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世界级“头玩年”,
这种头胄从元代已传入中国,
距今已过了快800年。
盔犀鸟的头,简直美死了,
结果这种鸟就因为它们的头,
到如今真快死绝了。
用盔犀鸟头部制成的19世纪日本工艺品
(该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撰文:RACHAEL BALE
摄影:TIM LAMAN
盔犀鸟是 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目标,东南亚森林栖息地的减少,威胁着这种不同寻常的鸟类生存。如今这种鸟的保护级别从 “近危”陡升至 “极危”,跃升三级, 距离“野外绝灭”仅差一级。在所有发现盔犀鸟的国家,它们都受到国法的保护; 与此同时,印尼的偷猎活动却日益猖獗。
除了东南亚这片区域,
世界上再没有哪里拥有这样一种鸟了;
而正是在这片土地上,
盔犀鸟正在经受最猖獗屠杀。
盔犀鸟,身长达1米, 长着实心的头胄,脖颈无毛,尾羽长着条纹,叫声犹如鬼魅。
盔犀鸟的头胄,
也就是它 喙上面的盔状物,
与其他犀鸟的头胄有所不同,
由它雕刻出的工艺品美轮美奂,
在中国被称为“文玩鹤顶红 ”。
头胄也因此成了这个物种的“烈性毒药”,
他们脖子上那抹“文玩鹤顶红”,
正是它们全物种共同饮下的“鹤顶红”。
(※文玩鹤顶红:一般的鸟类头骨皆为中空,无法雕刻,而盔犀鸟的头胄部分为实心,且外红内黄,质地细腻,易于雕刻,比象牙还珍贵)
这些盔犀鸟头胄雕刻品被美国执法部门查没。盔犀鸟的头胄比象牙柔软,可以很容易地雕刻成珠子、小雕像和各种艺术场景。
我们一行人跟随泰国科学家皮莱·潘士威寻找盔犀鸟,她被人称作“盔犀鸟之母”,从 1978年以来一直致力研究并保护这种鸟。
它们号称活的“恐龙”,身长超过1米(不算中间几根半米长的尾羽),它落在了一个树瘤上,亮晶晶的眼睛观察着四周,一只大竹节虫从喙中垂下来。
我们队伍里一个年轻人告诉我们:
“我第一次听到它们鸣叫时,
还以为是鬼。”
除了叫声酷似“房屋倒塌”和“刀劈斧砍”,
它们长得也像秃鹫,
但食性比秃鹫温顺得多,
杂食,虫子水果荤素不忌。
盔犀鸟最爱吃绞杀榕的果实。绞杀榕的种子落在寄主树的树冠上,树根向下生长,慢慢地把寄主树包裹起来,把它杀死。
摄影:Fabio Esteban Amador
盔犀鸟会吃下树的果实,反刍并排出种子,帮助大片树林补充新的树苗。因为商业企业毁掉了大量的原始森林,如今这件事尤为重要。
盔犀鸟号称“森林农夫”,
通过反刍或排泄播撒种子,
使数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林木得到补充。
它们兢兢业业保护自己的栖息地,
帮助森林抵御人类砍伐造成的破坏,
但 商业采伐、清理林地种植油棕,
日益威胁盔犀鸟仅存的家园。
这只雄性盔犀鸟正准备给巢中的家人送去水果美餐。
盔犀鸟需要有空洞的大树才能筑巢,
而这样的树恰好是森林中最古老也最高大的,
所以它们的家也深受伐木工青睐。
雄盔犀鸟给巢中的雌鸟运送水果。大面积的伐木使亚洲各类犀鸟的栖息地减少,还威胁到它们的筑巢能力。
寻找有空洞的树并不只为自己,
而是为 孕育下一代做精心的准备。
选定筑巢地后,
雌鸟就会在里面闭关5个月左右,
孵化并抚育雏鸟。
在此期间的饮食全由雄鸟包揽,
对妻儿照顾到 “饭来张口”。
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一棵树上,一对盔犀鸟夫妇正在观察一个可能适宜筑巢的树洞。
在泰国南部的一片森林里,一只雄性盔犀鸟向一棵树飞去,它的伴侣和雏鸟已经在那里与外界隔绝了数月之久,靠它送来食物过活。
盔犀鸟一家的勤恳生活有多温馨,
偷猎发生时就有多残忍。
如果偷猎者杀死了雄鸟,
等待它归巢的雌鸟和雏鸟也会饿死。
这些繁殖缓慢的鸟儿,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资料,
距灭绝最多三代之遥。
盔犀鸟繁殖率低,一年生育一次,每次仅养育一只雏鸟。
