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鲜“换”北海道?美苏二战后首场博弈,斯大林缘何耿耿于怀?

2020-08-27   田瑞安

原标题:南朝鲜“换”北海道?美苏二战后首场博弈,斯大林缘何耿耿于怀?

早在二战后期,美英和苏联之间已然有了嫌隙,碍于当时还同属反法西斯阵营,双方仍保持面和心不和的同盟关系。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极力说服斯大林参加对日作战,为此向苏联做出大量让步,当然主要是牺牲中国的利益。

德国投降后,美英苏三国又在波茨坦举行了会晤,鉴于美英的首脑相继更换了,斯大林对半年前签订的雅尔塔协定能否落实产生忧虑。会后,苏联加紧部署对日作战,准备在远东抢占胜利果实。

8月6日,美国人将一枚“小男孩”投向日本广岛,随着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日本人几近崩溃的神经再度遭受重创。

两天后,150万苏联红军兵分三路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到日本正式投降时的1945年8月15日,苏联发起的“八月风暴”已经进行了一周,随着伪满的日本关东军灰飞烟灭,苏军在东亚大陆上迅速扩大占领区。

在朝鲜半岛,苏联红军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向南推进,先头部队一度逼近汉城。这个时候,美军主力还在千里之外西太平洋诸岛,不久前,美军付出惨重伤亡足足用了82天才打下小小的冲绳岛,美国人正为下一步如何进攻日本本土而发愁。苏军此时在朝鲜半岛纵横驰骋,美国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此,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不停抱怨前任总统罗斯福,当时真不该邀请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其实,性格鲁莽的杜鲁门与罗斯福玩政治的水平差远了,不管美国是否邀请,苏联都要出兵打日本,这不仅要为40年前的日俄战争报仇,还关系到苏联在远东的切身利益。

为此,苏联早在上一年就开始筹划对日作战,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在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上,满载兵员和武器装备的列车夜日继日向东进发。在一纸雅尔塔协定制约下,苏联至少不敢在远东肆意妄为,分配利益时还得和美国人商量。

毕竟,在大连港、南库页岛、千岛群岛等远东一系列问题上,苏联还是担心美国不认账。于是,让杜鲁门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当美国向苏联提出以三八线划分受降区域时,斯大林竟痛快地答应了。

我们知道,这条所谓的分界线是马歇尔仓促之间安排下属制定的,而且是一名从没去过朝鲜的美军上校在地图上随手画的,与几年后从没去过印度的英国人画的那条线如出一辙。

就这样,一条没有考虑任何地理、人文、经济因素的分界线划定了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那么,彼时明显占据优势的苏联为何欣然答应?其实,在斯大林看来,苏联在远东得到的利益已经不少了,足够消化一段时间。

还有一点很重要,日本的北海道位于三八线以北,苏联能把三八线以南的朝鲜半岛南部让给美国,不管是作为交易还是“法理依据”,美国总该把北海道让给苏联吧

况且,在美国当时提出的四国分区占领日本方案中,苏联“分到”的占领区就是北海道。然而,让斯大林没想到的是,9月初美军在釜山、仁川地区登陆后,盟军司令麦克阿瑟居然严词拒绝了苏联人提出的要求。

不仅如此,麦帅还一字一句对苏联使者道:“贵国军队胆敢登陆日本,我将把他们一一消灭在海滩,当然也包括阁下您在内。”

被美国人摆了一道,斯大林那叫一个怒,真后悔当时命令进入三八线以南的苏军退了回来。但又能怎样?战后的苏联太需要休养生息了,自己的战略重心毕竟在欧洲,为了位置偏远、资源贫乏的朝鲜半岛,难道现在就跟拥有原子弹的美国干起来吗?

五年后,朝鲜战争爆发,有了斯大林默许和苏联撑腰,金日成雄心勃勃发动“统一”战争,很难说这里面有没有苏联报复美国人的成分。但不管怎么说,在这场围绕朝鲜半岛和日本的美苏争夺战中,作为战败方的日本竟然成了受益方。

若不是美国当时阻止苏联介入,日本很可能像后来的朝鲜、越南一样南北分裂。虽然美国主观上不是为了保全日本,却在客观上维护了日本统一。这么说,日本人还真应该感激美国人,从后来亲如父子的美日关系看,日本人也确实做到了。

文/田瑞安 水平有限,请多指正 ;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