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家校”沟通难,难于上青天。
有时虽然很难,至少会有沟通的余地,
最可怕的莫过于——“你已被移除群聊。”
我们一起往下看:
因老师拖堂,家长被移除群聊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吐槽,被老师移除了群聊。他说:
“看看这位老师,一句话不满意,就把家长从群里踢出去了。她天天拉堂,还不能让人说了?”
但是网友的评论有些出人意料,大部分支持老师,认为拖堂是老师负责任的表现:
老师也想早点下班,但知识点得一个一个讲…我们要理解老师…
…毕竟一个学校那么多年纪,那么多班,总有最后出来的班级。那不是天天都得喷?
建议你转校或者转班级…
老师们委屈重重
关于家长群的事,经常会上热搜,引起正反两方的激烈讨论。
面对家长群,老师们也是有苦难言。老师说:
“手机总是‘滴滴滴’没完没了的响,家常里短的消息分分钟99+”
有时候在群里通知家长一些事情,马上有家长跟帖:
老师说的对!
老师辛苦了!
老师想的真周到!
老师您好,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啊?
……
随随便便就是99+,满屏都是重复信息,而老师所强调的信息,早就被刷没了。老师说:
“家长群是班主任可以方便通知家长消息,与孩子或老师工作无关的消息请慎重发表。”
一些家长没在第一时间看手机,就可能错过公布的重要信息。
老师只能一遍一遍地重复,保证能让所有家长都能收到。
类似这些问题,老师表示非常地无奈,在朋友圈调侃道:有时家长比小朋友更难搞!
在家长群反映问题,为啥会让老师有较大的反应?
一位班主任说到:
“家长有些问题会比较敏感,让老师很为难。比如换座位的问题,如果一个家长在群里提出问题被解决了,是不是其他家长也会在群里要求换座位?如果没有得到解决,是不是又会牵扯到‘收礼’等言论?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师该怎么办?”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群里有其他家长在,一个问题无论大小,在群里容易被放大。
而老师的管理能力可能会被质疑(尽管很多家长不会开口说)
这时,一些老师会选择强硬的回应,个别老师会采取极端手段。
有一些网友说到,自己也是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压力会非常大。
遇到这些情况,如果家长可以采用和老师私聊的方式,效果会更好一些。
这2个不良关系模式中,会有你吗?
纵观老师和家长的“不良”关系,这2种模式比较常见,看看是否有你?
【1、家长比老师懂教育】
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比老师更懂教育,有些时候无意中和老师成为了对立面。
在处理孩子在学校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先是指责老师。
而孩子更是有样学样,必然和家长站在统一战线;如果孩子和老师关系僵硬,在学习中的交流就会存在问题。
对于这样的方式,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孩子。
与这种态度相反的是
,家长有意把姿态放的很低,而且误以为和老师搞好关系,就要说好话,甚至去送礼。
【2、最熟悉的陌生人】
家长每天送孩子、接孩子,匆匆忙忙进出学校。
而老师在一旁和蔼可亲地笑脸相迎、相送。
一个学期下来,家长对老师的印象也就是如此:无论刮风下雨,老师都站在那里。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如果孩子在学校淘气,和老师单独交流的机会就会很少。
久而久之,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便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家长和老师如何相处关系更融洽?
对于这种问题,征集了一些网友的建议:
【1、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
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你理解我的工作,支持我,同样也会被理解。
之前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生物学家的儿子带着一只昆虫请教老师,但是老师并不认识。
老师对孩子说:“你爸爸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你去请教他,我也想知道这只昆虫的秘密。”
第二天,孩子又来找老师说到:“我爸爸说了,他也不知道,他说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了。”
说完,孩子递给老师一封爸爸的信,信上面详细介绍了昆虫的名字、特征等知识。最后还说到,这个问题由老师回答会更妥当。
看来,这位爸爸的做法很高明,既帮助了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又支持了孩子。
对于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也是如此。不要“丁是丁、卯是卯”,教育孩子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
达到教育的一致性,就可以尽最大限度去帮助孩子。
【2、互相尊重,保持良好沟通】
老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孩子的学校教育,老师有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会起到决定意义。
因此,老师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重,是孩子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但是在这种教育中,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家长喜欢用老师吓唬孩子:
“再不听话,我就告诉你的老师!”
这样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的,反而会让孩子对老师有不好的印象,甚至会让孩子害怕老师,极端的则会厌学。
其中,家长和老师要把握一定界限和分寸。
比如开篇提到的例子,家长或排队吹捧,或相互叫嚣,都不利于关系进展;有些老师在群里也可能有失身份,对家长有各种不当言论。
更有家长有意挑战这种尊重,在以前的新闻里了解到:
四川某书记的前妻公开在家长群里要求老师给孩子道歉,她说到:你对书记女儿说这话,什么意思?
莆田某学校家长和老师聊天时,让老师看其手机,手机中列出自己认识多位公职人员,还把职务一一表明……
但是,老师也不要歧视任何一个孩子,不要在他们成长中留下阴影。当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不要总把责任推给家长。
在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下,少掺杂些情绪和功利,多一些理解和自省,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明晰。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教会孩子如何去爱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老师马修曾说过: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所以,家长和老师的教育需要达到一致,它们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当家长和老师无法相互配合、相互理解时,受伤害的当然还是孩子。
老师也许不能让所有家长都满意,但请你相信:绝大多数的老师,从前、现在、将来,都在为了孩子尽心尽力......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遇到问题莫冲动,静下心来寻找有效的沟通之道,会更容易解决孩子的问题。
图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