摄影:TIM LAMAN
迪亚克人捕猎盔犀鸟已有 2000年了,
他们至今仍用盔犀鸟的尾羽制作头饰,
把头胄雕刻成耳坠和其他饰品。
其进入中国的历史 最早可溯至元朝,
此后文莱苏丹将头胄作为贵重的贡品,
进献给明太祖朱元璋。
(※迪亚克人,印尼加里曼丹岛非穆斯林原住民)
这种带头盔的犀鸟头饰和头骨于2006年在旧金山被没收。现在是精巧的工艺品,却藏着盔犀鸟生前的哀鸣。
即便盔犀鸟已濒危至此,
现代人仍不惜高价,
迷恋它头骨制成的雕刻品。
“文玩鹤顶红”在新贵中深受欢迎。
一件盔犀鸟头胄雕刻品在上海的古董市场出售。
2010年以来,在中国香港及内地的其他地区、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国家共查获 超过2800件盔犀鸟制品。
2012年,印度尼西亚的执法部门 首次发现大规模的盔犀鸟走私行为,在加里曼丹岛西加里曼丹省的一个机场,两名女子被查到,她们欲将 96件头胄走私出境。不久以后,当地缴获更多的走私品,其中包括 数百件头胄。
上海一家古董市场的批发商展示了一个饰有藏银 盔犀鸟喙。
更令人惕然心惊的是,
盔犀鸟捕猎有组织严密的犯罪集团,
从事大量濒危野生动物身体部位的贸易,
核心人物控制跨国贸易和洗钱计划,
犯罪网络包括 偷猎者、 中间人、
将产品偷运出境的 走私犯
以及 在目的地国家运送产品的人。
2015年,一名印尼森林官员在2015年展示了一只盔犀鸟头胄,以及其他11只来自偷猎者的缴获物。
摄影:JEFTA IMAGES
“老虎牙、穿山甲和盔犀鸟喙,
亚洲犯罪网络交易的就是这三种东西。”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一间政府办公室里有一个储藏室,摆放着各种姿态的老虎和马来熊标本,箱子里整齐码放着240多个盔犀鸟的头胄,都是从野生动物贩子手里缉获的。当局总共缉获了1300多个盔犀鸟头胄,政府计划最终销毁这些收缴物,以防它们重新流入黑市。
印度尼西亚犀鸟研究员尤克尤克,努力争取获准提取DNA样本,好确定这些头胄是雄鸟的还是雌鸟的,了解雄性和雌性犀鸟的喙和胸骨之间的差别。
2013年,仅在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就有 大约6000只盔犀鸟被杀 。
2015年6月,印度尼西亚当局逮捕了两名涉嫌在苏门答腊岛北部走私盔犀鸟头胄的男子,这个由30名偷猎者组成的团伙,六个多月来,向一名中间人出售了至少124个头胄。
摄影:JEFTA IMAGES
头胄每倒一次手,价格就会上涨。
根据环境调查署的数据,
最终买家购买盔犀鸟头胄时,
每克价格可能比象牙的都要高。
肯尼亚野生动物服务公司总部下方的一间坚固的房间里装有没收的象牙。
摄影:BRENT STIRTON
科学家想 把偷猎者转变为鸟巢保护者。
此前,村子里有很多人做着偷猎勾当,
村民卖一两只犀鸟雏鸟赚的钱,
比干一年农活的收入还要多。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一名偷猎者展示一只花冠皱盔犀鸟的皮和头(右)、一只马来犀鸟的头骨和头胄(上)、一只盔犀鸟的头胄和两根尾羽。中间人拒绝收购他的盔犀鸟头胄,原因是那个头胄太小,无法雕刻。
到2018年年初,6座村子里有 36人加入了保护盔犀鸟的计划,其中有很多人曾是偷猎者。如今,他们监测6种犀鸟筑巢的树洞,哪个树洞里住进了犀鸟,就会为犀鸟研究基金会收集这些鸟的活动、饮食和行为的相关数据。
一只盔犀鸟从泰国南部一片森林的上方飞过。科学家们现在也不知道,全世界的森林中,还有几只盔犀鸟儿。
点击下图
购买2021《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就点一下“在看”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ibFX3UBd8y1i3sJgf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