盒,到了学校放桌子上唯恐别的同学看不到,甚至会专门拿着文具盒让班里的几个老师都看一遍,这个妈妈就很发愁,这么小就如此爱炫耀,爱显摆,该怎么办呢?

心理学专家建议,可以采用“角色转换法”:

第一步:家长先认可并同理孩子的想法:你这样做是想和别的小朋友分享你的东西是不是?

第二步:角色转换:“如果你的好朋友今天一直在你面前展示他的一个东西,并且这个东西是你一直想要的 ,你心理是什么感受?”

第三步:继续引导:“也许你觉得这样没什么,但是如果他一直说,但是还不让你玩,不让你摸,你心理舒服吗?”

第四步:引出结果:所以,我们给别人分享东西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适可而止。

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学会并理解这个道理,并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多关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内在价值

当一个孩子爱显摆的时候,孩子需要的是被关注,被看见、被欣赏、被认同。如果孩子体验到了这些,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就不会用物化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认同和欣赏。

作为家长也应该反思,我们欣赏我们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做的达到了我们内心的期望值,我们才欣赏,表扬他,还是我们欣赏孩子本身。

这两种的差别,是造成孩子自身价值感缺失与否的关键。如果孩子自身价值感缺失,他们自然而然就会不断向外寻求价值,他们就会用一些外在东西来获得价值感,用一些东西来证明自己,得到别人的重视。

所以,建议家长的注意力要从一些外在东西上转换过来,要关注孩子本身,不因为你做的好不好而爱你,而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欣赏、认同你,爱你。这样孩子自身的价值感得到满足,这种“显摆”,强迫自己向外寻求价值的情况会减少。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克服孩子自卑心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欣赏的眼光,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独有的长处和优势。

有一个6岁的小女孩就是,每次去上书法课都非常开心,喜欢和老师和同学们相处,但是只要一看到妈妈来接她,小女孩就变得紧张,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也变得不自信了。原来妈妈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怎么做妈妈都不满意,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怕妈妈,在妈妈面前也越来越不自信了。

所以说,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下面几点出发:

  • 家长多给孩子说“你一定能行,你是最棒的!”并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 要允许孩子犯错。不能孩子犯错了就揪着不放,然后孩子再遇到类似的错误,家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唠叨,让孩子因此变得越来越自卑。
  • 孩子做的好时,及时给与孩子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在不断鼓励和肯定中树立起来。
  • 尊重孩子,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孩子,并且使用一些伤人,侮辱性话语,伤害孩子的人格和尊严。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不喜欢与爱显摆的人相处,如果真是遇到爱显摆的人,可以采取尊重和冷处理的办法。

其实,爱“显摆”这种性格因素的产生,主要和家庭教育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有重大关系。

想要避免孩子从小出现这种性格特征,就从孩子幼儿时期开始关注,在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多给与孩子关爱与欣赏,让孩子成为一个内在价值感强,自尊,自信的人。

——感谢阅读——


欢迎关注@艾米儿育儿,我是两个“小书虫”的妈妈,在坚持研读育儿和教育心理学书籍中,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期待育儿路上与您一起分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jCHI24BMH2_cNUgzJr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