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老照片带你一秒穿越到过去!厦门人看了超怀念!

2019-07-22   海上花园大厦之门

我们记忆里的厦门

或者更早的厦门

是什么模样呢

今天就带各位小伙伴

一秒“穿越”到从前的厦门

看看你能认得出几个地方~

01

厦禾路

陈 澎 /摄

这张摄于1994年的照片,你看的出来是厦禾路吗?

姚凡/摄

再来张2004年的照片,大概能看出来了吧?

姚凡/摄

2011年9月4日的厦禾路。

02

莲坂

董复东/摄

这张上世纪80年代的图片,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

董复东/摄

再来看看90年代的这里。

董复东/摄

2018年的莲坂转盘,每天都是车水马龙的景象。

“富山国际展览城建在莲坂,平时汽车很少,到了一年一次的福建省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投洽会前身),就有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几张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莲坂转盘老照片,在董复东眼中显得尤为珍贵,他说,每次要拍这样的场景,需要等一年。

董复东回忆,上世纪90年代,莲坂片区实施改造。当时一栋七八层高的莲坂旅社要爆破拆除,为了记录这一时刻,他在远处寻找到合适的拍摄位置,用长焦连拍了五六张爆破场景的照片,“照片中的烟尘动感强烈,有着一种结束后又迎来新生的意味。”

03

湖滨北路

李再益/摄

上世纪八十年代,哪里会有这样开阔的地方呢?

李再益/摄

2013年湖滨北路两侧已是高楼林立。

在李再益的印象中,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湖滨北路上放眼望去,四周十分开阔,街边的高楼没有几栋,最高也就七八层,街上的汽车更是寥寥无几。他提供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湖滨北路街景,街道已修建起来,顺着大街向东面看是一片空旷,那时的湖滨北路周边显得比较荒凉,一切都正待开发。

当李再益翻出另一张近两年拍摄的湖滨北路影像时,他说:“走在现在的湖滨北路上,很多地方都已经认不出来了。”

04

厦门人民会堂

姚凡/摄

这个地方也在湖滨北路上,来看看它1994年的照片。

姚凡/摄

2018年,如今的厦门人民会堂周边风景优美。

05

文灶

李再益/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李再益/摄

2016年,文灶一带发展速度飞快。

当时的文灶,街道宽敞整洁,片区内商品房林立,发展已初具规模。“改革开放初期,文灶属于最早进行改造的一块区域。”李再益介绍,“厦禾路翻修结束,直接带动了文灶的快速发展。”

06

湖滨南路

陈金发/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里还是土路,车辆少,绿化简单。

陈金发/摄

后来,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陈金发/摄

2007年,绿树成荫的湖滨南路已经是一条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主干道了。

郑晓东/摄

2018年,由于高楼林立,从高处取景才能更好地拍摄湖滨南路。陈金发拍摄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的湖滨南路,整条路都是土路,各种车辆也少,绿化也只有路中间的隔离带,邮电大楼算是很显眼的高楼建筑了。“看着如今的湖滨南路车水马龙,路两侧绿树成荫、高楼林立,短短的二三十年,不管是这条路,还是这座城市,发展变化是惊人的!”陈金发感慨。

07

东渡

厦门档案馆/供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只有小船在装卸货物。

王火炎/摄

如今的东渡港,大货船来来往往已成常态。

雷莹碧/供图

2011年,整齐垒放着集装箱的现代化东渡港区。

郑晓东/摄

2011年7月23日,东渡港区迎来当时全球最大的汽车滚装船。“看着现在的东渡港区,再跟老照片对比,可谓是‘两重天’的变化。”雷莹碧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往返于尽是黄土的疏港路(现在的东渡路)上,她抬头就能看到东渡港,“那时的东渡港发展刚刚起步,每天只有一些小船在装卸货。”

08

湖里

董复东/摄

曾经,这个地方还是一片大工地。

郑晓东/摄

2018年,从仙岳山相似角度望去,如今的海天路周边高楼林立,繁华熙攘。鹭辉大厦(图左橙色建筑)、海天大厦已不再鹤立鸡群。海天路也早隐进楼群当中。

改革开放前的湖里工厂很多,但无论是厂房还是设备,都很落后。“改革开放给厦门带来很多好处。”董复东拿出一张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湖里厂区照片说,从那时起,很多老旧工厂被拆除,盖起了现代化工业厂房,生产环境和技术更是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

09

同集路

林世泽 摄

这张1999年的照片,如果不说,估计很多人猜不出地点。

王火炎 /航拍器摄

2017年,全线贯通后的同集路,成为同安与厦门岛联系的交通大动脉。

10

海沧大桥

郑宪/摄

1999年的海沧大桥,真的太好猜了。

王火炎/摄

如今的海沧大桥沿线美景。

海沧大桥建成通车于1999年12月30日。海沧大桥的通车,缩短了海沧与厦门岛内的空间距离,而近年来海沧的宜居环境建设,更是消除了人们对于“岛内岛外”的心理隔阂。

11

高崎机场

(图片来源: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

1983年,这里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顺利通航。厦门机场从动工兴建至正式通航,前后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机场,也是我国运用外国贷款建设的第一个机场。厦门机场以前所未有的建设速度,赢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赞誉,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图片来源:厦门日报)

2006年的厦门高崎机场。

12

鹭江道

(张海华/摄)

2000年什么地方还能看见渔船呢?当然是鹭江道啦!

如今的鹭江道,沿着海边一路向南,景色真不错,远眺鼓浪屿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如今走在厦门街头

随处是繁华高楼车水马龙

岁月流逝,城市变迁

但唯一不变的

是对厦门这座城市深深地眷恋

我们都是历史岁月长河的见证者

或早或晚

珍惜当下,未来可期

—END—

来源:厦门日报、网络等

| 分享 海上花园 大厦之门精彩每一刻 |

诗和远方 | 美丽故事 | @厦门市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